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心菜到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是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無公害蔬菜”是指來源於良好的生態環境,經過法定部門檢測,不含有毒物質或不含高殘留農藥;低毒低殘留,農藥、硝酸鹽、亞硝酸鹽、重金屬及其它有害物質含量符合國家標準的商品蔬菜。

“放心菜”也就是無農藥殘毒放心菜,只是檢測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及其含量否超標,其檢測標準高於國家限量而又遠離造成中毒事件的發生。

由此可見,從“放心菜到無公害蔬菜”有一個逐漸過渡的生產過程。為保證從源頭上控制汙染,創造有利於生產的良好生態環境,發展“放心菜”生產是現實的選擇,“放心菜”生產的關鍵在於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從“放心菜到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是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選用抗病蟲的品種:

應選擇抗病蟲、抗逆能力強,商品性好,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

種子消毒、催芽:

西紅柿種子用55℃溫水浸種,不停攪拌,保持15秒,加涼水冷卻,浸泡3-4天,放入10%磷酸三鈉浸泡20秒,撈出洗淨,用溼布包好,放在28℃左右地方進行催芽。黃瓜種子可用55℃溫水浸種,不停攪拌,保持30秒,加入涼水冷卻,浸泡3-4天,放入150倍40%甲醛溶液中浸泡10-15秒,撈出洗淨,浸泡1-2天,用溼布包好,在30℃左右處進行催芽,2/3種子露白後播種。

苗床消毒、高溫堆肥殺滅病蟲害:

苗床用2%福爾馬林消毒,邊噴邊拌,土壤潮溼時用薄膜覆蓋,7天后揭去薄膜涼3天,待無氣味時再用。農家有機肥中帶有多種病菌和蟲害,使用前一定要充分發酵腐熟,這樣可有效殺死肥中病蟲,且不會發生蔬菜燒根和有毒氣體危害等不良現象。

從“放心菜到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是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改進栽培技術與管理方式:

1、輪作換茬和清潔田園:

各種蔬菜實行三年以上輪作換茬,能有效減輕和減少病蟲害,增加產量。同一種蔬菜在同一地塊上連續生產不能超過兩茬,換茬時,不要再種同科的蔬菜,最好是與蔥、蒜等辣茬作物輪作,實在不能輪作的情況下,要採用深翻烤土、客土換土、施石灰、使用重茬劑等方法。目前在生產中推廣運用的高抗重茬的有機物高科技產品NEB(恩益碧)在西瓜、黃瓜、茄子、番茄、白菜、芹菜等多種蔬菜作物上有均取得了明顯效果。清潔田園是一種簡單而實用的方法,其方式是將蔬菜生長期間初發病的葉片、果實、病株及時清除或集中燒燬深埋,以免病原菌在田間擴大、蔓延。

2、合理施肥澆水:

菜田施肥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畝施用5000公斤以上的農家肥,以保障全生育期的需要。在施肥中,底肥與追肥要配合施肥,並適當增施磷、鉀肥,畝施磷肥25—35公斤,鉀肥12—18公斤,控制氮肥用量,有針對性地施用各種蔬菜專用肥。在保護地菜田採取膜下暗灌、滴灌、滲灌,露地菜田採用噴灌,嚴禁大水漫灌。既可節約用水,又可降低菜田溼度,減少病蟲害發生。

3、採用蔬菜嫁接技術:

通過嫁接可增加蔬菜植株的抗病性,是預防土傳蔬菜病蟲害的好方法,對枯萎病、青枯病、黃萎病等細菌性的病害都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如用黑子南瓜嫁接黃瓜,不僅能搞抗枯萎病,而且能使植株耐寒,生長勢強,獲得優質高產,用託魯巴姆嫁接茄子,對茄子黃萎病有很高的抗性。各種果菜和瓜類蔬菜,都可通過嫁接獲得抗菌豐產的效果。

4、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

調整播期根據不同蔬菜種類可選擇立體種植,大壟雙行,內緊外鬆,壟作和高畦等種植方式,可有效調節土壤的溫度、溼度,有利於改善光照,通風和排水條件,做到充分通風透光,合理利用水肥,促進植株生長,並降低病蟲害。露地蔬菜要調整播期,避開病蟲害發生高峰期,使蔬菜在適宜的自然環境下生長,不盲目提早或延遲。

5、採用實施進行物理防治:

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菜田掛銀灰膜避蚜,用黃色機油板、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糖醋液性激素等誘殺。在保護地採取遮陽網、防蟲網、高溫悶棚等措施防止昆蟲遷入或殺滅病蟲。這些物理措施既不汙染,還可重複使用。

從“放心菜到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是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正確使用藥劑防治:

