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礬山至鶴頂山民間古道共有3條,都位於蒼南縣鶴頂山北麓,東西走向。第一條古道起自礬山鎮老街,途經牛尾垟、中村、頂村、東山下、崩山、楊子山、大路腳、後山腰、鶴頂山長湖、天湖、風力發電站,沿山脊上去,終點至鶴頂山巔;第二條古道從頂村開始分岔,沿羅垟、獅頭山、墩後、嶺腳山至鶴頂山;第三條古道也從頂山分岔,沿羅木腳、老厝基、長嶺腳、長嶺上去至鶴頂山。

  古道建於何年已無從考證,據傳已有千年歷史。古道全程約10千米,2000多級臺階,寬窄不一,平均道寬1米左右,路面早期由不規整的塊石鋪就,後期建有部分石板路。該古道至今基本保存完好。但由於受公路交通的影響,大多數路段已多年無人通行,被野草覆蓋,僅有少部分路段隱約可見。


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鶴頂山原名覆鼎山,海拔1006米,被譽為蒼南第一高峰。這裡山勢高峻,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籠罩在雲霧裡。由於山勢形如鶴頂,人們便給它取名“鶴頂山”。

  鶴頂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古道自然風光優美壯觀,附近有獅頭石腳桶、龍船石、雲中石海、天湖、石棋盤、仙人跡、翠峰、雲際峰、天柱峰等名勝,山上怪石嶙峋,茫茫雲海、杜鵑花海、蘆葦花海四時變換,形成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從礬山沿著古道登山,兩側山體遍佈馬尾松、樟、楓、杏、毛竹林等,部分楓、樟有數百年樹齡,樹木高大參天。滿山馬尾松遇風時,綠色波濤洶湧,有如大海潮湧,嘩嘩作響,令人心曠神怡。

  一路峰迴路轉,從後山腰上去,到達海拔600多米處,即是鶴頂山長湖。長湖雖地處高大挺拔的鶴頂山山脊,卻有一片平地。其周邊大片的山地,文革時已被上百名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開墾為面積達上千畝的整齊的綠色花園,成為一道怡人的景觀。長湖的南邊,即是礬山通往馬站的必經之地——坑門嶺頭。


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再往東往上走就是海拔700多米的天湖。天湖也十分平坦,曾經還有一個山頂湖,蓄著一池清水,可供數百人使用。

  新中國成立後,有解放軍在此駐紮。天湖曾是一個盛極一時的城堡,是駐礬陸軍戰土的家園,也是周邊廣大青年人嚮往的地方。天湖的官兵永遠穿著一身讓人羨慕的綠軍裝,操一口很高貴很深奧的“普通話”,使鄰近村民油然而生敬畏之情。改革開放後,當地駐軍陸續撤防,鶴頂山巔逐步趨於冷落。

  如今,古道邊尚存當年駐軍留下的營房、圍牆等痕跡。廢棄的軍營外,由諸多灌木與青草構成的天然牧場,方圓廣達幾平方千米,地勢平坦中見雄奇,時而坦蕩如行雲流水,時而奇崛似滄海碧浪,終年碧草芬芳,鳥語花香。

  從天湖再往東邊走,到達海拔800多米處,即為鶴頂山風力發電站控制中心所在。以此為中心長達幾千米的鶴頂山脊上,28臺巨大風機一字排開,呼呼作響,與雄偉挺拔、綠樹叢生、山花爛漫的鶴頂山渾然一體。

  從風力發電站再往東走,就能見刮壯觀的石溪。鶴頂山有數條几千米長的石溪,一條條石溪像一條條蜿蜒的巨龍,由山巔順勢而下,直至山腳。面山溝裡也堆滿了圓滾滾的石頭,成為一道壯麗的自然景觀。


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從風力發電站沿著山脊由西向東再往上爬,即到鶴項山巔,春天可賞杜鵑花海,秋天可賞蘆葦花海,冬天可賞雪景。

  登上海拔千米峰頂向東望,赤溪鎮政府所在地街巷和依山而建的中墩社區就在遠處的海邊山腳下,赤溪港、中墩港和再遠些的海中島礁清晰可見;再往東遠眺,一望無際的滔滔東海海天相接,緩慢移動的點點船隻盡收眼底。轉身朝西北看,街巷縱橫交錯的礬山盆地就在腳下。向南俯瞰,78省道曲折回環,如同飄帶環繞在山腰,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如螞蟻爬行;再往南嘹望,阡陌縱橫的馬站平原水鄉景色和一山比一山高的福建山色一覽無遺。

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鶴頂山古道|春賞杜鵑,秋賞蘆花,冬賞雪


文字:楊道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