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智商情商都不如你的人反而成了領導,決定職場升遷也要看逆商

作者/鵬宇:10年人力資源從業經驗,職場培訓師。本文共3700字乾貨,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可以幫助您瞭解並掌握:

  1. 面臨逆境常見的三種狀態
  2. 逆商到底是什麼?你的逆商是高是低?
  3. 如何提升個人逆商?


為何智商情商都不如你的人反而成了領導,決定職場升遷也要看逆商

逆境一直存在,只是我們常常選擇性忽略

中國有句古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經歷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逆境是我們生活裡必然會遇到的,但從內心裡都每個人都希望一輩子不要遭遇逆境。所以對於逆境,大多數人都選擇性的忽略。但不要忘記,逆境是生活常態,忽視逆境不會阻擋逆境的消失,反而會讓我們因準備不足,一旦陷入逆境就一蹶不振,無法翻身。

古今中外,那些影響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無不在逆境中崛起,正是因為面臨逆境時,他們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魄力和勇氣,才被人們銘記。

朱元璋出身貧寒,在困病中掙扎存活,因為領導農民抗元起義,推翻蒙古族統治,建立大明王朝,而成為皇帝榜樣,他的人生無時無刻不在經歷逆境。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僅有3根活動的手指,只能依靠輪椅行動,但他沒有放棄科學研究,憑藉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理論,成為21世紀最負盛名的物理學家之一。

萬科集團創始人、前董事會主席王石曾說過,評價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登上山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入谷底後再次反彈的高度。

逆商又稱AQ(Adversity Quotien),是人們面對逆境所表現出的應對方式,也是擺脫挫折困境、戰勝困難挑戰的能力。一個人即便擁有高智商和高情商,但面臨逆境時消極逃避,一蹶不振,也註定與成功無緣。保羅史託茲是逆商理論的提出者,研究出一整套評測逆商的工具方法。他的著作《逆商》一書,為我們系統科學的介紹了有關逆商的理論方法。面對逆境,每個人的應對方式不同,也能看出逆商指數的高低。

珠穆朗瑪峰號稱世界屋脊,海拔八千米以上,是世界最高峰,每年大量的登山愛好者會挑戰登頂珠峰。1996年5月,五隻探險隊的31名登山者攀登珠峰時遭遇風暴,很多人不幸遇難,包括經驗豐富的登山向導。貝克威瑟斯是少數倖存者之一,他本來倒在雪中已經不省人事,但幾個小時後竟然甦醒,他懷著強烈的生存慾望,在丟了禦寒手套的情況下,依靠強大的意志力在雪中步行四個小時,終於幸運的遇到隊友獲救。

職場正如一次次登山之旅,在面臨逆境時,往往會有三種選擇,也映射出三類典型的心態:放棄者、紮營者和攀登者。

  • 放棄者
    :面臨逆境選擇逃避或放棄,貪圖享受和穩定,規避所有風險,不敢挑戰。
  • 紮營者:已經獲得一定聲望和地位,擁有自我滿足的財富,不願再繼續挑戰,選擇原地紮營。
  • 攀登者:不迷戀已經獲得的成就,將職業當成事業去經營,不斷探索和挑戰,攀登新的高峰。

面臨逆境,你傾向於做哪一種人呢?

其實在當下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過去很多人就業的首選是“鐵飯碗”,只要端上了“鐵飯碗”,意味著高枕無憂,人生再無逆境。當今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就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幾個從前端著“鐵飯碗”的朋友也紛紛轉行,他們跟我抱怨說:如果守著鐵飯碗的那點收入,幾年都漲不了工資,根本無力應對房貸、車貸、養孩子的奶粉費等,收入不變,支出上漲,壓力巨大。

高收入群體們更是時刻處在高壓之下,技術更新迭代加速,技能要求不斷攀升,除了加班加點外,還總擔心自己的經驗技術落伍,利用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充電學習。現代社會,逆境宛如空氣和水般的客觀存在,應了那句老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是我們選擇逆境,而是逆境選擇我們。


為何智商情商都不如你的人反而成了領導,決定職場升遷也要看逆商


面臨職場逆境,你的逆商有多少,成功概率就有多大

在面臨逆境時,為什麼有些人會傾向於選擇逃避放棄,其實在心理科學研究領域已經經過了驗證,這種現象叫習得性無助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裡格曼博士,在1967年設計了電擊狗的實驗,他把狗關進籠子,當蜂鳴聲響起時,籠子通上狗難以承受的電流,被電擊的狗哀嚎逃竄,卻無法逃出籠子。經過多次反覆實驗,當蜂鳴聲響起時,籠子裡的狗完全不再閃躲,只是嚎叫,躺在地上忍受電擊的痛苦。後來實驗人員在電擊前,打開籠子門,只要蜂鳴聲響起,還沒有通電,狗就躺在地上哀嚎顫抖,也不會逃離。


1975年,馬丁博士又設計了一組實驗,試圖研究習得性無助現象是否也適用於人的心理和行為。他把實驗學生分為三組,A組學生聽到無法忍受的噪音後,不能採取任何方法讓噪音停止;B組學生聽到與A組同樣的噪音,可以採取方法讓噪音停止。C組學生為對照組,不播放噪音。噪音實驗反覆幾次後,馬丁又讓學生們進行“手指穿梭箱”實驗,受試者把手指放在箱子一側,會聽到噪音,當把手指挪到箱子另一側,噪音會停止。實驗發現,A組學生聽到噪音後,手指不會移動,任憑噪音響起,甘願忍受。而B組和C組學生卻通過移動手指,避免再聽到噪音。

