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生寶寶哭聲響亮,全病房都能聽見,護士:這“討債”寶寶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琪琪是一名年輕的準媽媽,寶寶出生後和媽媽一起待在病房裡,醫生來查房時笑著看寶寶說:“這孩子一看就是來"討債"的,哭聲這麼響亮,在護士站都能聽見,父母可要小心了”。

新出生寶寶哭聲響亮,全病房都能聽見,護士:這“討債”寶寶

琪琪半信半疑,並沒有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她發現這孩子特別淘,誰抱都不行必須讓她抱著,一放下就大哭不止,夜裡經常醒,不是哭就是吃,並且小病不斷,把琪琪折的夠嗆,特別頭疼,後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這真的是生了個討債娃啊。

討債寶寶和報恩寶寶的差別是很大的,從平時的生活中就能看出,報恩寶寶特別乖巧,一般情況下不會哭鬧,自己安靜的玩耍,吃飯也特別讓媽媽省心,不挑食,不少食,活潑可愛,而討債寶寶是不斷地大聲哭鬧,經常性生病,只讓媽媽抱,一分一秒也離不開,不吃飯,挑食、可勁的哭,還特別調皮。

新出生寶寶哭聲響亮,全病房都能聽見,護士:這“討債”寶寶

"討債寶寶"還是"報恩寶寶"的另一種說法其實就是"好帶型"還是"難帶型",作為醫生來說接生過的寶寶無數,其實,從孩子一出生就決定了,就能看出來孩子是來"討債"的還是來"報恩"了。

雖然討債寶寶能把父母折騰的夠嗆,但無論是討債還是報恩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討債寶寶也能變成報恩寶寶,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對待討債寶寶,並引導孩子變成報恩寶寶呢?

新出生寶寶哭聲響亮,全病房都能聽見,護士:這“討債”寶寶

一、家長要適時拒絕孩子

面對討債寶寶,家長表示非常的無奈,一點辦法都沒有,必須的順從著她,她才聽話,所以為了一時清靜、消停,家長也就忍了順從著孩子。

正是因為家長什麼都順從著,所以孩子才會更加變本加厲,越來越難管教,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家長要適時地拒絕孩子的要求,不能什麼都依著慣著她。如果她一哭鬧家長就滿足,慢慢的給孩子慣成這樣的毛病,那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過分,家長都要一一滿足嗎?正確的是,如果他哭鬧的話那就讓他可勁的哭,家長不用理他就把他晾著哭,等他什麼時候哭夠了自然也就不哭了,這之後家長再去教育比直接滿足順從孩子的益處要大得多,要讓孩子明白道理,而不是死乞白賴的哭才有用。

新出生寶寶哭聲響亮,全病房都能聽見,護士:這“討債”寶寶

二、有愛才有教育

有的家長脾氣特別暴躁,只要自家的討債孩子一鬧,暴躁家長就口出"豪言"並且有時候還罵髒話,很有想要動手打人的氣勢,導致孩子特別害怕也就乖乖的了,但家長要明白,孩子只是被嚇住了,其實並沒有起到教育的實際作用,既然已經是討債寶寶,經過家長這麼一嚇,只能是會更加討債,並沒有轉變成真正的報恩寶寶。

家長要明白有愛才有教育,孩子鬧那就看看她鬧,孩子哭就讓他自己哭,等到孩子鬧完了也哭完了平靜下來後,再好好的給孩子講道理,問他愛媽媽嗎?問他為什麼那麼做?慢慢地說耐心地說,也聽一聽孩子是怎麼想的。

教育一定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家長不要試圖用大嚎大叫或者動手來管住孩子,唬住還會再犯,這樣只會反其道而行之,但是改變就是真的改變了。

新出生寶寶哭聲響亮,全病房都能聽見,護士:這“討債”寶寶

三、讓孩子看見自己的不易

讓孩子看見的不易,並不是指家長要和孩子哭窮,和孩子哭窮是非常不健康的一種教育方式,其實是教導孩子孝順,但家長切記孝順也必須是符合三觀的正確孝順。

隨著討債寶寶的長大,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家長的不易、辛苦,也就是讓孩子簡單的明白孝順的意義,能夠主動的幫助家長分擔簡單的事情,比如做家務、收拾屋子等。

新出生寶寶哭聲響亮,全病房都能聽見,護士:這“討債”寶寶

你是如何看待從剛出生的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出是來"討債"還是"報恩"的?你認為父母應如何對待討債寶寶,並引導孩子變成報恩寶寶呢?歡迎分享說出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