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婦女節設立的血淚史。

今天是3月7日“女生節”不管當初設立這個節日的初衷如何,這都是對“三八婦女節”的一種褻瀆。

“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婦女節設立的血淚史。


國際歷史上,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中期,女性先輩們不堪惡劣的工作環境、低薪、歧視等,多次組織各種抗議以及罷工活動,為自身爭取合法權益。一直到1975年,聯合國才定於每年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婦女節”不是“(家庭)婦女節”,不是“(已婚)婦女節”,它象徵著男女平權、女性意識覺醒、反性別歧視。在官方新華辭典裡,婦女,是成年女子的通稱,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4歲的男女稱為兒童。

然而現在社會普遍對“婦女”一詞懷有貶低之意,強行將其與“沒有文化、沒有地位的女性”劃等號,甚至孕育出【女生節】之類的節日。

仔細琢磨,這無非是為了彰顯與大齡、已婚及年老女性的區別。

網絡上盛傳的【女生節】和【婦女節】僅僅是“一日之差”,這種低級無趣抖機靈的段子,更是對所有女性的歧視侮辱。

將“三七女生節”長期普遍化、商業化、娛樂化甚至政治化,不斷在年輕男女當中強化性別不平等的文化規範,不僅會使人們漸漸遺忘婦女節的女權意義,而且這是一種對女性身份的“人為割裂”,對於女性權利更是毫無保護作用。

男女平權任重道遠,近年來以女性崛起為主題的作品也越來越多,是的,一切都在向好。但,一切都還可以更好。

下來本文著重介紹一下“國際婦女節”的起源和它的艱難設立的血淚史。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節日起源

在聯合國介紹國際婦女節的網頁上,把“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歸因於20世紀初期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大事,這些事件包括:1909年,美國社會黨人將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1910年,第二國際哥本哈根會議上以克拉拉·蔡特金為首的來自17個國家的100餘名婦女代表籌劃設立國際婦女節,但未規定確切的日期;1911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有超過100萬婦女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1913年2月的最後一個週日,俄羅斯婦女以舉行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示威遊行的方式慶祝了她們的國際婦女節;1914年3月8日,歐洲多國婦女舉行反戰示威遊行;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為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近200萬俄羅斯婦女,俄羅斯婦女舉行罷工,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臨時政府宣佈賦予婦女選舉權。

“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婦女節設立的血淚史。


20世紀初女權主義者抗議罷工遊行示威

可以說,正是20世紀初這一系列發生在歐洲和美洲的女權運動共同促成了“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而不是人們想當然的“國際婦女節”只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遺產。

節日發展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產生於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儘管後來當局出動警察攻擊並驅散了抗議人群,但這次抗議活動促成了兩年後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的建立。

接下來的數年裡,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當時有將近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十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最低工資標準)和享有選舉權(婦女選舉權)等,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麵包加玫瑰”的口號。第二年有2000人參加雙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一個婦女節集會。首次慶祝婦女節是在1909年2月28日,當 時美國社會黨發表了一項宣言,號召在每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紀念活動。這樣每年的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1913年。

1909年服裝女工發動總罷工,2至3萬襯衣女工為了長達13周的寒冬增加工資並改善工作條件而參加罷工。婦女工會同盟為被捕的罷工者提交保證金和大量的罷工基金。

1910年8月26日-27日,在第二國際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前夕克拉拉·蔡特金以國際婦女書記處書記身份主持召開了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全世界被剝削工人的國際團結早己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原則。德國社會主義政黨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有強大影響,黨內有諸多倡導女權者,包括像克拉拉·蔡特金這樣的領導人。這次代表會議有17個國家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代表了工會、社會主義政黨、職業女性俱樂部,還包括第一次當選為芬蘭議會議員的3位婦女。受到美國女工及其社會主義姐妹們行動的激勵,克拉拉·蔡特金起草了一份《關於爭取婦女選舉權基本原則的決議案》。

這個決議案規定,“各國無產階級有階級覺悟的政治組織和工會一致同意:各國社會主義婦女每年要有一個節日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婦女獲得選舉權,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原則並連同整個婦女問題一起對待婦女的選舉權要求。婦女節必須具有國際性和認真地籌備。”

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並沒有一個單獨的關於確立國際婦女節的決議,更沒有規定哪一天是婦女節。由於哥本哈根婦女代表會議沒有規定國際婦女節的具體日期。所以,1922年之前慶祝這個節日的活動隨機性較強。

1911年3月19日,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婦女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德國各地舉行了爭取選舉權的集會,僅柏林一地就有5000多名男女工人參加。丹麥、奧地利、瑞士等國的婦女也都舉行了集會和遊行。總共超過一百萬人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6天之後的3月25日,紐約發生了著名的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火災吞噬了140多名製衣女工的生命,這其中大多數是意大利和猶太移民。而惡劣的工作條件被認為是導致如此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這場火災後來還對美國的勞工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婦女節設立的血淚史。


19世紀美國婦女的獨立標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婦女們也於1913年3月8日走上街頭,通過舉行和平集會等形式反對戰爭。

1912-1915年間,每逢3月19日這天,蔡特金都在國際婦女書記處的機關刊物—《平等報》上發表文章,紀念國際婦女節。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之所以選在這一天,是為紀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勞動婦女反對政府軍偷襲蒙馬特爾高地國民自衛軍大炮陣地而舉行的起義。這一起義導致巴黎公社的誕生。

紀念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後來還證明是俄國革命的前奏。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女工響應布爾什維克的號召,於3月8日(俄歷2月23日)舉行慶祝國際婦女節的示威遊行,要求得到“麵包與和平”,參加了有9萬男女工人進行的罷工。後來發展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起義,沙皇專制制度被推翻。十月革命成功之後,布爾什維克的女權活動家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倫泰(Alexandra Mihalovna Kollontai)說服列寧將3月8日設為法定假日。蘇聯時期,每年都會在這天紀念“英雄的婦女工作者”。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以後,由於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被反動派殺害,因此,1919-1921年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都選在3月5日這一天。這天是盧森堡的生日。列寧於1920年和1921年發表的《迎接國際婦女節》和《國際勞動婦女節》兩篇紀念文章,都是在3月4日寫的。

“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婦女節設立的血淚史。


德國國際婦女節海報

1921年9月9—15日,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在莫斯科舉行,28個國家的82名代表出席會議。會上,保加利亞的女共產黨人建議,為了紀念俄國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鬥爭,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第二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採納了這個建議,通過決議將3月8日這天定為國際婦女節。

此後,各國無產階級婦女每年在這天都以不同形式來慶祝自己的節日,只是由於時代的發展變化,其目的不僅僅是爭取婦女選舉權了。從1922年開始,蘇聯《真理報》、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機關刊物《國際新聞通訊》、《共產國際》在3月都開闢專欄,介紹國際婦女節和各國無產階級婦女的鬥爭以及生活和工作情況。

“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婦女節設立的血淚史。


1932名蘇聯海報強調婦女從二等公民身份解放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9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佈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聯合國的倡議導致為實現男女平等建立了國家法律框架,並且提高了公眾對於迫切需要在各個方面提高婦女地位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