1、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蔬菜上使用,具有安全、廣譜、高效、不汙染、易分解、無殘留、持效長,對天敵影響小等特點,是無害農藥。目前在蔬菜上使用的殺菌劑有:農抗120、新植黴素;殺蟲劑有:棉煙靈、5%抑太保、1.8%蟲蟎克、苦參素、BT乳劑、粉劑等。如用5%抑太保1000—2000倍液劑可防螟蟲;用20%農抗120劑150—200倍液可防瓜菜白粉病,葉斑病等。

2、積極推廣植物源農藥:

植物源農藥具有來源廣、製作簡單,防病殺蟲效果好,無副作用等特點。如用20克大蒜或大蔥搗爛成糊加水10公斤充分攪拌,取過濾液進行噴霧,可防紅蜘蛛、蚜蟲等。用鮮楝樹葉1.5公斤搗爛加水1.5公斤,過濾去渣,每公斤汁液加水40公斤噴霧,可防治菜青蟲、菜娥。

3、正確選用化學農藥:

①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②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③是嚴格控制用藥量及用藥次數。改善生態環境,創造不利於病害發生的條件:在大棚蔬菜生產中,通過對大棚內光照、溫度、溼度CO2的調節,創造有利於蔬菜生長,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生態環境條件。如上午揭草簾,延長光合作用時間,適當通風換氣、經常擦棚膜保持良好透光性。在後牆內掛反光幕,增加光照。通過改變棚內這幾方面條件,創造一個利於蔬菜生長髮育,不利於病蟲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從而提高蔬菜產量。

4、正確使用化學農藥:

(1)要認準病蟲害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農藥。這樣可以避免農藥的濫用,是實現無公害防治的關鍵。因為不同的病或蟲需要使用不同的藥劑進行防治。如果我們不能對症下藥,不僅控制不住危害,反而造成浪費,還會汙染蔬菜和環境。我們知道,為害蔬菜的因素中有生物因素(如病菌、害蟲等)和非生物因素(包括惡劣的氣象條件,各種缺素症、藥害、肥害等),有生物因素引起的危害是需要用藥的,而一些生理病害,一般無需使用化學農藥。

在一些地區的農民由於不會識別各種病蟲害,採用將許多藥劑混合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用一次的防治方法是不可取的。這樣一產出的蔬菜汙染十分嚴重,恐怕他自己都不願意吃。

(2)要做到及時用藥。一種病蟲害的發生,由輕到重都有一個過程,受害的程度也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即有一個防治的最佳時期。有一些病蟲害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用再好的農藥也難以控制,特別是一些流行性的病害和爆發性的害蟲。為了做到這一點最好有部門進行預測預報,指導農民及時進行防治。在一些缺乏預報的地區,可以根據病蟲一年發生的時間採用提前用藥的方法加以防護。這種防護和上面指出的濫用農藥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根據每年病蟲害發生的規律有針對性的使用農藥。所以我們原則上不反對打“保險藥”,但是一定要有針對性。這樣做表面上看是浪費了一些藥,經過一定的時間你會發現這是一種省藥的方法。

(3)按要求嚴格掌握農藥的施用劑量和方法。任何一種藥都有一個使用的最適使用量,用多了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往往會引起藥害,加大對蔬菜和環境的汙染。但是用少了不僅防治效果不好,有時還會誘導出病菌、害蟲的抗藥性。農藥的施用劑量是和用藥的濃度,與噴灑的速度(噴霧器的壓力及行進的速度)有關係的。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在噴灑過一段以後計算一下農藥的用量,以此來調整噴藥的速度。

(4)噴灑要做到細緻均勻。有一些農民採用高濃度、快速度,或將旋水片上的孔擴大的方法施藥,用這種方法噴灑,藥劑不能很好地覆蓋蔬菜的表面,不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而且使大部分的藥劑都落在了地上,也是十分不可取的。一些有心計的農民使用小孔旋水片來增加霧滴細度,是一種可取的方法。

(5)合理地混用。所謂混用農藥即在施藥時將兩種以上的農藥按各自的濃度加在一起使用,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要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儘量採用靶位用藥。每種病蟲害在他們發生的過程中都可能有薄弱的環節,將農藥使用到這個環節上,就可以做到既省藥又省工。

(7)使用化學農藥時不要過於單一,以避免病蟲害發生抗藥性。在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時,如果單一使用一種藥劑,會出現藥效逐漸下降的問題。而且越是專化性強的農藥就越容易失效。這多半是病菌和害蟲產生了抗藥性。掌握化學農藥的這些特點,就可以合理的復配農藥、合理的選用、輪換使用農藥的品種,避免抗藥性的產生。

除此之外,正確選用施藥藥械和技術,按照操作規程使用農藥,注意安全間隔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放心菜到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是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通過實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大力使用農藥減控技術,開展農藥安全使用,從而最終達到生產出無農藥殘毒“放心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