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巡洋艦,自從風帆戰艦時代開始,就是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軍進入蒸汽動力時代之後,巡洋艦雖然火力和裝甲比不上戰列艦,但是由於其輕便靈活速度快造價相對便宜,因此反而受到各海軍強國的歡迎。一直到今天,巡洋艦依然是世界海軍強國的重要標誌,目前全球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裝備有現役的巡洋艦。而作為世界海軍第一強國的美國,在其寄予厚望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項目下馬後,已經重新將目光轉向了"巡洋艦"。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美國海軍現役主力: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編隊行進)

根據媒體引述美國《軍事觀察》網站的報道,美國海軍在2021和2022年分別申請了4640萬美元和1.5億美元經費,用於先期研製新式的"重巡洋艦"。對此,美國海軍明確表示,在DDG-1000項目下馬後,美軍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在噸位和技術性能上已經明顯落後於潛在對手,更重要的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從1981年交付以來,其艦齡平均已經超過了20年,按照軍艦30年的使用週期來看,確實需要研製新式軍艦對其進行替換。而本次美軍使用的"重巡洋艦"概念也引發了媒體,特別是軍事觀察家們的興趣。因為這是巡洋艦自冷戰沒落30年以來,首次有軍方人士重提"重巡洋艦"的概念。而要搞明白美軍為何在此時提出重巡的研製需求,還得從美國海軍的建軍規劃中尋找答案。


美國航母的帶刀護衛——巡洋艦


迄今為止,巡洋艦始終是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核心防衛力量,這一點實際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用血和火驗證的結論。在進入導彈時代後,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早期的防空導彈普遍體積巨大,而且制導系統龐大複雜。在當時只有排水量大的巡洋艦能夠裝得下。所以美國海軍從1960年代開始逐漸形成了巡洋艦負責防空、驅逐艦負責反潛、護衛艦"補刀"的艦隊規劃模式。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冷戰時期的美國海軍,今天依然強大)

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中,航母是艦隊核心這毋庸置疑。在護衛航母的水面艦艇中,巡洋艦因為排水量足夠大,因此內部空間充裕,可以搭載龐大笨重的艦載防空導彈,因此充當了艦隊防空的核心力量。當時的驅逐艦相對噸位較小,主要安裝火炮和反潛魚雷、反潛導彈等裝備,並搭載直升機用於艦隊反潛作戰。護衛艦則負責航母的內圈護衛,被巡洋艦、驅逐艦遺漏的少量目標由護衛艦負責攔截,而且在面對蘇聯海軍當時鋪天蓋地導彈攻擊時,護衛艦實際上就是航母的"肉盾",必要的時候必須衝上去為航母"擋槍"。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各型軍艦都有其專門的作戰任務,所有軍艦匯合起來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很多人可能並不瞭解,作為航母戰鬥群,其真正的防衛司令部並不是設在航母上,而是設在巡洋艦上。這其實也是因為航母本身就是巨型海上浮動機場,並且艦隊司令部設在航母上,而如果還要同時指揮艦隊的防禦作戰,會導致航母自身功能過於複雜,反而影響作戰效能。所以從冷戰時期至今,航母使用經驗最豐富的美國海軍一直都將巡洋艦作為航母艦隊防衛的指揮艦,而航母本身則專心完成航空兵的部署和作戰任務。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美式"帶刀護衛"——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由於冷戰時期建造的佩裡級護衛艦已經全部退役,所以在現代的美軍航母戰鬥群編制上,通常會有1~2艘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作為編隊防空旗艦,同時再帶領3~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綜合完成航母護航任務。在作戰中,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負責統一安排艦隊的防空和反潛部署,為航母提供必要的保護。因此,即使在今天,巡洋艦也是美國海軍最重要的非航母水面艦艇。


DDG-1000項目取消對美國海軍的影響


平心而論,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大型驅逐艦在技術上還是有很多的閃光點的。但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新技術集成過多,總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特別是在冷戰結束後,美國精英階層判斷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這種戰略方向上的誤判,導致了DDG-1000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跑偏"的事實,並且也為該項目最終下馬埋下了伏筆。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過分追求技術指標,但卻中看不中用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

在當今海軍中,由於驅逐艦的噸位急速攀升,驅逐艦和巡洋艦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不清。舉個例子:冷戰時期蘇聯建造的58型"肯達"級導彈巡洋艦,排水量僅5380噸,而1980年代蘇軍自行建造的956型"現代"級驅逐艦,排水量已經達到了7900噸。同樣,美軍1981年開始陸續交付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滿載排水量約為9800噸,而新世紀美軍建造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驅逐艦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1.4萬噸,這個水平甚至超越了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德意志"級戰列艦(雖然是"袖珍"戰列艦,但好歹也是戰列艦)。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現在的驅逐艦噸位已經超過了二戰時的戰列艦——圖為"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按照美國海軍最初的本意,DDG-1000大型驅逐艦將會替換掉手頭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成為航母艦隊的新型防空旗艦。但是無奈DDG-1000自身不給力,在設計之初,由於成本預算壓力,取消了原本計劃的雙波段相控陣雷達,而且在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方面,也大幅減少。根據公開的媒體報道,DDG-1000只安裝有80單元的MK-57型垂直髮射系統,MK-57 以四管為一個單元的結構,每個單元重15.24噸,長4.33m,寬2.29m,高度7.925m,單一導彈窖寬度為710mm,深度7.19m。是僅次於我國新式垂髮系統(我國新式垂髮系統導彈窖寬度為850mm,深度超過9m)的世界第二大垂直髮射系統。雖然尺寸大幅增加,但是由於數量壓縮到僅僅80個發射單元,因此DDG-1000在火力密度上反而不如排水量更小的提康德羅加,這是導致該艦備受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建造中的朱姆沃爾特號,因為性能不佳、價格昂貴,所以"朱姆沃爾特"級僅建造3艘就宣告"下馬")

