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天晴雲破處的美——天藍色釉瓷器賞鑑


天藍釉梅瓶,清康熙年間所制,高21釐米,口徑3.9釐米,足徑5.9釐米。清宮舊藏。 瓶撇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處外撇,圈足。頸中部凸起弦紋一道,肩部兩側各置凸半環裝飾。通體施藍釉。足內施白釉,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篆書款。

天藍釉琵琶式尊,清康熙年間所制,高18.7釐米,口徑6釐米,足徑7.4釐米。清宮舊藏。 尊唇口,直頸,垂腹,淺圈足。因形似琵琶故稱“琵琶尊”。通體施天藍釉,足內施白釉,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天藍釉獸面紋螭耳尊,清康熙年間所制,口徑11.9釐米,足徑11.7釐米。清宮舊藏。 尊口微撇,圓腹,高圈足外撇。頸部兩面置雙螭耳。裡白釉,外天藍釉。通體暗劃夔龍、夔鳳、饕餮紋及回紋。足內施白釉,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器壁

器底款

天藍釉花觚,清康熙年間所制,口徑10.6釐米,足徑5.9釐米,清宮舊藏。 花觚撇口,似喇叭狀,細頸,橢圓腹,腹下漸外撇,淺圈足。通體施天藍釉。頸下及足上各凸起弦紋三道,腹上下各凸起一週鼓釘紋。足內白釉,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天藍釉環耳方瓶,清雍正時期所制,高27釐米,口徑6.5釐米,足徑11.5釐米。清宮舊藏。 瓶直口,短頸,方形腹,腹兩面各有一梅花帶環耳,圈足。內施白釉,外壁施天藍釉。足內施天藍釉,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天藍釉鼓釘蓋罐,清雍正時期所制,通高17.5釐米,口徑11.5釐米,足徑9.7釐米。清宮舊藏。 罐直口,弧腹,臥足。上部是平頂蓋,蓋下部飾鼓釘紋一週。罐腹下部飾弦紋一週,弦紋下飾鼓釘紋一週。通體及足內均施天藍釉。足內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天藍釉雲頭環柄洗,清雍正時期所制,高6釐米, 口徑20釐米,足徑7釐米。 洗敞口,弧壁,圈足。口一側出如意雲頭狀沿,沿下安一環形柄。裡外施天藍釉,但口沿一週素胎無釉。

天藍釉描金雙戟耳瓶,清乾隆時期所制,高20釐米,口徑6.4釐米,足徑6.5釐米。清宮舊藏。 瓶口微撇,細長頸,腹部下垂,圈足,頸部飾雙戟耳。通體及足內均施天藍釉,繪金彩的變形蕉葉紋、如意雲頭紋、纏枝寶象花卉紋及回紋,寓意吉祥如意。足內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天藍釉瓶,清乾隆時期所制,高29釐米,口徑11.8釐米,足徑14釐米。 瓶撇口,短頸,折肩,肩以下漸斂,內圈足。通體及足內均施天藍釉。足內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天藍釉暗壽字花口渣鬥,清乾隆時期所制,高9釐米,口徑11.7釐米,足徑6釐米。 渣鬥口沿呈花瓣形外撇,束頸,鼓腹,圈足。通體及足內均施天藍釉。外壁腹部有 八個凸起的篆書“壽”字,頸部有凸起的蕉葉紋一週。足內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天藍釉描金蓋罐,清道光時期所制,通高21.2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10.3釐米。清宮舊藏。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斂脛,圈足。蓋拱形,打開可見是疊插式,即蓋與器身是子母口,不易跌出,寶珠紐。內施白釉,外天藍釉描金裝飾。頸、肩部飾蓮花紋、卍字紋、如意花卉紋各一週,腹飾纏枝蓮、蝠等紋飾,脛繪蕉葉紋,足牆外壁飾回紋。足內白釉,有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