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鬆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衚衕的歷史就是北京城的歷史

西城有一條特別資深的衚衕。北京胡同的歷史有多少年,這條衚衕就存在了多少年。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從小院外面的街道看磚塔

從北京地鐵4號線西四站西南口出來,向前直行30米,到西四南大街再右拐100米,就到了一條深長的衚衕。站在衚衕口,抬頭便能望見一座古樸的灰色磚塔,磚胡衚衕便因此塔而得名。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張生煮海》的劇本,講述了張生與龍女的愛情受到龍王阻撓,便將海水煮沸的故事

宋末元初時期,一位戲曲作家名為李好古,創作了一部流傳至今的雜劇《張生煮海》,其中有一句臺詞“你去那羊市角頭磚塔衚衕總鋪門前來尋我。”磚塔衚衕因此成為了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衚衕,是名副其實的“北京胡同第一”和“北京胡同之源”。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明北京圖,引自《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磚塔衚衕一帶舊景

明朝嘉靖年間,時任錦衣衛指揮使張爵,著有一部《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成書於嘉靖三十九年)書中即把磚塔衚衕作為京城古蹟加以收錄,由此亦可推斷磚塔衚衕歷史之久遠,並知其資歷非虛了。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位於磚塔衚衕東口的萬松老人塔小院入口

磚塔位於衚衕口南側一座傳統的老北京小院兒中。小院兒有一個朝東開的不算大的高臺階門樓,楣上是石刻的六個大字“元萬松老人塔”,門口兩側各懸一黑底金字的長條形木製牌匾:正陽書局、北京磚讀空間。走上石階,跨過門檻,迎面就是萬松老人塔。塔下立有石碑,寫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名、落款單位和日期等字樣。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塔下靜謐的小院

雖然門外就是繁華的大街,但一進去就讓人立刻覺得內心十分安靜。一牆之隔彷彿兩個世界,著實令人驚異。從喧鬧的現實中穿越回到古老的年代,在時光倒流中,令人不禁感悟到寧靜才是最終的歸宿。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萬松老人塔全貌

這座萬松老人塔是金末元初最著名的高僧萬松行秀的舍利塔,始建於1246年,用料全為青磚,塔身通高16米,是北京最矮的塔,也是北京城區現存的唯一一座密簷式磚塔。塔型八角九級,最下面一層是須彌座,須彌座上為九層疊澀磚簷,每層簷下不設斗拱。在最高的一層上面建有八條垂脊,中間坐落著兩層剎座,座上置寶珠形剎頂,整體素雅精緻。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1924年的萬松老人塔近景

塔身分內外兩層,外原塗白色,東、西、南、北四面設券門,其餘四面闢欞窗(假窗),窗由大方磚雕刻而成。最上兩層,則八面均闢券門。門為拱券式,券外繪方形圖案,設有磚雕門額、門簪。塔的各層,均疊澀出簷,托出一平臺,惟底層有瓦脊。各層簷角皆有挑簷木,外端有鐵環,原置有風鐸(大鈴)。萬松老人塔塔心和外層之間形成八角形環廊,猶如大塔中包著一層小塔。迴廊兩側設有25個壁龕,龕內有壁畫或泥塑像,迴廊頂端有雕花磚天花板,並加彩繪,刻制精美細膩。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萬松行秀大師:佛教禪宗五十一世,中國禪宗二十四代,曹洞宗第十四代祖師

700多年來,與人間的悲歡離合一樣,這座塔也歷經了許多歲月的洗禮。

萬松老人圓寂後“茶毗舍利無算,門人分塔供養”,這座萬松老人塔只是其中之一。至於總共有幾座塔,在哪些地方,並不完全清楚。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還有另一處位於邢臺市西南原淨土寺有千百座佛塔的古塔林,但已於文革期間被毀,幸有《邢臺縣志》記載《萬松舍利塔銘》的原文。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原邢臺淨土寺的萬松老人塔,塔後的北景是邢臺順德古城的北城牆

元朝末年,徐達率明軍攻克北京,壯麗的元大都被夷為平地。萬幸的是磚塔衚衕和這座塔保存了下來,成為元大都的寶貴遺存。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徐達攻佔北京

到了明代,此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無人所識。據《帝京景物略》記載,磚塔周圍被民居所圍,遠望似塔穿屋而出,居民埋怨塔佔了自已房子的地方。不知何年居民在塔前開酒館,豬腿掛在塔簷上,酒罐堆放在塔周圍,菜刀鈍了就在塔磚上磨礪,醉漢靠在塔上呼喊漫罵,二百餘年不見祭拜的香火。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門楣鐫刻:元萬松老人塔

