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受盡欺凌,長大出家為僧,臨終他卻只說了8個字


少時受盡欺凌,長大出家為僧,臨終他卻只說了8個字

魯迅曾說:我的朋友中有一個古怪的人,一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了錢就到寺里老老實實過活。

這個古怪的人就是蘇曼殊。

蘇曼殊是民國著名作家,他是一位僧人,但他同時又是一位翻譯家、藝術家和詩人。他擅長詩畫,精通梵文、英文、日文,是將拜倫和雪萊翻譯到中國的第一人。

蘇曼殊的一生創作了大量詩詞作品,其中有很多都充滿了悲情色彩。關於他的生平,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詩來形容。

《過鬆若町有感示仲兄》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從詩中可以看出,蘇曼殊並不願意把自己的身世作為談資與人分享。而且作為學習佛法的僧人,也並沒有淡定到超凡脫俗的境界,反倒會毫無緣由地哭和笑,控制不了自己的百結愁腸。

少時受盡欺凌,長大出家為僧,臨終他卻只說了8個字

其實這一切都跟蘇曼殊幼時坎坷的經歷有關。

蘇曼殊出生於日本,他的父親蘇傑世身為廣東商人,一直在日本經營進出口生意。由於家裡女多男少,人丁不太興旺,父親蘇傑世便看中了日本小妾的妹妹,蘇曼殊就是這樣來到了人世。

可是蘇曼殊出生後,母子倆並未受到優待。母親因為名不正言不順,被孃家人帶回了家。而蘇曼殊作為中日混血兒,又是私生子,在家裡的境況更是悲慘。

由於蘇曼殊從小被人歧視,幼小的心靈長期遭受摧殘。加上父親生意失敗,又常年不在家,蘇曼殊的日子更加難熬。12歲的時候,體弱的蘇曼殊生了一場大病,家人眼看著他不能活了,便把他扔至柴房,讓他自生自滅。

所幸蘇曼殊大難不死,活了過來,並且剃度做了一位寺廟裡的小沙彌。長大後,還俗的蘇曼殊東渡日本去讀書,歷經艱難,終於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少時受盡欺凌,長大出家為僧,臨終他卻只說了8個字

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僧人,卻毫不忌諱他喜愛女人。“情慾奔流,利如掣電”,是他形容自己看見美麗女子時的感受。

有一次,蘇曼殊在車站看見準備上另一輛車的美女,便不加思索地跑過去要同她說話。可是還沒跑到,眼看著車已經開走了。情急之下,腳在地上一絆,摔掉了兩顆門牙,滿嘴鮮血直流。

就算這樣,也阻擋不了蘇曼殊對女人的熱愛。後來他又愛上了其他女子,還經常出入煙花之地,可這一切只限於精神戀愛,沒有任何肉體上的糾纏。連陳獨秀也誇獎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清白的人。”

可是在遇到那個叫菊子的女人之後,蘇曼殊卻再一次循入空門,出家為僧。菊子是一個日本女子,是母親帶著蘇曼殊去外婆家的時候認識的。兩個年輕人互生情愫,卻被蘇家人強烈反對,菊子也在遭受家裡人痛斥和毒打後,跳水自盡。

悲痛欲絕的蘇曼殊與家裡人斷絕了來往,再次選擇披上袈裟,從此遊走於塵世與青燈古佛之間。

少時受盡欺凌,長大出家為僧,臨終他卻只說了8個字

蘇曼殊告別人世時才35歲,這位民國才子的傳奇一生也只能在他留下的詩畫著作中找尋答案。

人生無非就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蘇曼殊的一生任性而又自律,矛盾卻又自成一格,可是到最後,他終究還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塵世間所有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都化成了他手中的筆下春風:

“一切有情,皆無掛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