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一根“龍杆”立起,撐杆敲鈸,登杆會員腰繫繩索、徒腳登杆,在杆上,表演著倒香爐、轉么么、登鴨、耍流星等高難度動作,引得現場觀眾陣陣驚呼。這就是來自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靜海區大六分登杆聖會的表演。

在靜海區臺頭鎮大六分村,有這樣一群男孩,在同齡孩子放下書本玩遊戲的時候,他們卻自覺地聚到一起刻苦練習,為的是能在那根傳承三百年的龍杆上耍上一耍。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14歲的寇智就是十幾個男孩中的一員,他說,因為父親在登杆聖會里負責撐杆,自己從小就長在會房。如今,從小耳濡目染的他也已經成為了一名正式會員。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大六分登杆聖會會員寇智

我從九歲開始練習登杆,到現在已經5年了。雖然練習的時候手磨得特別疼,但我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尤其是在杆上做那些動作時,會覺得特別驕傲、特別自豪。

練習基本功時,高高的竹竿立起,登杆聖會會員們要在狹窄的竹竿頂部表演各種技巧性動作,難度係數並不遜色於雜技。這就要求會員們必須練就一身“真功夫”。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大六分村登杆聖會副會長賈立祥

咱們登杆會的會員一般都是從8到10歲就開始練習,打好基本功。登杆練習不僅要練軟度,也要練勁道。只有把基本功練紮實了,才能掌握各種高難度動作。

靜海區大六分登杆聖會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1743年),至今已經有270多年的歷史了。在傳承過程中,登杆會也曾遭遇過“斷檔”,最初的108式登杆動作有些也已經失傳。面對這些困境,一代代的杆會人都不曾放棄。他們從老一輩會員口中復原動作、創新招式、以老帶新,就這樣把傳承下來的龍杆“撐”起來。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傳承近300年的龍杆

正是靠著一代一代杆會人的堅守以及整個大六分村人的信念,登杆聖會這項2009年被納入“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技藝才能傳承下來,讓每個新年過得更加有滋有味。


年味兒在靜海傳承|一根“龍杆”百年傳 非遺絕技有人承

值得欣慰的是,登杆聖會又有了年輕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