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家長應該干涉嗎?

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好像班裡人人有一個外號。我當時的外號叫“鈴鐺”,有的男同學一見到我,就做出搖鈴鐺的樣子,讓我感到很尷尬。

前幾天看電視,發現明星的孩子也不能倖免,演員杜江的兒子嗯哼,被同學起外號叫“肚臍眼”,嗯哼表示“很不喜歡這樣”,但是同學仍然那麼叫。

其實,每個孩子都可能會有被起外號的經歷,有的外號好聽一點,像“小博士”、“大長腿”,有些外號就帶著一些嘲諷,如“呆瓜”、“光頭強”、“胖子”等等。

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家長應該干涉嗎?

那麼,如果孩子因為被起外號受到傷害,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1.不要去盲目阻止

同學之間互相起外號,有時候是因為好玩,並沒有惡意。家長不要認為自己孩子受了委屈,急著去出頭。

有位家長曾經在班級群裡發了一條信息:“某某孩子的家長,你家孩子總給我家孩子起外號,請管管你家孩子。”結果適得其反,孩子的外號被叫得更響了。

而且孩子本身也許並不想讓父母幫忙解決這件事,因為怕同學們知道了會笑話他,不僅幫不到孩子,還可能好心辦壞事,讓孩子更加難受。

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家長應該干涉嗎?

2.對孩子進行正確安撫

對於某些帶有明顯侮辱性的外號,家長則一定要重視起來。比如,孩子被起外號“呆瓜”,內心一定產生自卑的情緒,家長要發自內心的接受孩子,多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在你心裡,他是最開朗最陽光的小帥哥。

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家長應該干涉嗎?

千萬別自己都懷疑孩子是不是呆,讓孩子的傷口雪上加霜。或者也可以像杜江夫婦那樣,當聽到嗯哼的抱怨以後,先是媽媽霍思燕幫孩子分析為什麼同學會起“肚臍眼”的外號,然後爸爸杜江自己打趣道小時候外號也恰巧是“肚臍眼”。

在輕鬆的氛圍中,化解了嗯哼的委屈,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可以大度一些,不必太放在心上。

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家長應該干涉嗎?

3.教會孩子直面衝突

如果孩子無法將外號置之一笑,而是難以釋懷,那就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矛盾。

首先要讓孩子保持自信的姿態,其次,讓孩子眼神堅定地告訴給自己起外號的同學 “我很生氣”或者“我不喜歡這樣”,並且提出明確要求,“請你尊重我,叫我的名字”。

再次,如果對方還是不改正,告訴孩子,當對方再次叫自己外號的時候,對此不予理睬,一旦對方覺得沒意思了,也就不再叫了。

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家長應該干涉嗎?

總之,孩子被起外號這件事,可大可小,關鍵看孩子的狀態和反應,如果只是一般同學間的調侃,就不必讓孩子放在心上。

但是如果孩子因為同學起了不好聽的外號,情緒低落、傷心難過,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幫助孩子疏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鼓勵、肯定和接納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心,敢於回擊冒犯,敢於為自己發聲。

同時教會孩子正確處理的方法,讓孩子可以獨自面對衝突矛盾,引導孩子成長為內心堅定強大的人。

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家長應該干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