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子弟,考研連敗2次,50歲卻攻克世界難題,獲中國諾獎

薛其坤作為我國在量子物理學領域的先驅,他曾帶領過團隊取得過多項領先世界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50歲的他攻克了量子世界難題,這使得他在科學領域聲名顯赫,然而薛其坤的科研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反而處處充滿荊棘,然而他不畏艱難,最終取得了成功。

薛其坤的求學生涯可謂是一波三折,他從1984年開始考研,但是前幾次未能考中,直到考過3次後才成功考入中科院物理所。然而畢業之後的他並未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空有一身本領卻找不到人欣賞,最後求業無門的他只能繼續讀博,開始了物理研究。時隔幾年之後,薛其坤的導師陸華將他送入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繼續開展研究工作,畢竟當時國外的研究設備較國內先進一些,就這樣薛其坤走上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寒門子弟,考研連敗2次,50歲卻攻克世界難題,獲中國諾獎

但是薛其坤的科研之路也並不是一路坦途,剛進研究所導師櫻井利夫就要求研究員每天除了休息一天之外其餘時間都要按時到實驗室報道,據薛其坤自己回憶說,當時除了吃飯和睡覺,其餘的時間都在做科研工作,有時累的走路都會睡著,可見當時的科研工作十分的艱苦。除此之外兩國之間的語言溝通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障礙,因而在科研之路上困難重重,很多時候因為語言不通,薛其坤無法第一時間理解導師的話,使得他在整個科研過程中無法做到有效的配合,因此他大多時候只能站在一旁觀看,無法正式參與到科研項目之中。因此許多如同薛其坤一樣的留學生往往都忍受不了這種艱苦的條件紛紛回國。面對著同伴的放棄,薛其坤內心也是備受煎熬,然而他卻並沒有放棄,咬牙堅持了下來。

寒門子弟,考研連敗2次,50歲卻攻克世界難題,獲中國諾獎

幾年之後,薛其坤被邀參加物理學規模最大的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並且薛其坤要在年會上做報告,然而身為中國人的他在英語口語方面卻並不擅長,為了保證報告的順利進行,他只能將每個單詞都牢牢記住,不斷地練習,不但如此他還要配合著自己會上的動作,可謂難度十分巨大。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經過了重重困難,終於用他的演講成功打動了在場多名知名教授,並且受到了教授們的一致讚賞,他的辛苦付出也終於收穫了回報。

1999年他響應著國家的號召積極回國,以飽滿的熱情回報自己的祖國。在清華大學期間薛其坤每天很早就會到實驗室,一直到深夜才會離開,並且薛其坤將這個習慣堅持了20餘年,可見他對自己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標準。不但如此他對實驗項目的要求更為嚴格,同時他對學生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他要求自己的學生在寫報告的時候不可以寫錯哪怕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在儀器操作方面更是不可馬虎,需要嚴格按照標準完成實驗,甚至要做到閉著眼睛都能完成的地步,可見薛其坤是一個極其嚴謹的學者。

也許正是這種追求完美的態度使得作為薛其坤的學生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這種嚴謹求學的態度也讓他的學生收穫良多。回國後的薛其坤為祖國培養了17位博士後、72位博士和3位碩士,可見他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學者更是一位稱職的老師。

寒門子弟,考研連敗2次,50歲卻攻克世界難題,獲中國諾獎

2008年薛其坤帶領著他組建的團隊開始了科學研究,這個團隊可謂是人才輩出,不僅僅包括有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等4個研究組,其中還有20多位研究生,每天這些分散在各地的團隊成員通過電話和郵件相互聯繫,共同交流著實驗的細節,就這樣他們經歷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進行了上千次實驗,每一個實驗步驟都力求完美,最終才會成功。當時聽到實驗成功的好消息,薛其坤激動萬分,當時的他才剛剛停好自己的愛車,突然收到了學生的短信,通知他實驗有了結果,可想而知他內心必然十分激動。此次實驗成果來之不易,這距離美國物理學家霍爾提出反常霍爾效應也已經過去百年,薛其坤也和他的團隊歷經4年努力才有瞭如今的成果。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重大發現使得50歲的薛其坤名聲大噪,隨後薛其坤將論文發表在了美國《科學》雜誌上,再一次引起了物理學領域的巨大轟動,曾經榮獲了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曾預言到,薛其坤的發現再一次向諾貝爾獎發起來衝擊。

薛其坤如今的成就離不開他對科研的執著,離不開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更離不開他對科學的嚮往,這使得他成為了清華大學在科學領域的代表人物。雖然他追求科學的一生並不是十分順利,但是他不畏艱難,一心只求上進的精神值得所有的學者學習,在此也希望能夠多一些如薛其坤一樣一心專研科學的學者,能將未來的中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