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參觀完武侯祠、馬超墓,便向勉縣城南定軍山奔去。

定軍山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定天下",口氣不小。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定軍山》也有一出京劇,描寫的是黃忠刀劈夏侯淵。如果你上北京大柵欄去,西面有一大觀樓,可以看到譚鑫培扮演黃忠拍成的電影《定軍山》,故那裡又稱《中國電影誕生地》。可想而知,《定軍山》是我國自己拍攝的最早電影。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這些因素促使我先上定軍山,尋找黃忠刀劈夏侯淵之處,查看定軍山地形地物,當時的作戰事態。

夏侯淵太麻痺了,分軍圍住對山,法正卻利用《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的做法,揮動白紅兩旗指揮黃忠"以靜待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殺了個夏侯淵措手不及。"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弄得曹操很是沮喪,這才悟出:"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股"的管輅所言。因夏侯淵與曹操有兄弟之情,曹操怎肯罷休,便親率大軍而來。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定軍山是魏蜀交戰的前沿陣地,諸葛亮智取漢中後,又成為"北伐中原"的根據地。諸葛亮一上出師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將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以完成未竟的事業。從此,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攻為守,連年征戰。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誰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五丈原諸葛禳星》,"亮生於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享年54歲,逝於陣前,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事必躬親""舉輕若重""積勞成疾",按老百姓話說就是累死的。就連臨終遺言,也考慮的非常周到:"命葬於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後主從之,親送靈柩至定軍山安葬。這就是現在勉縣城南定軍山下的"武侯墓"。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查看完定軍山,這才來到此地,拜謁諸葛亮墓。門聯寫到:"水咽波聲一江天漢英雄淚,山無樵採十里定軍草木香。"據說是清代一漢中知府題寫,歌頌諸葛亮,江嗚水咽,山茂木香。又有聯:"故國不歸山河未遂中原志,忠魂猶在道路爭瞻漢相墳。"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進入院內,大殿門匾上"三代遺才"倒把我弄糊塗了,我以為是寸,隨口問道,"'三代遺寸'是什麼意思?"管理人員笑了,"那是三代遺才,這個才字一撇是反寫。"何許人也?竟然如此,恐怕咱們這麼寫不行吧?不由想起一幅有關"撇、捺"的對聯,"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能捺住即成名"。" 若"字那一撇,如不撇開的話就唸"苦"," 各"字那一捺,如能捺住的話即念"名"。可見一撇一捺的重要性,並不是隨意而寫。門聯是:"王業不偏安兩表於今懸日月,臣言當盡瘁六軍長此駐風雲。"都是歌頌諸葛亮之語。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出了大殿,這才來到諸葛亮墓前,綠綠平常一草冢,看來還是符合諸葛亮的遺願,"不用牆垣磚石","不起墳壠"。但地勢非常好,近墓四山,名曰,"前書案梁,後筆峰山,左土地嶺,右武山崗,將武侯靈冢緊密維護。"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墓前還有一墳亭,豎兩通墓碑,一通是明萬曆年間陝西按察使所立"漢諸葛忠武侯之墓",一通是清雍正年間果親王所立"漢諸葛武侯之墓"。墓後有兩棵古桂樹,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為漢桂,號曰"護墓雙桂",表示高潔。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後面是崇聖祠,即寢宮,橫匾是:"先生之風",門聯是:"生為興劉尊漢室,死猶護蜀葬軍山",道出了諸葛亮至死不忘,"北顧中原,興復漢室"之意。

院內古柏參天,據書記載,武侯墓原有古柏54棵,象徵著諸葛亮54歲,現在還剩有20多棵,均在1700年以上。其餘皆是後人續栽,翠柏蒼松,攢蔚川阜,遮天蔽日,綠木蔥蘢。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據說,在諸葛亮墓的偏後方半山腰上,還有一座號稱是真墓的武侯墓,是清嘉慶年間一陝甘總督根據風水先生主觀臆斷,"平地上的墓是假的,真墓在半山腰上"而修建的,於是便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的說法,混餚了是非。那麼諸葛亮的墓到底在哪兒?誰也說不清楚。"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現在,傳說更多了。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一說:諸葛亮彌留之際,他遺書劉禪,囑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個士兵抬著往南走,走到槓斷繩爛之處,就是他的葬身之所。劉禪豈能不遵,便命四個壯漢抬著諸葛亮的棺材就一直往南走。過了一天一夜,四個壯漢終有些體力不支,這樣走下去,什麼時候能槓斷繩爛?四個壯漢便悄悄商議,反正也無他人,我們說什麼時候槓斷繩爛就是槓斷繩爛,於是乾脆埋了,回去交差。劉禪一聽,覺得不對勁兒,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呢?就審訊他們,一經嚴刑拷打,就有人擱不住交待了。劉禪大怒,豈有此理,竟敢犯欺君之罪,斬,就這樣把四個抬棺的壯漢殺了。從此,再也無人知道諸葛亮埋在什麼地方。其實,這是諸葛亮使得最後一計,他恐怕有人挖他的墓,便導演了這麼一出好戲。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還有一說,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了不讓人知道他的墓埋在什麼地方,臨終前做了安排,安葬他時只需9人,8個招重的,1個做飯的,事成後給8兩銀子。諸葛亮死後,8個招重的把他埋了,卻不知這8兩銀子9個人怎麼分?忽有人說,乾脆把做飯的打死算了,咱們一人一兩銀子。回去後,他們就把做飯的打死了,可桌上已經擺好了飯菜,他們一不做二不休,坐在桌前就吃了起來。哪知,他們算計做飯的,這做飯的也算計他們,這要是把他們都藥死,這8兩銀子不就是我一人獨吞了嗎,於是做飯時就下了藥,這8個人吃完飯又都被藥死了,從此,再也無人知道諸葛亮埋在哪裡。不過,這個故事慘了點,有點像"二桃殺三士",才8兩銀子,不至於吧!看來多是杜撰,要不然老人總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氺滸》",看來還真有道理,這些人把心思都用哪兒了?

故事歸故事,現實歸現實。縱觀歷史,諸葛亮是道德的典範,智慧的化身,歷代人民崇敬的人物,他的隆中對,前後出師表,誡子書非常有名。"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始終教育激勵著歷代人。


拜謁定軍山諸葛亮墓

不由寫詩讚道:"千年勝蹟九州魂,萬古長存百姓心。墳墓青青多雨露,碑石裸裸少遺痕。灰磚叩地伏侍久,綠柏盈天垂穆深。盛世清明行善事,太平歲月崇功勳。"

九口2020-1-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