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等你來!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同濟大學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职”等你来!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济大学

學校概況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3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2017年,列為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同濟大學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大學第九,世界第265位。在2020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同濟大學共有19個學科上榜,其中藝術與設計、建築與建成環境、土木與結構工程等3個學科進入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前50 。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確立了“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學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薰陶以後,具有“通識基礎、專業素質、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綜合特質,成為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樑與專業精英。創校至今,先後培養了36萬餘名畢業生,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醫學專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校友中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的有156人。

學校在事關國計民生的科技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引領我國大跨度橋樑、新能源汽車、結構抗風抗震、海底觀測、空間遙感、幹細胞等領域的研究處於世界先進行列。

學校長期注重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形式和領域,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社會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為“一帶一路”建設、國內橋樑與隧道、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抗震救災、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會、崇明生態島等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學校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建設“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值從初期2005年的不足30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460億元,開創了“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校地合作的典範模式。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佈局,先後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聯合國等11個國際化合作平臺學院,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學校先後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和“國際綠色校園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是亞太地區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續校園傑出獎”的高校。

目前,同濟大學設有29個專業學院,8家附屬醫院,6所附屬中小學。有四平、嘉定、滬西和滬北等4個主要校區,佔地面積2.54平方公里,校舍總建築面積181餘萬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443萬餘冊。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碩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國際學生3575人。擁有專任教師280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11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第三世界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3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2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23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64人,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16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學校學科設置涵蓋工學、理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文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門類。現有本科招生專業84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4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2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30個。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臺以及63個省部級研究平臺。在國際ESI學科領域全球排名中,14個學科進入前1%。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等7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學、海洋科學、交通運輸工程、設計學、環境與生態、管理科學與工程、幹細胞與轉化、智能科學與技術等9個學科獲得上海市高峰學科支持。

招聘學科

01

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類: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02

經濟管理與人文社科類:

哲學、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政治學、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藝術學理論、心理學

招聘崗位

同濟大學建立了從優秀青年學者到學術帶頭人再到領軍人才的全方位培養與激勵體系,為各類學科及處於各發展階段的學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發展機會。學校常年招聘各學科優秀人才,並歡迎依託我校申請各類國家級、上海市人才計劃。

申請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恪守高校教師師德行為規範、學術道德規範等職業操守。同時,各崗位應聘者還應分別具備以下條件:

01

同濟特聘教授

基本條件:

1.在教學、科研、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取得重要代表性成果及顯著成效。勝任本科核心課程講授任務;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具有帶領本學科趕超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

2.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領域年齡不超過50週歲,哲學社科領域年齡不超過54週歲。取得突出學術貢獻者可適當放寬年齡要求;

3.聘期內全職在崗工作且與同濟大學簽訂聘用合同;

4.具體要求請諮詢學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支持政策:

1.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

2.提供必要的啟動經費和一次性補助;

3.所在學院提供必需的辦公和科研用房,並在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項目申請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

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

02

青年百人計劃A崗

基本條件:

1.具有博士學位;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類人選年齡一般不滿40週歲、哲學社科領域一般不滿45週歲。在所從事研究的學科領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有突出的學術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已入選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計劃或學術成果達到同等水平;

2.聘期內全職到受聘單位工作。

支持政策:

1.聘任為教授;

2.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

3.為引進的青百受聘學者提供啟動經費和一次性補助;

4.所在學院提供必需的辦公和科研用房,在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項目申請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

5.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

03

青年百人計劃B崗

基本條件:

1.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類人選年齡一般不超過35週歲,哲學社科領域一般不超過40週歲。在所從事研究的學科領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有較強的學術創新能力和衝擊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計劃的潛力,具備團隊合作精神;

2.聘期內全職到受聘單位工作。

支持政策:

1.聘任為特聘研究員;

2.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

3.為引進的青百受聘學者提供啟動經費和一次性補助;

4.所在學院提供必需的辦公和科研用房,在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項目申請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

5.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

04

助理教授

基本條件:

1.申請人應熱愛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品德優良,學風嚴謹,具有良好的學術能力,較強的創新活力和學術發展潛力。應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週歲;

2.具體要求請聯繫諮詢學校和相關學科。

支持政策:

1.納入學校預聘-長聘教職體系;

2.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

05

博士後項目

基本條件:

1.年齡不超過35週歲;

2.取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3.達到相關流動站進站考核要求。

支持政策:

1.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流動站可增加配套;

2.博士後依託同濟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可申請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 “上海市超級博士後計劃”等。依據博士後獲得各類資助計劃,學校給予相應配套,薪酬會相應增加。

聯繫方式

0 1

各招聘崗位聯繫辦公室

“职”等你来!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济大学

0 2

學院聯繫方式

“职”等你来!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济大学

03

博士後流動站聯繫方式

“职”等你来!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济大学

誠聘

JOIN US

同濟“職”等你來!

歡迎您關注!

同濟大學網站:

https://www.tongji.edu.cn/

同濟大學人事處網站:

https://hr.tongji.edu.cn/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同濟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