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我們常常把孩子之間的差距歸結為智商的高低,但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從小養成的習慣。

培養孩子習慣的最佳時期是兒童階段,好習慣可以成就孩子,壞習慣則會傷害孩子。

不論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小的時候,甚至是長大以後,我們經常會出現丟三落四,粗心大意的問題,我們經常會批評孩子不仔細,或者拿事情太多忙不過來為自己開脫,其實這都與自身沒有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有關。

我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他每次出差之前,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張出行明白紙,臨行前都會按照明白紙上的內容一一核對,所以,他從來沒有落下過東西。

同樣如孩子,習慣好的孩子一定會在上學前的頭一天晚上把東西都準備好,考試的時候,會不止一遍的檢查自己的做過的題。

但是好的習慣是不能寄託於孩子自己去完成的,而是需要家長的悉心引導和監督。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守時:讓孩子成為|靠譜|的人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有句話說:守時的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人一定很守時。

因為守時代表著嚴於律己,有責任心,會讓人感覺很靠譜,值得託付信任,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就更容易受到青睞,獲得他人的支持。

對於孩子來說,守時說明孩子具備自我管理時間的能力,能夠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好計劃,並且嚴格執行。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上學經常踩點或者遲到的孩子,往往都會存在拖延和不認真的問題,而學習突出的孩子,往往都會提前做好課堂準備。

所以,英國一些學校為了引起家長對於孩子守時這一習慣的重視,會向一些經常遲到的學生收取罰款。

守時,映射著一個人的修養,細節決定成敗,所以,請讓孩子從認識時間那天起,就學會守時,當然作為家長,就更得對自己嚴格要求,為孩子做出守時的表率。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整理:培養條理性、秩序感和專注力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哈佛商學院調查發現,課桌乾淨,整齊的孩子往往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做事專注有耐力。

而經常丟三落四、做事拖拉懶散的孩子,基本都沒有整理的好習慣。

國外整理師進行過一次入戶調研:

孩子的房間髒亂不比,孩子的母親滿腹抱怨,試想,在垃圾場一樣的環境裡,孩子又怎麼肯能會有心思安靜讀書呢?

而當整理師開始清理房間的時候,孩子也會不自覺的加入進來,等到房間收拾乾淨,平時躁動不安的孩子竟然主動拿起一本書,安靜地品讀起來。

可見,只是通過簡單整理,就可以讓孩子自覺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多麼神奇!

所以從生活的細節培養孩子整理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用過的東西事後放歸原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自己整理第二天上學需要的用品,培養孩子的調理性

及時的清理自己的房間和書桌,在整潔的環境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不要小瞧整理的力量!

整理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動手力,自律性,條理性,專注力,而且在整理過程中,可以排解和理順內心的情緒垃圾。

學會整理物品,規劃空間,才能梳理知識,才能整理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閱讀:終身受益的財富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據調查統計,堅持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狀元都有閱讀習慣。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語文成績突出的學生介紹經驗,都會提到一點,就是從小就喜歡讀書,並且習慣的建立與父母的陪伴和引導會有很大的關係。

想要讓孩子在智力上與其他孩子拉開距離,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而陪伴閱讀是建立孩子閱讀習慣和培養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更加可以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

喜愛閱讀的孩子會具備更加豐富的思想,心性會更加的成熟,不會輕易的陷入到偏見和固執中;喜愛閱讀的孩子人格上會更加的獨立,在遇到問題時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會盲從。

閱讀不僅是一個好習慣,更是孩子洞察內心,感知生活的窗口。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運動:激發孩子的“體能自尊”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學校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看到,身體素質柔弱的孩子往往都會表現的不夠自信,而身體素質出眾,甚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孩子,都會更加的樂觀,合群。

這其實就是“體能自尊”被激發的一種表現。

通過運動證明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就可以在群體中建立自信和自尊,這就是運動的魅力所在!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說:

運動會刺激身體分泌多種積極物質,提升智力發展!

孩子的思維能力、自控力、耐力、競爭力、合作力也隨之提高。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從小堅持一項或幾項運動項目,並且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一起進步,培養孩子運動習慣的同時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溫室花朵,變成悶在家裡的“塑料兒童”,讓他們盡情的揮灑汗水吧!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和責任心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過去幾年,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讓人惋惜的新聞,孩子因為生活無法自理導致無法適應大學生活,導致最終退學,甚至因為心理壓力過大,選擇了自殺這樣的對家庭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大部分的家庭,父母都不會讓孩子插手家務,即怕有危險,又怕做不好反而添麻煩。

“你只管學習,其他都不用管”這句話聽起來是不是再熟悉不過?

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教育,很容易讓孩子喪失對家庭對生活的責任心。

哈佛大學用20年做過跟蹤統計,發現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

看到這個數據,我們還能說做家務對孩子無足輕重嗎?

嬌貴,做不好,弱不禁風,其實都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評價和標籤,只有放手讓孩子去做,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什麼是付出和回報。

孩子可以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是否有自己的陪伴,都可以有能力很好的生活下去,不正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嗎?

捨得用,捨得放手,孩子方能成大器。

心理學家賽德茲說:

人如同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留下再好的物質基礎,不如給孩子養成能夠終身有益的好習慣。

有能力的孩子可以飛的更高,而有好習慣的孩子才會飛的更遠!

希望我們每天都可以變得更好,歡迎關注和留言!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