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質量控制方法


清水混凝土質量控制方法

分類

清水混凝土一般分為3種類型:

第一類是普通裝飾混凝土,對螺栓孔的間距、明縫、蟬縫沒有嚴格的要求(如橋樑、大壩、立交橋等);

第二類是裝飾清水混凝土,對螺栓孔的間距、明縫、蟬縫有嚴格的要求,要按照設計師或者建築的整體效果進行設計(如展覽館、辦公樓、研發中心樓等);

第三類是飾面清水混凝土,要求的混凝土質量更要高,要求混凝土澆築成型後符合一定的裝飾面,形成木紋、仿石、青磚等紋理(主要用於外牆裝飾)。

清水混凝土四種工藝

1、純透明保護工法適用範圍:(1)清水澆築質量很好;(2)要完全保留清水質感,允許瑕疵存在。

2、透明局部修補工法適用範圍:(1)清水澆築質量很好;(2)保留清水質感及小面積瑕疵,只對大面積瑕疵部分進行修補。

3、全面著色修補工法適用範圍:(1)清水澆築質量一般;(2)基面色差較為嚴重,蜂窩麻面較多。

4、仿清水工法適用範圍:(1)清水澆築質量較差;(2)漏漿漏砂顯現比較嚴重,大面積的蜂窩麻面存在,或在非清水混凝土表面施工。

清水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

鋼筋及預埋件控制

  依據施工圖紙進行鋼筋及預埋件的製作,製作過程要求鋼筋的規格、型號、尺寸符合要求,預埋件用材符合要求,特別是使用鋼板類埋件、鋼板型號、厚度、使用的焊條型號均應符合要求,綁紮過程中要求綁紮牢固,位置朝向正確。

模板體系控制

  (1)模板組拼要充分考慮在拼裝和拆除方面的方便性,支撐的牢固性和簡便性,並保持較好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及整體拼裝後的平整度。

  (2)為避免混凝土澆築期間的膨脹造成模板局部變形,模板內部設對拉鋼筋或預留PVC線管進行對拉蝴蝶扣,或者用55mm×構件寬的鋼片緊固。

  (3)為便於施工,近年來許多施工單位已開始大量使用竹膠模板或高強木膠合板,或定型模板,以便週轉所需,竹、木製品的模板在支設時普遍使用木龍骨和鋼管式支撐體系混用,模板在使用時注意接口拼縫處應平整密實。必要時拼縫用膩子嵌平,膠帶紙粘貼封口。

  (4)將板面雜物清理乾淨,塗刷無色水性脫模劑,塗刷要均勻,不得漏刷。

支撐體系控制

(1)對於框架(剪)施工,支撐體系應與模板體系設計相配套,一般宜採用整體組裝式鋼製定型模板並直接利用其可調支撐。

(2)針對框架柱、梁結構彼此相對獨立的特點,通過橫向水平支撐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形成一個整體,在混凝土澆築期間還要隨時檢查各節點處是否位移,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嚴格控制支撐體系的拆除時間和拆除順序,側模的拆除控制強度一般為2.5MPa,並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受損壞;底模的拆除強度嚴格執行施工規範要求。

配合比控制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除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GB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試配,確定混凝土表面顏色。

2、應按照混凝土原材料試驗結果確定外加劑型號和用量。

3、應考慮工程所處環境,根據抗碳化、抗凍害、抗硫酸鹽、抗鹽害和抑制鹼-骨料反應等對混凝土耐久性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配合比設計。

4、配製清水混凝土時,應採用礦物摻合料。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應在材料和澆築方法允許的條件下進行,儘量採用水灰比和坍落度低的配合比,以此減少泌水的可能性,但混凝土的含氣量不超過1.7%,初凝時間在6~8h內。但由於商品混凝土的普遍使用,對於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0mm±10mm的範圍內。

澆築控制

(1)嚴格執行有關規範、規章,認真落實施工技術保證措施,施工組織方案、現場組織措施。

(2)針對預拌混凝土製拌地與施工點的遠近距離,合理調度攪拌輸送車的送料時間,根據具體施工的快慢調節輸送車的車次多少,並在施工現場逐車測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3)施工時嚴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證分層厚度不超過30cm,邊澆築邊振搗。

(4)振搗方法要求正確,不得漏振和過振,振搗時間也不易過長,以免產生離析。為保證工程質量可採用二次振搗法,以減少表面氣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澆築時振搗,第二次待混凝土靜置一段時間後再振搗,而面層一般應在初振後0.5h進行第二次振搗壓面收漿。

(5)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和振搗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的深度,保證深度在5~10cm,而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翻漿不再下沉和表面無氣泡泛起為止。

成品保護措施

後續工序施工時,要注意對清水混凝土的保護,不得碰撞及汙染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交工前,用塑料薄膜保護外牆,以防汙染,對易被碰觸的部位及樓梯、預留洞口、柱、門邊、陽角等處,拆模後可釘薄木條或粘貼硬塑料條加以保護。

施工質量預控及防治

氣泡、孔眼的控制及修補

  氣泡、孔眼主要是由於混凝土拌合料臺砂過多,模板不吸水或模板表面溼潤性能不良,或是混凝土振搗不足。

一般對氣泡、孔眼可以採用無色脫模劑,並及時進行養護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控制混凝土分層和布料厚度在30cm以內。

黃色鏽跡的預防措施

  清水混凝土表面產生黃色鏽跡的原因通常是由於金屬綁線外露,鋼筋綁紮後由於雨天未及時澆築混凝土,鏽跡遺留於模板上未清理乾淨,或個別區域稍有鋼筋保護層偏薄等方面原因造成的,也有個別處因遺留鐵釘等雜物未及時清理造成的。

克服這一通病的方法是:1)對鋼筋的綁紮操作工藝進行改進,採用“反向掏幫法”,將綁扣扎於結構內側;2)雨後對鋼筋及模板進行檢查,將鋼筋和模板上的鏽跡清理乾淨,並將鋼筋的保護層用墊塊墊好;3)在澆築混凝土前應由專人清理模板上的雜物,梁、柱接頭部位,板的死角等處。

清水混凝土板縫(紋)的防治

(1)在材料上主要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因素為粗細骨料及外加劑,應嚴格按標準規定執行。

(2)在施工條件和材料許可條件下,儘可能將水灰比和坍落度控制在較小狀態,具體是摻加優質粉煤灰和高效減水劑,但同時要保證坍落度、可泵性;優先選用非早強型水泥,因早強水泥水化熱釋放快,用水量大;在混凝土中適量摻入膨脹劑,使混凝土先膨脹用以補充混凝土收縮。

(3)混凝土澆築前搭鋪馬道,避免踩壓鋼筋,檢查鋼筋及敷設線管處的保護層厚度並在施工中用鋼筋插針,隨時檢測混凝土澆築厚度。

(4)採用“復搗、復壓”工藝,澆築時頭次振搗,大槓刮平、木抹子抹壓,在初凝前1~2h時,進行二次振搗,用木抹子進行混凝土面收漿搓壓,用鐵抹子壓實見光,之後立即進行塑膜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