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象牙

象牙材質溫潤細膩,色澤特別,作為高檔飾品歷史悠久,市場效應使大象瀕於滅絕。為了保護這種珍

奇動物,維護地球的生態系統,已有許多國家禁止進行象牙貿易,大象被國際上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科普 象牙

象牙


一、象牙的基本性質

(一) 寶石名稱

象牙(Ivory)。

(二) 化學成分

象牙的化學組成包括磷酸鹽和有機質兩部分。有機成分主要是膠質蛋白和彈性蛋白。

(三)象牙的常見形態及截面特徵

象牙一般呈弧形彎曲的角狀,幾乎一半是中空的。每隻象牙平均重 6.75kg,長為 1.5~2.0m,但現代象牙由於生長時間短,一般長 60~70cm。象牙的根截面多呈圓形、近圓形、渾圓形,直徑隨品種、生長期和部位而異。一般生長期長的象牙橫截面直徑較大,同一根象牙從牙尖到牙根橫截面直徑逐漸變大。象牙的橫截面具有特徵的“Retzius'’紋理(勒茲紋理線),亦稱旋轉引擎紋理線,具體表現為由兩組呈十字交叉狀的紋理線以大於 115º或小於 65º角相交組成的菱形圖案。

科普 象牙


象牙的橫截面還具有分層結構,即從象牙的中心到外表面具有分層現象,且分界線較清晰。各層厚度隨象牙品種、生長期和部位不同而異。一般象牙從外到內分為四層: I 層(最外層)為緻密狀或同心圓狀層,很薄,僅 0.5~3mm ; Ⅱ層(次外層)為粗勒茲線層,“Retzius”紋理線組成的斜十字交叉狀菱形圖案,紋理線夾角較大,可至 124º左右,紋理線間距較寬,為 1~2.5mm;Ⅲ層(次內層)為細勒茲線,紋理線夾角較Ⅱ層小,平均在 120º左右,紋理線間距很窄,為 0.1~0.5mm,Ⅳ層(內層)為緻密狀或空腔狀。象牙縱截面上呈現近於平行的波紋線。

科普 象牙


(四)光學性質

1.顏色

象牙新鮮時呈白色、奶白色、瓷白色、淡玫瑰白色,偶見淺金黃色、白色、淡黃色、黃色、淺褐黃色。史前象牙常呈藍色,偶爾呈綠色。

2.光澤、透明度

具有美麗柔和的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呈不透明至透明,多呈微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

正交偏光鏡下無消光位。

4.折射率與雙折射率

折射率為 1.535~1.540,無雙折射率,點測法常為 1.540。

5.多色性

無多色性。

6.發光性

在長短波紫外線下發弱至強的藍白色至藍紫色熒光,X 射線照射下不發光。

(五) 力學性質

1.解理、斷口

無解理,斷口呈裂片狀、參差狀。

2.硬度

摩氏硬度為 2~3,能被方解石或銅針刻劃。

3.密度

1.70~2.00g/cm3,通常為 1.85g/cm3。

4.韌性

象牙的韌性極好。

(六) 顯微特徵

具 Retzius 紋理線。

(七) 其他

可溶性和熱效應 象牙短時間浸泡於酸中不會褪色,但可以被軟化,長時間用酸浸泡象牙可能被分解;象牙遇熱會收縮。

二、象牙的品種


科普 象牙

象牙筆筒


象牙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象牙專指大象的長牙和牙齒,有非洲象牙和亞洲象牙之分,而廣義的象牙是指包括象牙在內某些哺乳動物的牙齒,如河馬、海象、一角鯨、疣豬和鯨等動物的牙。狹義象牙品種作如下劃分。

1.非洲象牙

非洲象牙是指非洲公象和母象的長牙和小牙。有白色、綠色等顏色,質地細膩,截面上帶有細紋理。

2.亞洲象牙

亞洲象牙是指亞洲公象和母象的長牙,顏色多為純白色,少見淡玫瑰白色,但質地較疏鬆柔軟,容易變黃。

三、象牙的優化處理及其鑑別

象牙的優化處理主要是漂白、浸蠟和染色。

(一) 漂白

對於新鮮的具有黃色的象牙或陳舊變黃的象牙製品,可以進行漂白,利用漂白液等具有氧化性的試劑與存在於象牙間隙裡的有機質作用,使蛋白質中的著色物質發生反應生成簡單的有機物溶解出來,或破壞其著色物的結構,使其顏色褪去或發生改變達到優化的效果。穩定,不易檢測。

(二) 浸蠟

象牙表面浸蠟可以增強其光澤,以改善外觀。可見表面蠟感,不易檢測。

(三) 染色

象牙可以染色,以產生古象牙的外觀。只要溶液濃度、溫度、時間適當,可染成各種顏色。放大檢查可見顏色沿結構紋濃集或見色斑。

四、象牙與相似品的鑑別

與象牙相似的品種有其他類動物的牙及史前動物牙:海象牙、河馬牙、一角鯨牙、抹香鯨牙、公疣豬牙、猛獁牙。另外還有骨製品(牛骨、象骨)、植物象牙(杜姆棕櫚堅果和埃及棕櫚堅果)和塑料及膠製品。

