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說到對孩子的超前教育,大家並不陌生。由於近些年信息交互速度加快,我們總會聽到某些兒童幾歲就掌握多少字,會背多少首詩。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知道後,通常會在大腦中浮現這樣的想法:這個孩子是神童啊!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神童的存在。有些孩子天生智商高,悟性好,屬於自帶天賦,但也有一些神童是通過後天培養造就的。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與家長的超前教育分不開。對於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如今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不過對於家長而言,孩子從小就優秀,總比不優秀強,所以大家並不排斥神童的存在。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對於3歲兒童而言,往往還沒有上幼兒園,學習的知識十分有限。但是家在合肥市的3歲女童小琪卻不一樣,她2歲半時就能認識2000字左右。等到3歲時識字量超過4000,並且還掌握一些英語單詞,即使是《唐詩三百首》也能背下來一些,就連地理知識她也會。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由此可見,3歲女童的學識和她的年齡並不相稱,這應該就是大家眼裡的“神童”。據小琪的爸爸講,小琪7個月大時就對漢字很敏感,只要他隨便讀哪個字,小琪的眼睛就盯著哪個字看。於是為了證明小琪對漢字的敏感和好奇,他就在家裡東西兩面牆上分別貼上一個字,當他看著東邊的字,讀西邊的字時,小琪就會扭頭看西邊的字。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小琪的這一表現,讓爸爸認為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已經認字了,這難道就是神童的表現嗎?小琪爸爸覺得不可思議,所以也就有了對孩子超前教育的想法。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樣教孩子識字的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對自己家的房子進行了重新“裝修”。這種“裝修”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裝修,他是把漢字寫在卡片上,然後分別貼在房間裡的每一個角落。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後來,小琪會說話了,爸爸開始正式教孩子認字。隨著認字量增加,他又開始把古詩貼在家裡的牆上,讓小琪記憶背誦,甚至又加入英語單詞、地理知識學習。正是因為這樣,3歲女孩小琪識字已經4000多,還懂英語會背古詩,成了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小琪成為“神童”,顯然,離不開爸爸對他的超前教育。這種超前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對於“神童”,我們還是要持慎重態度,理性對待

我們還記得中科大的少年班嗎?少年班裡的孩子都可謂是“神童”。1978年中科大少年班裡有一位叫干政的學生,他12歲進入少年班學習。按理來說,這樣的天才兒童後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干政16歲時,因為在全國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試時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因此便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但是,由於他年紀尚小,人格沒有得到健全,情商不高,抗挫能力差,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導致他和導師關係不協調,結果回到國內。回來後的他,心情很糟糕,於是避世而居,甚至有傳言說他瘋了。

而另一位出生在澳大利亞的華裔神童陶哲軒,他的成長軌跡和取得的成就,讓我們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陶哲軒很小時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數學天賦,2歲時能教5、6歲的孩子數數,3歲時就能列算式。

從陶哲軒的表現來看,他也是“神童”。通常情況,我們可能會對這樣的孩子超前教育,早期開發,跳級培養,但是對於陶哲軒父母來說,高興之餘,又變得十分冷靜,並沒有刻意把孩子當成“神童”來培養。他們認為,孩子順其自然慢慢長大也挺好。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陶哲軒


所以,他們從來不逼著孩子去學習,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安排。由於陶哲軒本來就對數學有興趣,又加上自帶天賦,他7歲自學微積分,還出了一本基礎計算程序的書;8歲參加美國SAT測試中拿到數學760分(滿分800分);12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

當時,有一位研究神童的教授和他的父母說,陶哲軒可以在12歲之前讀完大學。他的父母在徵求孩子意見後,還是延遲到了14歲才上大學。對於陶哲軒來說,他完全可以提前幾年完成大學學業,由於父母的理性對待,讓孩子多了幾年自然成長,把神童的發展節奏變慢。

事實上,從陶哲軒後來取得的成就來看,他父母這樣做是對的。2006年,剛滿31歲的他,就拿到了被譽為“數學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接著又當選幾個國家的院士。如此來看,這位神童走得更遠,成就更加顯著。

對於“神童”,家長應該進行保護,自然成長更為穩妥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很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通過實驗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他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是兒童行為或心理形式在環境影響下按一定順序出現的過程。支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兩個:

一個是成熟,一個是學習。在兩者之中,他更看重成熟。

也就是說,神童所表現出的優勢是早慧,接受知識快,但他們的心智和同齡的孩子相差不大,其實就是不成熟,仍然還很幼稚。如果讓他們過早走入成人的世界,既剝奪了孩子的美好童年,又使他們很難融入大學生的圈子,這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1、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早期教育,尊重孩子成長規律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不能說是一種錯誤,但前提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結合孩子的個人興趣去進行。家長不能為了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而強迫孩子去學習。孩子如果喜歡學,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提供學習條件;如果不喜歡,也不要刻意地去安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紐約時報》曾經這樣評論一位鋼琴演奏方面的神童:我們不幸地看到一個神童過早被推向舞臺的後果……他只有表面的技巧,沒有成熟的藝術……可悲啊,他仍然很需要被指導。

由此可見,早期教育對於兒童的知識增長,技藝提升確實幫助很大,但也為此失去了很多東西,比如孩子的人格培養、堅韌品質、抗挫能力就有可能弱化,所以這一點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

2、家長要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更加健全的人

對於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不是一句空話。這些年來,我國一直在提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雖然受限於現在的高考制度,但是國家也在積極地探索新思路,對學生的考核進行不斷改革創新。這樣做,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避免孩子成為高分低能的人。

3歲女孩識字4000多,懂英語,會背詩,原來家裡“裝修”很特別


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伯·史登堡是美國學習智能方面的研究者,他提出了“智慧三元論”:

成功智商包括分析能力、實務能力和創造能力。重視智力的“成績評量方式”只測量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卻沒有測量到實務能力及創造能力,是有偏差的。學業能力只代表“今天”的成功,無法保證未來的成就。

由此來看,家長只注重孩子智力的開發,知識的獲取是遠遠不夠的。孩子學習期間的競爭更多體現於成績的競爭,但社會上的競爭則更體現在綜合能力方面。想讓孩子未來更具競爭力,取得更大的成就,從小就應該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更加健全的人。

總之,對於“神童”而言,我們在慶幸孩子智力超常的同時,更應該理性對待“神童”的成長,不要拔苗助長,忽略孩子的身心特點,再次上演“傷仲永”的人生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