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鄭孝胥(1860-1938年)字蘇戡,一字太夷,號海藏。福建閩侯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光緒十七年,東渡日本,任使館秘書。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二十年歸國。歷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督辦廣西邊務。宣統三年(1911),為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鬻字滬上,年入二萬金,同時寫手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皆自嘆不如。常與遺老輩相唱和。後任偽滿國國務總理,為日本侵略都效力,成大漢奸。


  鄭孝胥書法工楷、隸,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多得力於北魏碑版,並參以張裕釗之法,形成一種清剛、遒勁、凝鍊的風格。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特點鮮明。沙孟海對鄭孝胥的評價較高,他說:"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又後人評其所作字筆墨寒傖,品格不高,且用筆過於誇張,用筆給人有雷同之感,常有觀一足以之感,不足學。鄭孝胥能詩,著有《海藏樓詩集》。


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致洪子靖悼洪爾振去世信札

信箋 一通二頁 23.5×13.0cm×2

識文: 子靖世兄苫次:得訃,驚悉尊甫大人以十七日捐館,去此濁世,誠其素志,然生者之哀,何以自止。哀啟讀至十餘過,賢哉吾子,情深文明,可謂知父莫若子者矣。“為人所不能為,能為人所不為”二語,何其傑也;“出門寡交遊之適,賃廡異幽興之愜”二語,又何傷也。持函攬涕,回首黃墟,惟冀節哀,以慰泉下。衡孫想慟甚,宜加意撫視。孝胥再拜,十二月初七日。


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致洪爾振信札

信箋 一通二頁 23×13cm×2

識文: 鷺汀仁兄同年左右:別後念維揚之行非公所樂,然省費可以持久,亦為長策。倉碩見示來書,乃有得不償失之嘆。昨又奉到惠書,寂寞寡歡,何以自遣?聞錫清帥病廢寓津,案頭惟白香山詩一部,指示客曰:“非此書無以過日”。此言頗有意味。白詩為處困養心之良藥,吾兄盍一試之。弟近少作詩,惟以作字遣目而已。舍弟在京,下月可回,即請臺安。世兄想病癒,已到揚否?衡孫佳勝念念。孝胥頓首,十月廿八日。


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書自作七言律詩

文稿 二頁 24.5×18.5cm×2

1. 秋分。碧雲翻墨墜秋光,殘暑長廊一雨涼。松竹欲成樓漸隱,陰晴數變桂初香。隨波籍湜應俱叛,易暴夷齊故不亡。歲歲登高須強起,霜風好為作重陽。

2. 九日。雲斂吳天日愈涼,風生雁影氣初霜。添衣猶覺樓難倚,入肆翻憐酒未嘗。短髮誰從藍田客(杜有《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放歌聊試接輿狂。棲遲自是達天者,莫為違人訝海藏。陳仁先自西湖寄書雲:“聞九日逸社有高會,先生踽踽,向何處登覽耶?”


鄭孝胥 信札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致洪爾振賀年信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