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機App正越界獲取你的隱私信息

警惕!手機App正越界獲取你的隱私信息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各種類型的APP應用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娛樂的方方面面,個人隱私被洩露也由此成了一大用戶痛點:消費記錄被購物APP分析,出行住宿被旅行APP掌握,行車路線被導航APP記錄……面對種類繁多的信息獲取途徑,我們該如何防範個人隱私被獲取或洩露呢?

哪些手機權限會涉及隱私?

首先,來了解一下智能手機裡涉及隱私的權限有哪些?

細看之下讓人五味雜陳:獲取地理位置信息、讀取手機號、開啟通訊錄權限、打開攝像頭、使用話筒錄音、打開WiFi開關、打開藍牙開關等,這些統統都涉及個人隱私。

比如,你的朋友使用了某款APP(手機軟件),軟件獲取了他的通訊錄權限,如果你在他的通訊錄上,軟件就會自動給你發短息。這時候,你就不要驚訝於騷擾電話和詐騙短信頻繁出現了,因為我們在享受智能手機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承擔著隱私信息被洩露的風險。

讓人揪心的是,有一些APP因監管力度不夠、技術水平不強等原因,出現了數據洩露,給了一些詐騙團伙以可趁之機。來看一個真實案例:

2017年7月,家住深圳福田區的林女士下載瞭如何填報志願的APP,在客服的指導下充值了數百元,對考生進行性格和興趣的測試,幾乎是把個人信息全部暴露了。然而,APP給出的結果並無法讓家長信服,不少人覺得這款軟件僅僅是為了套取個人信息。後來進一步求證發現,這個所謂的高考填報志願APP其實是詐騙軟件,當下載了這類APP,木馬病毒可快速植入手機。這些病毒不僅會控制手機,私自群發病毒短信,還會直接將手機裡的隱私信息回傳給騙子,以便騙子盜刷您的支付賬戶或電子銀行賬戶。

如何防止隱私信息被洩露?

就目前而言,雖然國家網信辦發佈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未經用戶同意,不得開啟收集地理位置、讀取通訊錄、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等功能,不得開啟與服務無關的功能,不得捆綁安裝無關應用程序。但是對於APP應用程序提供者的懲罰力度還有待商議以及監管平臺在很多方面都難以覆蓋周全。

所以,為了降低用戶的隱私信息被洩露的幾率,我們自身不妨做好以下幾點:

(1)提高隱私權限的安全認知意識。即重視手機隱私權限的安全風險和隱患,有意識地避免下載可疑APP以及不要隨意連接免費WiFi等。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輕易把生物信息給到任何一個APP或服務商。生物信息是指指紋、頭像、虹膜等。

(2)積極管理手機隱私權限。用戶最好在下載APP時,把重要的隱私權限(如攝像頭、相冊、錄音等權限) 設置成禁止獲取,在以後確實需要相關的隱私權限時,再允許APP獲取。另外,不定期查看手機上的每個APP權限,關掉一些不必要權限,需使用時再打開。

警惕!手機App正越界獲取你的隱私信息

(3)不同APP,設置不同的賬戶密碼。很多用戶為了方便記憶,喜歡多個APP設置同樣的賬戶密碼,但這恰恰加大了被盜風險。建議資產類APP和一般APP,設置不同的賬戶和密碼。

(4)從正規渠道下載手機應用。部分開發者存在越界獲取用戶手機隱私權限,利用拿到的用戶隱私信息換取利益的現象。就此,用戶要防止來路不明的APP對用戶隱私信息造成侵害,需從正規渠道下載APP,具體如iOS系統可從蘋果官方商店、Android系統可以在華為應用市場下載安裝使用。

最後,如果您擔心未來會因為個人隱私信息洩露而造成重大財物損失,不妨考慮下蘇寧金融旗下的3款保險產品:賬戶安全險、銀行卡資金損失險、電信詐騙險,給自己的財產安全加一重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