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在綿延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湧現了無數的文人,有屈原、李白這樣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有杜甫、白居易這樣的現實主義詩人,更有蘇軾、辛棄疾這樣的愛國主義詞人,他們的詩詞流傳千古,被人後經久傳唱,留下璀璨的瑰寶,為中華傳統文化倍添了藝術魅力。

然而,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既能賦詩,也擅填詞,他有革命現實主義情懷,也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他的詩詞氣勢恢宏,撼山鎮嶽,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指引著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他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

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論語》有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毛澤東既喜歡水,也喜歡山。這就說明,他不僅是一個智者,也是一個仁者。

他一生最喜歡的兩項運動一個是登山,一個是游泳。

然而,能把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寫進詩詞,也非毛澤東莫屬,比如,那首激情澎湃的《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這首詩的是毛澤東一首經典詩詞,是他在考察武漢長建大橋建設的時候寫的。

1954年,國家開始修建武漢長江大橋。

1955年,毛澤東前往武漢視察了基建工程建設情況,並在長江裡遊了一次泳,回去之後,就寫下了這首詞。

用文學藝術的方式,道出了新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剛才喝過長沙的水,現在又吃到了武昌的魚。

橫渡萬里長江,舉目向蒼天,仰望天空。

不論是風吹還是浪打,都比院子裡待著舒服,今天我終於可以盡情流連。

孔子曾經說過,時間流逝的很快,就像著滔滔江水一樣綿綿不絕,晝夜不停的流淌。

江面上風帆飄蕩,龜蛇兩山靜靜的矗立著,胸中宏圖升起。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之後,還要在江西建立大壩,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攔腰截斷,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

神女如果當時還健在,他看到高峽出平湖,必定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在毛澤東的很多詩詞中,都曾出現過反其意而用之的詩篇,比如,陸游的那首《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而毛澤東卻反其意而用之,寫下另類的《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是以梅花自況,吟詠梅花的悽苦,以洩胸中的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陸游讚歎梅花的精神,又表達了他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是一篇託物言志的佳作。

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則是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鼓勵人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表現了梅花堅強不屈、不畏寒冷,對春天充滿信心和謙虛的風格。

他採用逆向思維來立意,融合象徵、擬人、襯托、比喻、誇張、對仗、頂針等手法,完美地實現了託物言志的目的。

這就是毛澤東詩詞的另類之處,他通過辯證思維來看待不同的事物,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在《水調歌頭游泳》這首詞中,毛澤東依然採用了反其意的手法。

比如,“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一句,是借用了三國時期的童謠,這裡有一個歷史故事。

話說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皓要把吳國的都城建立在建業,也就是現在的南京,但是,當地的老百姓都不願意。

不願意的原因就是,孫皓如果建都建業,那麼,這些地方的老百姓就要被遷居到武昌,擱誰誰都不答應。

於是,老百姓就編出了一首民謠: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這十六個字,表達了建業人民寧死也不願離開建業,寧死也不願意去武昌居住。

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後來,孫皓還是建都建業,讓老百姓遷居武昌,可謂是勞民傷財,苦不堪言。

然而,在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國力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改善,與孫皓那時候成為鮮明的對比。

所以,毛澤東反其意,寫成“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這正好能表達毛澤東一路從長沙到武昌的喜悅之情,愉快的氛圍躍然紙上。

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毛澤東到了武昌之後,還專門去了長江游泳,準備來個橫渡長江。

游泳這個項目是他一生中最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

因為是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當然要在長江裡挑戰一下。

長江是很兇險的,所謂長江無風三尺浪。

在長江裡游泳,風浪很大,但毛澤憑藉東高超的游泳技術,完全駕馭得了大風大浪,根本就不把長江裡的風浪當作一回事。

毛澤東在風高浪急的長江裡游泳,宛如在院子裡散步一樣,一種海闊天空、煊赫大氣的魄力油然而生。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人的一生不就就像游泳一樣嗎,總是會遇到大風大浪。

遇到大風大浪,如果不敢前進,必然會成為一個失敗者。

只有勇於面對大風大浪,才能駕馭風浪,抵達勝利的便。

要在風浪中鍛鍊自己,才能提高自己,成就自己。

故而,不管風水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也成為我們面對困難時候的一種態度和一種精神。

毛澤東用這首詩告訴我們,要以樂觀主義精神在大風浪中鍛鍊自己

在這首詞中,毛澤東還濃墨重彩描寫了社會主義下長江的偉大變革,展現了人民建設祖國,改變河山的豪邁氣概。

它彰顯了毛澤東在風險中豪情萬丈的真切內涵,給我們新的力量和啟示。

他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手法,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的英勇讚歌。

今天的富裕生活,離不開一代一代又一代先烈們艱苦卓絕的開拓創新,他們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披荊斬棘,建設家園,他們在篳路藍縷的境遇下,勇往直前。

他們克服困難,勇於開拓進取,譜寫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篇章。

讀這首詞,讓我們認識到,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以積極樂觀的精神勇往直前。

如同抗擊疫情一樣,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