除此以外,DDG-1000還使用了堪稱全新的"全電推進系統",將以往軍艦上龐大複雜的機械式傳動系統全部摒除,改為使用電動機直接驅動螺旋槳。這種全電動力系統在理論上具有極大的技術和戰術優勢。傳統的機械式傳動系統,需要從軍艦的主發動機引出一條傳動軸,並且由於燃氣輪機的轉速高,所以傳動系統還要經過龐大複雜的減速齒輪箱進行減速,然後才能用於驅動艦艇的螺旋槳。機械式傳動,整個傳動軸系需要佔用艦底的大量艙室,並且還需要安裝噪音很大的減速齒輪箱,故障和機械噪聲都比較嚴重,而且檢修維護也不方便。特別是對傳動軸的加工有極高的要求。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世界上第一款全電推進軍艦——英國海軍45型驅逐艦,也是經常6艘驅逐艦一起趴窩)

改為電傳推進後,艦艇發動機只需要連接發電機,利用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在艦尾帶動電動機,再由電動機驅動螺旋槳旋轉,進而推動軍艦前進。電傳推進取消了龐大複雜的機械齒輪箱,不但降低了艦艇噪聲,還減少了一個大故障點。同時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為軍艦節約了艦體內部空間。同時由於電動機可以通過電流和電壓進行調整,包括轉速也可以進行調節。所以,軍艦的操縱會更加靈活甚至實現"無極變速"的效果,而且艦艇前進和倒退轉換更快,且不用更換傳動,更加有利於艦艇的快速反應。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進行海上補給測試的DDG-1000驅逐艦)

不過由於是全新的技術,DDG-1000在交付美國海軍後故障不斷,曾經多次出現全艦停電的尷尬情況,如果是在作戰條件下,顯然是不可接受的。而且美軍在最初設計時使用了直流電驅動系統,結果出現了難以克服的技術瓶頸,如今正計劃改為交流電控制驅動系統。不過這都是後話,當前DDG-1000的表現顯然無法讓美國海軍和美國政府滿意,所以該艦"被下馬"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在下馬該艦後,由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服役多年,必須要進行替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提出了新的"重巡洋艦"研發計劃,其實就是彌補DDG-1000下馬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後繼無艦"的尷尬局面。


美製"重巡洋艦"的推想


有了DDG-1000的經驗教訓,以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成功經驗,相信在研製新式"重巡洋艦"時,美國海軍會更加務實一點。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儘管其依然是世界第一強的海軍,但是隨著近年來國際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變動,其他國家的海軍也在相繼崛起之中。對此,美國海軍已經在其發展規劃中,明確把中俄列為潛在的競爭對手。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若想在海上獲勝,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

目前中俄都已經突破了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的技術壁壘,並研製了自己的"宙斯盾"系統,而且都已經裝艦使用,特別是DDG-1000項目取消的"雙波段雷達"技術,已經在中國的新一代大型驅逐艦上得到實裝應用。美國海軍面臨著自二戰結束以來,第一次在主要海軍技術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尷尬局面。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我國新式驅逐艦乾脆取消了導彈傾斜發射架,統一改為垂直髮射)

在這種情況下,不難推測美國對於新式巡洋艦的研製必然寄予厚望。現在可以預測,未來美國研製並用於替換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新式"重型巡洋艦",將會同樣安裝雙波段相控陣雷達系統,除了常規的海軍作戰任務外,還能夠獨立承擔反彈道導彈的作戰任務,這讓"新重巡"不但成為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帶刀護衛",同時還將成為美國海基NMD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火力不足恐懼症"不僅僅是我們,看看"提康德羅加"上128個VLS發射單元就明白了)

從作戰任務上說,"新重巡"的噸位極有可能保持在DDG-1000的1.4萬噸左右,同時使用全新的電傳推進系統。同時,該艦預計會大大增加VLS系統的單元數目,筆者個人預計,"新重巡"的VLS單元數將會和現役的提康德羅加保持一致,即達到128單元的水平。但是由於安裝的是全新的MK-57型VLS系統,所以整個發射裝置的兼容性會有大幅提升,除了當前美軍裝備的各種防空、反潛和巡航導彈外,未來還有可能增加專用艦載反導導彈、甚至是美國版"反艦彈道導彈"。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已經上艦部署的美軍近防激光炮,未來新重巡大概率也會安裝)

除了密集的導彈火力外,在艦炮系統方面"新重巡"也將會有所突破。目前美軍的電磁炮系統已經趨於成熟,並且新式的155毫米口徑的AGS艦炮系統也已經在DDG-1000上得到應用(這也是DDG-1000上少數可靠成熟的武器),即使是155毫米口徑的AGS艦炮系統,在使用專用炮彈時也可以達到約150公里的最大射程,如果使用電磁炮必然射程更遠。所以在艦載主炮方面,AGS和電磁炮都有可能成為"新重巡"選擇的對象。除了主炮外,"新重巡"還將會安裝美軍新式的LaWS激光近防武器系統,該系統已經在美國海軍的"杜威"號驅逐艦上進行測試,其實際功率僅37千瓦,有效射程10公里。

“提康”被超越,美軍不甘心,誓要研製最先進的“重巡洋艦”

綜上可以看出,未來美軍的"新重巡"將會是一款在目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基礎上,得到全面提升的大型水面戰艦,其綜合戰鬥力將會超越目前現役的所有一線艦艇,在未來的30年時間裡,這款"新重巡"有可能會成為美國稱霸四大洋的新"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