實驗證明,習得性無助現象也適用於人類。當人們無論通過怎樣的努力都無法擺脫困境時,就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再面對逆境挫折時,本能性的放棄或逃避。這種習得性無助的心態一旦形成,就會在潛意識裡埋下種子,並形成條件反射。

習得性無助的狀態是否無解呢?答案是否定的。新近腦科學研究表明,通過科學的方法予以干預,習得性無助是可以改善直至治癒的。過去我們習慣了“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的說法,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習慣的養成也許只需要幾秒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理學科負責人馬克努維爾說,人們只需要100毫秒就會學會不要去碰燒的通紅的熱爐子。因為當身體觸碰到熱爐子時,大腦會發出警報,手指接收到指令後立刻就知道遠離了。這種警報產生於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它深藏在潛意識區和無意識區,指揮著大腦皮層發出的信號指令。習慣的形成與時間無關,而與行為發生的次數有關。只要一種行為模式在基底神經節中固化,就會在潛意識和無意識區形成習慣。所以習慣是可以改變的,甚至能在瞬間完成。

習得性無助是可以改變的,逆商也是可以培養的,而決定逆商高低的有四個維度(CORE),分別是掌控感、擔當力、影響度和持續性。

  • 掌控感(control):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都堅信自己能夠掌控局面,渡過難關。如果你始終積極樂觀,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恭喜你,掌控感這個維度可以獲得高分。掌控感是戰勝挫折的前提,失去希望和信心必定無法度過困境。
  • 擔當力(ownership):願意承擔在困境中採取行動所產生的任何結果。高逆商者不畏懼行動的失敗,在行動前已經準備好面對最糟糕的結果。很多人之所以逃避困難,是因為恐懼失敗的結果,害怕承擔失敗的責任。
  • 影響度(reach):挫折過後,無論結果如何,肯定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只是影響程度的大小不同。高逆商者會把影響範圍控制在當前事件上,不會遷怒。而低逆商者喜歡放大逆商的影響,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失敗都可以轉變為翻天覆地的磨難。
  • 持續性(endurance):逆境會持續多久?高逆商者總是積極樂觀的看待逆境,只要挫折過後,就會重新開始新的生活。而低逆商者則會長時間沉浸於逆境帶來的消極情緒中,甚至會綿延一生。有的女孩初戀失敗,就再也不敢嘗試新的感情,甚至變成單身主義者,恐懼男人,這就是典型案例。

從以上四個維度,我們可以自測自己的逆商是高還是低?


為何智商情商都不如你的人反而成了領導,決定職場升遷也要看逆商

學會這四招,教你迅速提升逆商

逆商不是不可改變,只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逆商。下面鵬宇給大家介紹LEAD法則,迅速提升個人逆商,滿滿知識點,歡迎記錄下來。

  1. 傾聽(listen):面對逆境,每個人的反應不同,而往往旁觀者清,當事者迷,身處逆境的你很難察覺自己對逆境的真實反應,可能明明就在逃避,卻不以為意。首先要傾聽自己的逆境反應,可以請好朋友、親人幫忙,他們往往最瞭解你。為逆境起個特殊的代號,譬如把逆境稱作妖怪,當遇到逆境時,大聲的提醒自己:妖怪來了,我要打敗他!
  2. 探究(explore):正面應對逆境前,要探究自己對結果的擔當。敢於採取行動,應對挫折帶來的任何結果。只有敢於承擔結果,才能放手行動,並最終戰勝困難。
  3. 分析(analyze):逆境是一道難題,需要運用理性分析。在這個環節我們可以思考幾個問題:有什麼證據表明我無法控制局面?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一定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有什麼證據會證明逆境會持續很久?顯然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戰勝逆境,只要你想,就沒有什麼是真正的阻礙。
  4. 行動
    (do):最終能否度過逆境,關鍵還是要看行動。盲目的行動容易失敗,可以在行動前詳細的思考行動計劃,並隨著行動的展開不斷調整方向,最終戰勝困難,度過逆境。


為何智商情商都不如你的人反而成了領導,決定職場升遷也要看逆商

面對逆境,我們要謹防思想災難化。災難化是人們在面對困難時,往往喜歡把一些瑣事想象成重大挫折,又把挫折推演成無法挽回的災難。災難化思維是低逆商者放棄或逃避的習慣模式。如何避免思想災難化呢?下面兩種方法會幫助我們。

  • 分心法。通過採取行動中斷災難化思維,將身心向積極方向引導。可以採取語言喊停、轉移注意力、運動等方式,切換身心模式,擺脫思想災難化。
  • 重塑法。思想災難化本質上是把視角侷限在自己的得失之中,看不到更廣大的世界。可以採取重新聚焦目標、渺小化個人、幫助他人等方法,跳出狹隘的自我怪圈,進入到更廣闊的天空之中。

總結:通過本文的分享,我們明白了逆商的重要意義,通過core法則對自己的逆商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習了提升逆商的lead法則,如果您覺得有用,請抓緊實踐吧。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您的個人知識教練,讓我們共同成長,持續更新職場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