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古錢見證著大清王朝走向沒落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在封建體系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順治、康熙、雍正制錢:

清朝初期的制錢,從順治的仿明式制錢過度到雍正的滿文記局名制錢,期間形制變化較大,但直徑、厚度、銅質變化不大,錢型比較統一。從制錢的質量分析,清代早期的經濟比較穩定。

順治10枚 直徑:25.4~28.6mm;康熙滿漢12枚 直徑:27.0~27.5mm;雍正10枚 直徑:25.8~28.0mm。


大清最後一個繁華的朝代——乾隆


乾隆早期

乾隆帝即位之初,糾正前朝的一些錯誤,並在這一過程中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幹。為了調整皇室內部關係失調的局面,收攬人心,緩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原來十分尖銳的矛盾,為保持統治階級各階層人員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乾隆早期制錢:乾隆早期制錢,絕大多數直徑在25毫米以上,厚度大約1.2毫米左右,重量4.5克左右,銅質較好。

乾隆大寶晉 直徑:25.9毫米 厚度:1.2毫米 重量:4.32g


乾隆中期

乾隆中期全國各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幅度的發展,耕地面積擴大,人口激增,國庫充實,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乾隆三十一年,全國已開墾土地達七億八千萬畝;全國人口也從乾隆初年的一億四千多萬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近三億人;國庫存銀則長期保持在六、七千萬兩之間,幾乎相當於全國每年賦稅總收入的兩倍,整個社會經濟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

乾隆中早期制錢:乾隆中早期制錢,絕大多數直徑在24-25毫米之間,厚度大約1.2毫米左右,重量4克左右,銅質尚可。

乾隆山底隆泉源一對 直徑:25.1-25.2mm 厚度:1.1-1.2mm 重量:3.8-4 0g 天眷堂限時拍210元


乾隆大字小乙 尺寸:25.6*1.2mm 重量:4.2g 古泉園地450元


乾隆中後期

乾隆帝中後期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銀巨大,官員貪汙腐化。乾隆帝在位後期奢靡之風更甚,吏治敗壞嚴重,多地爆發起義。並且繼續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乾隆在位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世界強國的科學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軍事力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乾隆皇帝依然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多次出巡,遊山玩水。他大興土木,任意揮霍,耗費了大量的銀兩。乾隆帝晚年寵信和珅,導致和珅專權,貪贓枉法,嚴重破壞了吏治。乾隆後期腐敗沒落,激化了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

《乾隆南巡圖》 (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乾隆後期制錢:

乾隆晚期的制錢直徑在23毫米左右,厚度大約1毫米,重量不足3.5克,銅質含鉛量高。質量相對於中早期制錢的質量有大幅下降。從乾隆古錢的變化可以看出大清王朝是在乾隆後期開始走向了衰敗。

晚期乾隆母錢的直徑勉強超過23毫米,此類母錢鑄出的子錢直徑在23毫米以內,厚度在1.2毫米左右,重量在3.5克左右。


乾隆通寶寶泉母錢,直徑:23.30~23.37毫米 厚度:1.52~1.55毫米 華夏古泉5292元


康熙帝在位61年,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為後來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同時讓清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康熙駕崩時,國庫一共留下了800多萬兩白銀。雍正在位13年,整頓了吏治,大力發展農業,增加了國庫收入,對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雍正駕崩,國庫有6000多萬兩白銀。乾隆在位60年,又做了3年太上皇,到了嘉慶三年(1798年),只剩下一千九百萬。有學者認為,如果乾隆只當30年皇帝,大清的盛世會更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