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石家莊人,知道誰是挨士巴尼嗎?

幾年前河北報界都在熱炒一件事,那就是石家莊學者王律先生收藏的法文版《正太鐵路》影集面世,這對正太鐵路興建110週年紀念活動起到了明顯的推波助瀾作用,也再一次讓110年前規劃、建設這一條當時中國最複雜最繁難的鐵路許多鮮為人知的事件和內幕得以還原澄清。得益於這本《正太鐵路》影集的橫空出世,困擾著許多石家莊文史學者的歷史謎團逐漸水落石出,重新梳理,審慎探討,理性分析,我們在鉤沉追憶歷史滄桑的同時,更應該為如何發揮這條冀晉大通道的經濟、文化、流通作用而努力,王羲之說過:後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研究歷史的真實,是為了造福一方百姓,是為了社會的發展進步,而不僅僅是埋頭故紙堆裡探尋逝去的歲月崢嶸。


今天的石家莊人,知道誰是挨士巴尼嗎?


或許是就出生在石太鐵路邊上的緣故,每每看到有提及這條鐵路的文字都很具吸引力,兒時的印象是村子南側的鐵路是好幾股並行,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站在筆直鋥亮的鐵軌上那種感受至今還覺得很是心胸大開,煩惱皆無。後來才知道北邊那條高高的鐵路是通向太原的,我們叫高鐵道,更南邊的兩股鐵道是由京廣鐵路分岔向東直達山東德州,我們自然而然的就叫低鐵道,順著由東拐向南的鐵路步行四五里就是石家莊火車站,當然是石家莊老火車站。

回想起來少兒時代許許多多的趣事都與擦身而過的鐵路緊密相關,無論是爬樹遠眺、吮吸蜜源、柳笛吹奏,偷菜逃逸、還是割草喂兔、紫穗藏貓、約架鬥毆、撿拾煤渣,村裡的孩子們都視這條鐵路以及兩側的風景為最愛,當年的快樂歡欣、青春煩惱還有血氣方剛都與這一方天地密不可分。三十年前剛剛高中畢業要離家遠行的首個目的地就是要沿著石太鐵路去往西端的那座城市,那一年整整十八歲,三晉大廈和迎澤大街見證了太原的繁華,晉祠讓人感受到山西曆史文化的厚重,去了陽泉看過桃河才知道煤城距離我們很近,是綿延的太行山讓石太鐵路蜿蜒在大山的懷抱裡,從而產生山西距離我們很近也很遠的感覺。


今天的石家莊人,知道誰是挨士巴尼嗎?


可以懷舊,可以追憶,卻不能沉湎其中,歷史必須要與現實結合,才能發揮史學的研究推動作用,此起彼伏,優勝劣汰,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同樣適用於城市興衰更替,滹沱河兩岸,太行山山前平原,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中心城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清朝末年,當時財政緊張是一回事,頑固保守葬送了既有城市的繁榮,讓正定錯失繼續發展的機會,卻也保全了諸多的歷史文物,是咣咣噹當行駛了百年的石太鐵路改變了太行山東麓冀中平原的城市格局,讓休門、石家莊、慄村、東里等幾個蕞爾小村急劇繁榮起來,讓鹿泉、正定漸次讓出了經濟、政治、文化、商業中心地位,成為中國北方重要交通樞紐,並繼續發揮華北中心城市的作用進而成為京畿大省的省會。

歷史就是這樣重複著一個個看似尋常的輪迴,從東垣故城到真定古城,從正定古城到石門新城,到擁有三百多萬人口的石家莊主城區,再到總人口達到一千多萬的大石家莊,距離今天最近的百年讓這片肥田沃土創造著歷史上的新輝煌,而這一切既存在偶然性也飽含著必然性,從現存的資料和王律先生法文版《正太鐵路》影集裡我們不難發現,石家莊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和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密不可分,是他的決定改變了幾個村莊的命運,也造就了石家莊這座省會城市的磅礴氣勢,他就是負責正太鐵路勘察設計的法國總工程師------埃士巴尼。


今天的石家莊人,知道誰是挨士巴尼嗎?


