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閱盡五千年,從商丘看黃河故道的百年變遷

位置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位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素有“豫東門戶”之稱。

歷史背景 商丘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商民族的發祥地。早在傳說中的五帝時代,顓項、帝獸就曾在此建都。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在這裡建立商朝,春秋宋國、漢代梁國都在此定都。北宋(960~1127)時曾作為陪都。商丘同時是孔子祖籍、莊子故里,從西到東的黃河故道自然風光古樸而秀麗,也令人心曠神馳。

其他覽遊景點 木蘭祠、陳勝墓、芒條山漢墓群、闕伯臺、隧皇陵、伊尹墓、孔子還鄉祠等。

一城閱盡五千年,從商丘看黃河故道的百年變遷


景點導覽

黃河故道

黃河自秦漢以來平均三年兩次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給商丘帶來沉重的災難。明萬曆年間,工部尚書潘季馴採用”束水攻沙以水治水方略”,動用了5萬民工,歷時16年,修築了南北兩條大堤,結束了400年的黃河之災。清末黃河改道,這兩條大堤就成了黃河故堤。

商丘境內保存完好的黃河大堤,長134千米,高10~13米,底寬百米,曲折連綿,像一條巍然橫臥在豫東大地上的巨龍。如今商丘人又從蘭考引黃築壩,建成了6座階梯式水庫。遊人可在此泛舟賞荷,品嚐黃河河鮮,樂趣無窮。

一城閱盡五千年,從商丘看黃河故道的百年變遷


商丘古城

位於商丘市南面。自商契建都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由於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範圍都在南北5千米之內。

古城城池外圓內方,形似銅錢。磚城牆周長約3.6千米。城內地勢為龜背形,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城內建築多為走馬門樓、五門相照的四合院建築群。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限首。寬闊的護城河碧波盪漾,水下疊壓著漢朝與唐朝的時陽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和元朝歸德府舊址。由於古城的城牆和城門保存較為完整,是全國少有的古城之一。

一城閱盡五千年,從商丘看黃河故道的百年變遷


張巡祠

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時而殖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的。

安史之亂時,叛將尹子奇率兵13萬圍攻時陽,鎮守寧陵的張巡率兵增援。張巡臨危受命,他用兵如神,屢戰屢勝,使敵軍遭受重創。可惜最終因沒有後援,城破殖難。張巡等將士的壯舉,千多年來被後人傳頌,甚至被江淮、臺灣等地的人們稱為“張王爺”,像敬神一樣敬奉。

後人為紀念張巡,1990年重建了張巡祠。新祠佔地4.07萬平方米,包括廣場區、建築區和墓葬園林區三部分。整座祠堂宏偉壯觀,莊嚴肅穆。

一城閱盡五千年,從商丘看黃河故道的百年變遷


旅遊提示

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4.2~14.5℃。交通概況:隴海鐵路與京九鐵路,北京~珠海的105國道與連雲港~新疆霍爾果斯的310國道均在此交匯,形成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商高速公路從商丘穿越而過,圍繞商丘古城的9條公路幹線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一城閱盡五千年,從商丘看黃河故道的百年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