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朝的一位懶詩人,一生留下兩句詩,如今人家都很耳熟

  在宋朝歷史上,其詩詞文化在中國歷史佔據著一席之位。宋朝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其文化發展也達到了頂峰。當時有眾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自己精彩的作品。但宋朝卻有一位懶詩人,他一生只寫了半首詩,這半首詩卻流傳至今,被大多數人所熟知。這位詩人是誰?他所作的半首詩又是什麼意思?別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他是宋朝的一位懶詩人,一生留下兩句詩,如今人家都很耳熟


  這位詩人名叫蘇麟,生卒年均不詳,北宋詩人。曾擔任杭州屬縣巡檢,但卻一直沒得到提拔,這使他心中有些鬱結。恰巧,那段時間,范仲淹正鎮守於杭州。我們都知道,范仲淹經常舉薦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才子,使得很多沒什麼家庭背景的人,都能夠入朝為官。當然,他也不是什麼人都舉薦,必須得是他認可的能人,他才願意提攜。

  

他是宋朝的一位懶詩人,一生留下兩句詩,如今人家都很耳熟


  而為了能讓自己一展抱負和理想,蘇麟決定去拜見范仲淹。當然,蘇麟不能將自己的目的直截了當的說出來。於是,便在一同出行的路上邊走邊想,當走到某處景點時,蘇麟突然有感而發:“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句詩一說出來,范仲淹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就是,靠近水邊的樓臺和迎著陽光的花木,自然更容易看到月亮和更好的生長。這句詩寫的很含蓄,其實蘇麟只想借用這種自然現象來提醒范仲淹,別忘記提攜自己。而范仲淹自然也明白此詩的含義,也被蘇麟急中生智的才智所折服。

  

他是宋朝的一位懶詩人,一生留下兩句詩,如今人家都很耳熟


  回去之後,范仲淹在對蘇麟的工作內容、工作業績等進行了一番考察之後,認為這個人的能力足夠,的確是不可多得好人才。於是,便給蘇麟寫了舉薦信。不久之後,蘇麟便順利升遷了。可以說,蘇麟能夠升遷,完全是因為他的這兩句詩。後來這兩句詩因其朗朗上口,寓意深刻,也逐漸流傳開來,一直流傳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兩句詩。不過,為何如此才華橫溢的蘇麟一生之中卻只留下這半首詩呢?真的是因為他懶嗎?你如何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