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01

前些年,弟妹懷孕有了小侄子之後,父母隨之遠遷。

本來,我大學畢業回來的時候,就想著這裡離家近,一個小時的車程,週末都可以回去,可是,沒想到,弟弟大學畢業後,幾經輾轉,最終定居他鄉,而父母執意要去看孫子,投奔兒子一起過日子,於是,我就變成了遠方。

那時,最常做的事就是打電話,我和媽媽會有很多話聊。

聊聊兒子小易,說說我的閒忙,嘮嘮媽媽看的電視劇,甚至,一盤鹹菜的做法也能聊很久。

可是,和爸爸就不知道說什麼,每次,如果是爸爸接電話,我搜腸刮肚也都是那幾句,然後就詞窮,尷尬地等著十秒二十秒的空白流逝,最終,我還是問了句,“我媽呢”。

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就這樣,我和爸爸的聊天就結束了。

後來,爸爸不接電話了,他說,接了也是找媽媽的。

可是,三年前媽媽病了,再也沒辦法講電話,我還是會經常打電話。問問爸爸的情況,然後更多的還是問問媽媽怎麼樣了。

雖然,接電話的人是爸爸,可是大多聊的還是媽媽。

今年,媽媽去世了。那些思念翻江倒海地在腦子裡奔湧,好多話都不知道和誰聊,多少次夢裡,我都是在和媽媽聊天,有一句沒一句的,我好想她,媽媽走後,真的是滿肚子的話,無處可講。

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02

而再給爸爸打電話,還是幾天一次,可是每次都不到一分鐘。因為,都是那幾句臺詞:

吃飯了嗎?


吃的什麼?


挺好的吧?


好了,掛了。

每次都是這幾句話,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尷尬。

媽媽去世了,我們只能各自療愈自己的悲傷和寂寞,我知道,爸爸是孤獨的,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電話就算是打了幾十遍,也還是聊不起來,不知道說什麼。

從前,有媽媽在,那時多好。

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和朋友聊起這件事,他們也都這樣感慨著。

朋友老李的兒子今年剛上大學,孩子第一次遠走他鄉,父母心裡自然是惦記。可是,兒子每次電話視頻,永遠都是和媽媽談笑風生,老李若是接了電話,就像是滅火器一樣,沒幾分鐘,電話就聊不下去,掛斷了。

老李有時候也鬱悶,兒子和媽媽聊天,每天吃幾兩飯,走路遇到幾個漂亮女生,上課的時候被老師提問,嚇得屁滾尿流,什麼都可以聊。

老李就坐在旁邊聽,逼著老婆開免提,可是自己卻不敢出聲,怕兒子知道自己在偷聽。

也許父子之間都是這麼尷尬,可是,親子關係也是一種慣性,當孩子小的時候,父親沒有參與進來,以後長大成人了,想要父子之間親密無間真的很難。

有時,真的覺得,給爸爸一點錢,買一件衣服一雙鞋都很簡單,可是,要是在一個房間裡待一天,真的是連空氣都要靜止了,那種安靜,讓彼此都不知所措。

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03

鄧超曾經發過一篇微博,說,自己對這個家實在太失望了,無論付出多少,都約不到一個孩子睡覺。

隔著屏幕都能看到超哥超囧的一張臉,可能,那些付出的少的爸爸,就是要承受這樣的尷尬和冷落吧。

可是,鄧超也還好,他會讓妹妹給他扎小辮兒,抹指甲油,會和孩子在一起玩耍,這才是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鄧超開工的時候,妹妹抱著他哭得稀里嘩啦,不捨得爸爸走,那時超哥心裡應該是既捨不得,又有些許驕傲和欣慰吧。

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也許親子之間就是這樣,像《奇葩說》裡如晶說的,你不要缺席我的前半生,我也不要缺席你的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多好。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一週陪孩子不到12小時,將被取消爸爸的稱號。辯手的爭論很精彩,可是背後的真相也很扎心,有多少爸爸是一週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不到12小時的。

那些曾經的缺席,都變成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現在,我長大了,再用成年人的情感和責任,思念和不捨調試著這種距離。

可是,並不是每一種陌生都能被改變,也不是每一種距離都能被拉近。

好好參與彼此的生活吧,上蒼讓我們相遇,成為父母兒女,其實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我好好努力,儘量驅散你晚年的孤單和寂寞,但是,如果可以,也請那些父母可以拉起孩子的手,陪他多聊聊天,問一問他的小心事兒。

孤單的孩子和落寞的老人,其實一樣可憐。

母親過世後,我和父親無話可說,每一次通話都很尷尬


作者:寧靜,爆文作者,公眾號:遇見寧靜(ID:yjnj006),10歲男孩媽媽,一手執筆,落字有聲,一手帶娃,詩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