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投降後,最傷心的不是日本人,這個國家比日本還要傷心

二戰後期,美國製訂了登陸日本軍事計劃,但根據軍事預測美軍需付出重大傷亡才能成功登陸日本,精明的美軍當然不願這樣做,於是便將目光瞄向了最新方才出爐的核子武器上……日本戰敗投降後,世界各國特別是飽受日本侵害的東亞國家舉國歡騰,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而日本國內則人人捶胸頓首抱頭痛哭,或在廣場痛哭切腹,或聚眾跳海不一而足來表示心中的悲痛,日本戰敗投降,日本人為此悲痛天經地義,不過有個國家似乎比日本更加地傷心。

日本戰敗投降後,最傷心的不是日本人,這個國家比日本還要傷心

.

日本戰敗投降後,最傷心的不是日本人,這個國家比日本還要傷心

.

在得知日本戰敗的消息後,處於日本殖民地狀態的韓國人感到極度的鬱悶痛苦,他們痛哭流涕,捶胸頓足,彷彿是自己的國家戰敗了一般,那麼韓國人為何要為日本的戰敗感到悲痛?早在1876年日軍便通過漢江口進入朝鮮,強迫朝鮮簽定不平等條約,朝鮮人紛紛反抗但由於實力相距過大,反抗的浪潮一浪小過一浪,時候久了,朝鮮人中便一部分被日本所馴服。之後朝鮮發生變亂,朝廷無力鎮壓叛黨便請求中國出兵幫忙,日本人也趁此時機派兵入駐半島,不久日軍又向中國軍隊發動襲擊並將朝鮮收入自己囊中,而此時有許多朝鮮人不願被日本人統治便逃到中國,這些人也成為了中國朝鮮族人的主要部分,不久後朝鮮在俄國的支持下成立了“大韓帝國”並脫離日本的管束,為此,日本又將槍口瞄準了俄國。

日本戰敗投降後,最傷心的不是日本人,這個國家比日本還要傷心

.

打敗俄國後,日本便強迫韓國併入日本,從此時起韓國便由原先的殖民地地位變成了“日本國土的一部分”,韓國王室開始與日本貴族通婚,韓國開始接受日本的“教育”,時間一長,許多韓國人開始被日本人指派為日本做事,許多韓國人還加入了日本的軍隊,可日本人根本不相信這些韓國人,這些韓國“軍人”不但不給配槍,連鋼盔也不能戴(就算得到了鋼盔也不能戴,因為沒有資格戴),不過這些人可不在乎這些,他們手執日本人發給他們的木頭大棒燒殺搶掠,表現得比日軍還要狂熱,這也是“高麗棒子”一詞的來歷,事實上這些韓國人已經經過長期的奴化教育,他們已經認為自己就是日本人,甚至以能在日本軍中做事為榮耀,這樣幾代下來以日本人自居的韓國人為日本的戰敗感到悲痛甚至自殺“殉國”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後來,美國打敗了日本,在見識到美國的強大之後,從日本重新獨立出來的韓國又開始投入了美國的懷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