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有位叫樂庵的遊僧,從南方遊歷至京城,經過此地,發現門額上有“萬松老人塔”六字,竟拜倒大哭。於是便募化銀兩,贖回小院,大加翻修,並終生守護於此。至此,萬松老人塔在頹敗360年後重煥光彩。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古籍《帝京景物略》

後有明代羅山的劉夢謙所作的一首詠磚塔的詩作流傳下來:“居然遺塔在,擾攘閱朝昏。草蔓縈縈合,松聲謖謖存。傳燈過佛祖,留字到兒孫。不讀從容錄,安知老宿尊。”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乾隆皇帝親自下聖旨重修寶塔,可見其尊貴與顯赫。此為銘文,清晰可辨

乾隆十八年(1753),康親王永恩奉旨重修此塔,將原元代磚塔包於其中,並將原來的七級加高至九層,改平頂為尖頂,加了塔剎,即今之所見清代磚塔。並於塔之南面鑲嵌石額“乾隆十八年歲次癸酉穀旦康親王永恩奉敕重修”,至今銘文依然清晰可辨。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1920年代磚塔舊貌

民國十六年(1927),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等人組成“萬松精舍”,籌資整修,在塔院的北側開了一個小門,新建門樓並加築了圍牆,門樓上石額書“元萬松老人塔”,並託其附近的廣濟寺代為照看。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北京廣濟寺法會現場圖

不過,當時的社會十分動盪以及又經過抗日戰爭的破壞,到20世紀40年代時,萬松老人塔院曾被一位牙醫私自佔用,成為了一傢俬人牙科診所。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建國後的磚塔衚衕街景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1月28日,以葉恭綽為首的萬松精舍在世同仁再次發力,致函文化部文物局,請求將“該塔院地段及建築、樹木”等“接收管理”。文物局隨即通知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員會按葉恭綽等人函件接管了萬松老人塔。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石碑

1986年,西城區人民政府撥款維修萬松老人塔,“清塔”裡包著“元塔”這一奇觀才被發現。

1995年,萬松老人塔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西城區政府將塔院騰退後,作為辦公單位使用。

2013年,萬松老人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磚塔小院內舉辦的畫展

2014年,萬松老人塔院首次開門迎客,與大多數被開闢為紀念館或陳列館的古建築不同,這個僅350平方米的小院最終被定位為非營利性公共閱讀空間,引進了第三方機構正陽書局負責運營管理,市民和遊客可以在這裡看書買書,瞭解有關北京城的歷史和文化。

院內還不定期舉辦各種有關北京傳統文化的展覽,每次都會吸引不少對北京文化感興趣的觀眾到場。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元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就長期住在磚塔衚衕裡並寫下《竇娥冤》

因塔得名的衚衕同樣經歷著歷史的變遷,演繹著繁華與興衰

在元明清三代,磚塔衚衕作為戲曲活動的中心,是北京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元代古戲臺陶俑,山西出土

元代雜劇在京城非常流行,當時把演雜劇的戲院叫做"勾闌"。勾闌內有戲臺、戲房、神樓和腰棚,大的勾闌可容納數千人觀戲。這時的磚塔衚衕及附近的口袋底衚衕、錢串衚衕、玉帶衚衕有戲班、樂戶和勾闌不下二三十家,終日鑼鼓喧天。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古戲臺樣式及運營場景圖

到了明代,在東城的本司衚衕和演樂衚衕等處設立了教坊司,專門管理音樂、戲曲等事務。這樣,磚塔衚衕一帶便失去了往日的喧囂熱鬧。

清朝,磚塔衚衕作為神機營所轄右翼漢軍排槍隊的營地。但不久,這裡又恢復了元代"歌吹之林"的面貌,再度成為曲家聚集的地方。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義和團運動爆發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磚塔衚衕成為進攻西什庫教堂的義和團組織的總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之後對磚塔衚衕造成了很大破壞,各大戲班紛紛逃離,自此磚塔衚衕作為京城娛樂中心開始走向衰落,逐漸成為民居。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老舍先生

1922年,老舍曾在衚衕南側的缸瓦市教堂居住,並擔任教堂舉辦的主日學校的主任。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魯迅先生

1923年魯迅在與周作人反目後從八道灣搬來磚塔衚衕61號(現84號),並在這裡寫出了《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中國小說史略》等作品。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張恨水先生

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曾居住在磚塔衚衕43號(今95號)並在這裡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萬松老人塔——北京第一衚衕和一位大人物不得不說的故事

萬松行秀與弟子耶律楚材皆為古琴大師,2017年,古琴名家韓傑老師及弟子在塔下舉行古琴音樂會

2019年11月8日,西城區第二個申請式退租項目—磚塔衚衕城市保護更新項目正式啟動。

目前,此項工作正在積極推動中。

願北京胡同的未來有更多的好故事,讓我們共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