早在2008年就曾撰寫文章呼籲為埃士巴尼樹立雕像,以紀念這位為石家莊這座城市奠定發展基礎的法國總工程師,拋開當年歐洲列強追逐利益的本性而言,我們不能太過苛求歷史,商人言利不可恥,如今國人投資非洲絕對不僅僅是要發揚國際主義精神那麼純粹。用發展的眼光,用國際視野去審視埃士巴尼當年陰差陽錯的決定,我們就不應該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忽視作出特殊貢獻的這一個法國人,大連、青島沾沾均自喜於日德統治時期的城市科學規劃,無人譴責,卻津津樂道,而我們要為給石家莊這座城市創造發展機會的埃士巴尼立像以示紀念,卻遭受質疑,這還是需要一些胸懷,還是需要一些氣度,還是要看主流看結果。

如果我們總是糾纏於大漢民族的純潔性,夢想著要剔除匈奴、蒙元、滿清的遊牧民族血液基因,那活下去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世界文化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一個人改變一段歷史雖屬偶然卻也值得紀念,早年石太鐵路蜿蜒西行,石太高速公路緊隨其後,石太高速鐵路則將山西河北兩省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呼喚石家莊和太原的同城效應,提振經濟,文化交融,建立冀晉石太都市圈,深化煤炭供應、鋼鐵佈局、物流信息、產業互補、農業合作、人才流動的重要性,讓太原人知道古城正定、西柏坡、趙州橋、蒼巖山,讓石家莊人瞭解晉祠、蒙山大佛、永祚寺、純陽宮,強調冀晉一家的現實意義,活化秦皇古道兩千多年的歷史存在,盤活石太鐵路沿線具有保護、開發、利用價值的文化旅遊資源,建設城際精品旅遊線路,可觀景,能憑弔,有感悟,讓石家莊--太原,邯鄲--長治,張家口--大同,山水相依,交通勾聯成為冀晉兩省的橋樑紐帶,要紀念石太鐵路興建110週年就是要強調百多年曆史對兩省經濟文化的促進作用,而非自揭瘡疤的猶如怨婦一樣的強調過去的屈辱歷史和資源掠奪。


今天的石家莊人,知道誰是挨士巴尼嗎?


為了寫這篇文章,利用一個下午又尋訪了魂牽夢繞中的與石太鐵路大有關聯的幾個地方,車輛廠前街的法式別墅還在任由風吹雨打;大橋街的幾座民國老建築還是命懸一線;破敗凋敝的正太大飯店依舊蕭然屹立;與蘇寧大廈形成強烈對比,媒體熱炒要異地復建的四合樓院的磚瓦卻越來越少,三四年過去了,曾經的承諾是否已經煙消雲散;大石橋存在的意義也僅僅是孤零零的與解放紀念碑默默無語黯然相對;民生路民國風情街還是那樣寂寥,那些極具保護價值的老建築都化身為更多的不倫不類;老火車站究竟要去向哪裡?實質性推進何其難?時間過得很快,我們的利用保護卻慢如蝸牛,早在2007年就在網絡發文《怎樣讓石家莊的老建築煥發青春》,還曾引起當時領導的重視,六七年過去了,石家莊僅有的幾座的老建築被強行拆除人為破壞的不少,大興紗廠辦公樓、萬字會樓、常家大院等近現代建築都已經成為歷史,被保護、被利用、被珍視的卻是寥寥無幾。

正太鐵路興建115週年,舊事重提,對於石家莊這座城市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契機,或許對於2500多年建城史的太原不會引起太多的關注,但對於百年現代建城史的石家莊來說,其重要意義就無需多言了,這座因為現代鐵路而崛起的省會城市太有必要梳理這段歷史,挖掘城市興起的根脈,進而以此為突破口,尋找展示弘揚現代城市精神的載體,整合老火車站周邊的城市發展歷史遺存,建設以老火車站為中心的,以火車歷史為脈絡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地域文化產業聚集度,改變以往人們的片面印象,不要鬧哄哄的走過場,稀鬆松的無下文。


今天的石家莊人,知道誰是挨士巴尼嗎?


應該說,沒有貫徹始終的文化自覺,沒有科學嚴謹的城市規劃,沒有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想起一出是一出,毫不避諱朝令夕改的尷尬,在加上媒體缺少新聞回訪制度,不負責任的照本宣科,盲目製造轟動效應,再好的資源,再美的藍圖都會成為永遠的夢想。幾個痴迷於石家莊近現代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實在是值得尊崇,是他們的執著堅韌讓石家莊這座城市顯得更加可愛,不客氣的說,城市決策者也需要奮起直追了,要不然城市缺少文化的帽子我們還將永遠戴下去,好說不好聽,甚至很感負罪,城市歸屬感,城市幸福感,城市自豪感就在於城市歷史文化的挖掘、梳理、研究、弘揚、利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千真萬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