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廈門美食“三寶”之一,酒席的必點菜,你吃過嗎?

大家好!前幾期小編把廈門美食“三寶”中的“兩寶”介紹完了,今天給大夥介紹這廈門美食最後“一寶”——同安封肉。同安封肉是廈門傳統的名菜之一,這道菜將整塊的肉裝盆,加蓋入籠蒸熟之,上桌才掀蓋,故叫作“封肉”。

這道廈門美食“三寶”之一,酒席的必點菜,你吃過嗎?

“同安封肉”肉質鮮嫩、湯汁濃稠、肥而不膩、糯而不柴。從外形上看,方方正正。這裡有個歷史故事:據傳是為紀念王審知被敕封為“閩王”而創制的食品。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王審知被封為“閩王”,授其方形大印。當時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員為慶祝他敕封“閩王”,舉辦了一場盛宴。席間一道佳餚,就是將豬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塊,配上佐料,用黃巾包裹,形如大印,下鍋蒸煮,食時肉香撲鼻。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黃布猶如束印黃綾,布包為“封”。封者,“敕封”也,所以就叫“封肉”。

這道廈門美食“三寶”之一,酒席的必點菜,你吃過嗎?

同安封肉在廈門頗有名氣,每當人們辦喜事或者建新房舉辦筵席,都是一道必備菜。如果你在筵席上吃到這道菜,那就說明筵席已經過半了。另外,逢年過節或者僑胞回鄉探親時,也是一道必點菜,寓意著在外漂泊的遊子迴歸了故土。


這道廈門美食“三寶”之一,酒席的必點菜,你吃過嗎?

關於同安封肉還有一段有趣的典故:同安理學名宦林希元獲得進士前,在嶽口村當私塾先生。平時喜好品嚐“同安封肉”,又因家徒四壁,只得削木頭(雞腿狀)浸醬油來解解饞。後中進士,衣錦還鄉,鄉紳們置辦宴席為他接風洗塵。席間,林希元對滿桌的海參魚翅,山珍海味,只是淺嘗即止。鄉紳們見狀,以為招待有什麼不周之處,趕忙夾魚叉肉又敬酒。這時,林希元卻突然發問:“怎麼沒有‘封肉’這道菜?”鄉紳們一時都傻了眼。原來,當時的“封肉”雖然好吃,卻顯得粗俗,上不得大場面。還好,主人急中生智說:“如今‘封肉’已成為家鄉名菜,在最後一道出,是壓桌菜。”一面急急吩咐人火速準備。從此,同安封肉從普通的民間菜餚走上了喜慶婚宴。


這道廈門美食“三寶”之一,酒席的必點菜,你吃過嗎?

同安封肉和東坡肉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要製作這一道同安封肉需要花一些精力和時間。將豬前腿肉切成“王”字,抹鹽醃製10分鐘。開火熱鍋,燒到5成熱的時候,加入2勺白糖,等看到白糖起泡,成金黃色的時候,加入少許醬油,把豬前腿肉瘦肉部分朝下,大火煎至發黃後,把肉的4個側面也煎至微微發黃。放入海蠣幹、香菇、蓮子、蝦米、板栗等佐料,將其炒出香味之後再加入清水,旺火燒開。等水收至1/3碗左右,停火,將肉、蝦仁等移至圓形大碗中,蝦仁、板栗、香菇等放碗底鋪開,肉塊瘦肉面朝下倒扣其上,加入滷製剩下的汁水,用保鮮膜將碗口封住,不用太緊。取盤蓋上,放進蒸籠至蒸制3個小時左右,出籠反扣同樣大小的菜盆中,並裝菜盤為蓋,上桌掀蓋,取出薑片,一碗香噴噴的同安封肉就完成了。這只是家庭版製作方法,古法制作需要八小時呢。

這道廈門美食“三寶”之一,酒席的必點菜,你吃過嗎?

剛出鍋的封肉色澤古銅,香氣四溢,肉質細嫩,甚至將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過程中就可以把整塊封肉分開。時至今日,同安封肉已經成了廈門乃至閩南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蘊含著豐富的同安文化,是千年古城同安的飲食文化瑰寶。關注小編,下期帶您瞭解廈門美食——同安大腸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