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實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導語:

電影《萊特灣海戰》

,向我們展示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畢其功於一役決戰於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

萊特灣海戰,以美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萊特灣海戰堪稱人類海戰歷史上,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大決戰,此戰,徹底摧毀了日軍的航母力量,也讓標誌者日本聯合艦隊走向滅亡的標誌。


名不副實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萊特灣海戰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則趁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遭遇重要創傷,日本聯合艦隊則一路高歌前進,日本聯合艦隊一路南下,迅速攻佔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以及太平洋諸多。日本聯合艦隊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半年內,橫掃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日本的聯合艦隊取得開戰以來最輝煌的戰績。

然而,我們常說:“小聖恰才見此人積功累行,施仁佈德,俺神靈如何無一個報應。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源於元代佚名的《來生債》。

當一個人的壞事做盡,時機到了自然會遭到報應。

日本聯合艦隊在兵敗中途島後,在經過馬里亞納海戰,到萊特灣海戰爆發前,曾經盛極一時的日本聯合艦隊,此刻早已不負當年的的盛名,僅如同苟延殘喘的喪家犬一樣,但是即便如此,日本殘餘的聯合艦隊,還是最最後一搏,衝向屬於他的世界。

為何苟延殘喘的日本聯合艦隊,還要孤注一擲的於美軍決戰於萊特灣,這其中包含多方面的因素。

本期作者從兩個方面講述為何缺兵少糧的小澤治三郎,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 一、萊特灣發生的歷史背景。
  • 二、日本聯合艦隊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原因。

其一、萊特灣發生的歷史背景。

時間要退回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造成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而日本聯合艦隊則隨即發起“南下”的進攻方向,後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以及太平洋諸多都被日軍攻佔,日本聯合艦隊取得最巔峰的歷史性時刻。

美軍在太平洋開戰之初,遭遇一系列的慘敗,但是由於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工業生產能力,在開戰後不久,美國的戰爭生產潛力全部打開後,美國爆發前所未有的工業生產能力。在有了充足物質後勤保證後,美軍很快對日本進行反擊。

首先美軍以“杜立特空襲東京”作為反擊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回禮,之後美軍和日軍在太平洋經過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等海戰,以及瓜島、塞班島、硫磺島等奪島戰役,美軍逐漸取得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1944年,當盟軍攻佔馬里亞納群和比阿克島等戰略要地後,美軍開始考慮他們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美國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主張進攻臺灣,將日軍阻擋在菲律賓,這樣從戰略上,一方面可以切斷日軍和南亞的海路,另外一方面控制斷日軍與南亞駐軍的聯繫。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則主張從菲律賓群島的一個小島登陸,進而攻佔整個菲律賓群島。畢竟一方面菲律賓群島也是扼守日本的生命線上,另外一方面,當年日軍攻佔菲律賓,俘虜數萬美軍,造成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菲律賓被日軍攻佔一直是一件讓美軍丟臉的事件,也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軍旅生涯中的一個重要汙點。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1942年撤離菲律賓時刻,曾經發誓一定要重返回來。


名不副實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正當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美軍下一步進攻方向爭論不休時刻,最終美國總統羅斯福做出決定,登陸菲律賓,切斷日本生命線。

日軍對於美軍的作戰方向也非常明確,因此日本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四個作戰方案:

  • 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
  • 捷2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臺灣的作戰方案。
  • 捷3號和捷4號作戰方案分別是針對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計劃。
  • 所有四個計劃都是孤注一擲的、複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決戰行戰役。

美國海軍則選擇在菲律賓群島中的萊特島進行登陸,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統領的第七艦隊則用於支援登陸萊特島的美軍,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所統領的第三航母特混艦隊一方面掩護兩棲登陸作戰美軍,另外一方面則殲滅日軍聯合艦隊。

因此,美日雙方畢其功於一役決戰於萊特灣。

其二、日本聯合艦隊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的原因。

1、菲律賓群島的重要性。

從戰略角度分析:

菲律賓群島北隔巴士海峽與臺灣島相望,西臨南海,東濱太平洋,南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隔海相望,東北隔菲律賓海與馬里亞蘭群島相望,菲律賓群島是由170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為馬來群島的組成部分。

因此,從菲律賓群島所處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菲律賓群島對於日本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名不副實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菲律賓群島

一方面,日本作為是個島國,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貧乏,日本本土就連水稻都要進口,因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典型的資源進口國。

東南亞作為天然橡膠、石油、稻穀、鐵礦石等各種戰爭資源的盛產地,對於極度缺乏資源的日本來講,東南亞這塊就是天然的寶藏,因此,東南亞對於日本來講,就是日本維持曠日持久戰爭的血液。

當年日本就是為了獲取東南亞各種豐富的戰爭資源,而孤注一擲的發動偷襲珍珠港。進而確保日軍可以順利攻佔東南亞,從而源源不斷獲取日軍所需的各種戰爭資源。而菲律賓群島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扼守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聯繫,因此從能源角度而言,一旦美軍攻佔菲律賓群島,這等於切斷日本本土所需的各種戰爭資源。

對於本來就缺乏能源的日本來講,海外進口能源就是日本的唯一生命線,一旦日本的海外能源生命線被美軍切斷,日本根本無力維持曠日持久的各個戰場。如果僅僅從時間是考慮,美軍攻佔菲律賓群島,切斷日本本土的能源供應線。即便美軍不進攻日本本土,就日本本土以及在各個戰場的消耗戰來講,日本這場對外的侵略戰爭,遲早也因為能源枯竭而投降,這僅僅是時間上的問題。

