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一到冬天,探討加拿大鵝這個品牌的人就逐漸增多。


對於討論加拿大鵝的Fake頻率,是真的不比球鞋Fake少,畢竟入冬後,大家都要進行換季購衣(除廣東地區),So,當你坐地鐵,發現每一節車廂裡都至少有一件大鵝,你的內心OS是什麼?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為什麼冬天常見大鵝#

花最少的錢自我滿足

很多時候,大家買某個物件,不是因為它的產品如何,完完全全是為了那個Logo。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買Supreme?Supreme哪裡好?——白底紅字Logo。

買Air Jordan?——它叫AJ,有排面。

在我們都鄙視穿Fake的人,卻忽視了一點:"或許有些人的收入,攢幾年都未必能買的起一件大鵝。"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倒不是地域黑,

只是現實的存在一二三四線城市,每個城市裡的人所接受的信息快慢不同,多少不一。

既然沒有相同的遭遇,又何必阻止一個買Fake的人?(就跟全網怒懟"壓逼"一樣,各地都充滿著語言暴力攻擊。)

同時,也正是因為千方百計都說服不了,甚至他還會回你:"我買的頂級復刻,確實跟正品一樣甚至品質更好)"。

按照常理、以及常人的思路來說,上面這句話,我是抵制的。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直到我"老"了幾歲,發現什麼都能接受了、發現曾經我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也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各自都有各自的活法,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消費觀,參差不齊是必然的,並不能放一起說。"

——不是每個人都開得起蘭博基尼,也不是每個人都感受得到為一日三餐發愁的奔波。

加拿大鵝不值得花高額購入

一件比較有意思的趣事,豆瓣或者知乎用戶紛紛表達了自己看法,絕大部分都在說:"加拿大鵝完全不值得花這麼多錢買。"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例如:

"沒有了加拿大鵝的牌子,8000塊的功能性也就值個3000?"

"兩件大鵝一件有LOGO一件沒有,價錢一樣,你買那個?"

"你不然拿個計算機噼裡啪啦打一下,裡面多少克絨?面料多少錢1米1?工人人工算多少啊?五金件算多少錢?可能成本還不到售價的1/10。"

"你以為你買的是大鵝品牌,其實交的是關(智商)稅。"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但是,買過大鵝的人則保持著相反的看法:

"大鵝一是國外品牌,二是營銷牛逼,三是貴,四是顏值,五是保暖性可以。"

"說實話大鵝確實好看,沒有亂七八糟的圖案,但是質感和衣服線條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街上十件大鵝,有幾件真的?

大部分人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種大鵝,讓人不禁懷疑:"有錢人是真的多?"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而站在這些穿Fake的人來說,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都是大鵝,挑個性價比高的不香嗎?

"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

總而言之,自己管好自己就得了,誰也無法掌控誰的想法,誰也不瞭解誰的經濟情況。


一個人一個玩法,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求同尊義,走好各自的路就行了,我寧願多操心下頓飯吃什麼、操心下未來的人生豈不是更好。


——來自一個30歲老男人的感悟。

為什麼加拿大鵝貴的起飛,地鐵還能一抓一大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