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影響孩子一生

因為疫情的影響,這些日子孩子們都在家裡上網課,有天晚上和同事打電話溝通工作,突然聽到他那邊有些吵鬧,似乎是有人在揍孩子。

朋友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自己外甥上小學二年級,現在每天在家看電視玩吃雞,作業不肯好好寫,他老媽正在對他進行“精神與肉體”上的教育昇華。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影響孩子一生

其實這段時間上網課,不少的家長因為孩子拖延、墨跡、消極的態度而大發怒火,甚至大打出手。但是認真的說,打罵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大,尤其有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父母再生氣也要忍住,尋找科學的懲罰手段,多點耐心才行。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

首先,3歲之前

三歲以前的孩子,尚處於對這個世界最原始最本能的探索階段,這個時候孩子摸、爬、滾、打,都是下意識接觸認識外界事物的無意識行為。例如有的孩子喜歡撕衛生紙到處扔,有的喜歡扔電視機的遙控器,而不論父母怎麼講道理,孩子都無動於衷。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影響孩子一生

他們的大腦思考能力還不能夠理解父母的道理,所以用句民間的話說就是“你個大人,給三歲之前的孩子較什麼真,自己不是在找氣受”!,所以孩子三歲之前,家長一定不要動手打孩子,多點耐心。

第二,6-12歲

這個時期是孩子小學階段,剛上小學的時候,孩子會接觸到新的環境和新的朋友,他們會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思維也非常活躍,各種各樣的想法和行為都會迸發。當然,這個階段孩子也會有了成長的煩惱——試圖從父母手中爭奪自主權。

如果父母總是壓制孩子的想法,動手打罵孩子,那麼孩子可能漸漸會失去探索外界新事物的激情,變得畏手畏腳,性格有些孤僻消極,甚至是自卑。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影響孩子一生

第三,青春期16—-18歲

大家也都經歷過青春期,這是孩子最叛逆的階段,你認為孩子經驗不足價值觀不成熟,孩子認為自己一切都是對了,並且充滿了激情和幹勁。兩種對立面產生了衝突,你們之間就會有了矛盾。

而如果父母仍以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那孩子勢必會反擊,而那種結果的代價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所以針對青春期的孩子,打罵一定是不能夠的,父母要多溝通多交流,走進孩子心裡。

關於管教,聰明父母的做法有哪些?

相信不少家長看完前邊的,會有一肚子不理解,一定會說“你一定沒養過孩子,不知道孩子有時候多氣人”、“誰也不想打,有時候真的忍不住”、“要是講道理有用,誰願意打孩子?”等等。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影響孩子一生

其實,是孩子就會犯錯,經常也會氣的父母發火,但是打罵並非唯一管教方式,科學的懲罰同樣能起到效果。

首先,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錯改錯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可以採取科學的懲罰方式來教育孩子,例如罰站、面壁思過、甚至是一些體力活。其實這與打罵同出一轍,是通過讓孩子身體產生記憶,然後進行思想探討。不過有所區別的是,第二種更科學對孩子成長影響更低。

當然了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感受犯錯的後果,知錯就改才是最終目的。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影響孩子一生

第二,立規矩

三歲到六歲是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父母給孩子立好規矩,儘管之後孩子還是會發生很多錯誤,但是在大體上孩子人生觀、行為觀、價值觀都是在線的。而如果一開始就沒立好規矩,那麼這一張漁網,父母今後不管怎麼補,都是存在大窟窿的。

第三,懲罰要讓孩子心服口服

如果不是孩子的錯,父母不要冤枉孩子,如果犯的錯誤不大,家長不要大動干戈,而如果犯的錯誤很大,家長就要嚴厲起來,通過科學的懲罰手段,再輔以懲罰後的耐心講解,最後給予一定的關懷,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相信孩子一定會認識的自己的錯誤並且以後不再犯。

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影響孩子一生

因此,這裡說的不要打孩子,並非是孩子犯錯後父母不管,而是懲罰的方式上的改進,更重要的是家長教育態度上的改進,嘗試與孩子做朋友,但同樣也樹立自己的威信,溫柔且堅定的陪伴孩子成長,相信孩子今後會非常優秀的人,而你也會成為優秀的父母。

我是奶油媽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