為何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日本就急於迅速攻佔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以及太平洋諸島。一方面是為了獲取東南亞豐富的戰爭資源,另外一方面,就是建立日本所謂的“絕對國防圈”;日本所謂的“絕對國防圈”,一方面是確保日本本土安全,另外一方面,就是確保日軍在東南亞的生命供應線安全。

從戰術角度看:

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就可以控制東南亞日本駐軍和其他各個戰場乃至日本日本的聯繫。

日軍自從1937年發動侵略戰爭開始,隨著日軍稱霸世界野心的擴展,日軍對外的侵略步伐,也不斷前進,日軍先後佔領東亞、東南亞、南亞、西太平洋等眾多地域。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日軍深陷各個戰場,導致日軍兵力不足,到戰爭後期,日本就連十幾歲以上的兒童都被迫參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隨著美軍的戰略反攻,日軍和美軍在太平洋各個島嶼爭奪戰消耗大量兵力。縱觀日軍在整個二戰中,共損失兵力二百多萬人,其中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和海戰中,日軍損失的兵力就高達一百五十多萬。

到1944年,隨著美軍攻佔硫磺島,美軍離日本本土僅一步之遙,因此加強日本本土防衛工作,對於日本來講,顯得十分重要。

日本也逐漸從各個戰場抽調兵力,進行本土防禦和加強太平洋日本佔領島嶼兵力防禦部署。

當時在東南亞,日軍駐紮南方軍團,其中包括:下轄11個師、2個飛行集團、9個坦克團,配屬海軍第2艦隊、南遣艦隊、第11航空艦隊,共計25萬人,加上後勤保障部隊約40萬人,佔總兵力的20%。

一旦日軍在東南亞的駐軍被調防防禦本土或者用來與美軍決戰於太平洋戰場,對於美軍來講,無疑增加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傷亡。

因此,美軍攻佔菲律賓群島,從戰術角度講,可以有效控制東南亞日本駐軍和其他各戰場日軍的聯繫。

因此,我們從戰略角度與戰術角度,可以看出菲律賓群島對於日本的重要性。

其二、日本海軍的賭性。

我們縱觀日本海軍的近代化歷史,簡直就是一部典型的偷襲和賭性教材書。

日本自從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改革後,日本開啟近代化海軍的歷程。

從1894年的甲午海戰,到1905年日俄戰爭,再到1941年的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再到日本聯合艦隊慘敗中途島等等。

縱觀日本海軍對外作戰的歷史,日本秉性一貫的偷襲戰術,而在這些戰爭中,有多次日本海軍的實力並不如對手,日軍往往採取賭性,畢其功於一役,直接偷襲發起對對手的攻擊,從而獲取戰勝的勝利,其中典型的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


名不副實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日本偷襲珍珠港


日本在“北進”慘敗後,不得不轉向南下的戰略方向,但是日軍若想“南下”勢必引起同英法等國利益的衝突。

1940年,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鋼鐵等戰爭資源禁運,這讓日本十分惱火,在多次於美國談判無效後,時任日本聯合艦隊的最高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提出偷襲珍珠港,對美國開戰的設想,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從而確保日軍可以順利“南下”攻佔東南亞,獲取所需的戰爭資源。

山本五十六剛提出“偷襲珍珠港”設想,就遭遇日本內部高層一些反對,畢竟對於偷襲珍珠港,日本內部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確保一戰勝利。


名不副實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山本五十六

但是作為聯合艦隊的最高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力排眾議,不惜以辭掉聯合艦隊司令官一職,堅持偷襲珍珠港。最終日軍以6艘主力航母組成的龐大艦隊,在南雲忠一的統領下,成功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帶有日本海軍明顯的賭性。

此次萊特灣海戰,以小澤治三郎所統領殘餘日本聯合艦隊,也是明顯的畢其功於一役,準備在萊特灣決戰美軍,以謀求殲滅美軍航母艦隊,阻止美軍的進攻勢頭,從而確保日本本土的安全。

其三、日軍大本營軍部命令。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以損失4艘主力航母,最終慘敗而歸。自此,日本聯合艦隊逐漸走下坡路。而美軍也逐漸掌握太平洋戰爭的主導權。

在經過馬里亞納海戰,硫磺島戰役後,美軍成功的突破日本的“絕對國防圈”。美軍離日本本土僅一步之遙,美軍進攻日本本土是遲早得事情,因此日本軍部大本營從1944年就開始抽調兵力防守日本本土,以謀求在本土決戰中,消滅美軍,取得本土決戰得勝利。

對於美軍攻佔菲律賓群島,日本軍部大本營明知道,菲律賓群島日軍已經守不住,派遣以小澤治三郎統領殘餘日本聯合艦隊於美軍決戰於萊特灣,一方面是既希望日本聯合艦隊能夠消滅美軍航母艦隊,另外一方面,就是更多得消耗美軍得有生力量,拖延時間,以爭取日本本土得防禦工作。


名不副實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孤注一擲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萊特灣海戰

這個很顯然,在萊特灣海戰中,日軍第一從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式攻擊,這顯然就是針對美軍艦隊,以謀求最大限度消耗美軍有生力量。

總結:萊特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海戰,經此一戰,日本聯合艦隊家底被基本消耗殆盡,日本聯合艦隊基本就不存在了。而美軍則取得絕對的制海權。萊特灣海戰得勝利,為美軍下一步進攻日本本土做了堅實的鋪墊。

就萊特灣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明知道和美軍決戰萊特灣,無異於自殺,但是由於菲律賓群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加之日本海軍一貫的賭性,再有日本大本營軍部的命令,日本聯合艦隊不得不孤注一擲的和美軍決戰萊特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