1.河馬牙

河馬牙呈純白色,結構比象牙細膩,橫截面上具密集排列的略呈波紋狀的同心線,同心線的波紋較象牙短。折射率較象牙稍高,為 1.545;密度也較象牙略大,為 1.80~1.958/cm3。河馬牙結構細密,因此不易被玷汙。

2.一角鯨牙

橫截面呈帶稜角的同心環,而且是中空的。縱切面結構粗糙,波狀紋理比象牙有更多的分枝。一角鯨牙的密度較大,為 1.90~2.00g/cm3;硬度為 2.5;折射率比象牙高,為1.56。

3.抹香鯨牙

抹香鯨牙的橫截面明顯地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部分,且兩部分均可見到同心環構造。在縱切面上,外層部分可見到隨牙齒形狀而彎曲的平行線。其內部有兩組相等的平行線,交匯處呈 V 字型,有時出現瘤狀區。抹香鯨牙的密度為 1.95g/cm3,硬度(HM)為 2.63,折射率為 1.560,比象牙都略高。抹香鯨牙的內部是淡黃或淡褐色,外部比內部要略白。

4.海象牙

海象牙的結構明顯地分為內外兩部分。它的內部有獨特的大理岩狀或瘤狀外觀,結構粗糙,紋理呈波狀起伏,但波幅較低,分枝明顯。海象牙的折射率為 1.55~1.57,硬度(HM)為 2.5~2.75,密度為 1.90~2.00g/cm3。

5.疣豬牙

顯微鏡下觀察,疣豬牙的波紋線較平緩,且波長較短。橫切面為三角形,部分中空。紫外熒光下呈現較強的均勻的紫色一藍色熒光,而象牙的熒光為弱至強藍白色一藍紫色。疣豬牙的折射率和密度比象牙略高。其折射率值為 1.560,密度為 1.95m/cm3。

6.猛獁象牙


科普 象牙


一種石化牙,外觀與象牙很相似,但常有指向外表面的裂紋(見圖 3-4-34)。折射率為1.54,密度為1.8g/cm3。

7.骨製品

緻密骨製品與象牙製品在外觀上很相似,其折射率和密度(分別為 1.54 和 2.0g/cm3)也與象牙相近。動物骨骼具空心管狀構造,在橫切面上這些細管呈現為圓形或橢圓形,在縱切面上則表現為線條狀。汙垢可以滲入這些管中,使它們更為明顯。另外骨骼的硬度(HM)為 2.75,高於象牙。

8.棕櫚堅果

科普 象牙


棕櫚堅果又叫做植物象牙,其質地、顏色、光澤與象牙相近,可作為象牙的仿製品。常見品種有下述兩種。杜姆棕櫚堅果,生長在巴西、秘魯及南美洲大部分溫暖地區森林中矮棕櫚樹的種子,雞蛋般大小,呈蛋白色或白色,表面粗糙。其硬度、折射率和熒光特徵與象牙相近,但它們的結構不同,象牙棕櫚堅果的橫切面上呈蜂巢狀結構,縱切面上則為平行粗直線,線條中還具有細胞結構。在硫酸中浸泡,象牙不會褪色,而堅果表面則呈現玫瑰色調,很容易染色。堅果的密度為 1.40~1.43g/cm3,比象牙的(1.70~1.85g/cm3)低。堅果的韌性比象牙好,可用刀片切削,易於加工。埃及棕櫚堅果,產於埃及和中非,它不如杜姆堅果穩定,原先較堅硬,隨時間的推移可能分解。其外觀與象牙相似,質地稍軟。埃及棕櫚堅果的橫切面呈密集分佈的繁星狀結構,縱切面呈斷續的波紋線或蠕蟲狀。密度比象牙低,為 1.36~1.40g/cm3。

9.塑料及膠製品

賽璐珞是最常見和最有效的象牙仿製材料。為了模仿象牙縱切面的條紋而把塑料壓成薄片,但這種條紋比象牙的規則得多,而且不能產生“旋轉引擎”花紋。賽璐珞的折射率為1.50 左右,有時還可以達到 1.52,比象牙的折射率略低;密度與象牙的相近;賽璐珞的韌性好,具有可切性;硬度(HM)為 2,比象牙的低。 膠製品是用特別的膠加些骨粉壓制而成的,與象牙的區別是密度較小(1.25~1.50g/cm3),且無勒茲紋理。

五、象牙的質量評價


科普 象牙

象牙雕刻西廂記人物


象牙的質量評價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顏色、質量、質地和透明度。以顏色罕見或是純白色、半透明、質地緻密、堅韌、紋理線細而質量大、做工精細者為優等品(見圖 3-4-37),而顏色發黃、塊體小、結構疏鬆的象牙價值較低,甚至失去珠寶的價值。


科普 象牙

象牙印章


六、象牙的產地簡介

象牙主要產於非洲,如坦桑尼亞、塞內加爾、埃塞俄比亞、加蓬等,以坦桑尼亞的潘加里附近產的象牙質量為最佳,其次是亞洲的泰國、緬甸和斯里蘭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