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做得不夠好。”做媽媽,要敢“認慫”

一千個媽媽,一千種愛。每個媽媽都給了孩子很多愛,也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到底什麼樣的媽媽算合格?是個好媽媽?恐怕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媽媽們為孩子做了很多,但是有一項,適當承認自己做的不夠好,在孩子面前認慫,不知道有多少媽媽做到了?

世上沒有完美媽媽

網上曾經流行一個段子,說現在的女人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打得過小三,鬥得過流氓。當了媽以後,又增加了一條,那就是:能教育出“郎朗”。

如果你是一個把生活安排得很妥帖的媽媽,但有的媽媽卻是職業女性,掙錢很多。我的一個學生與我兒子一般大,但是他的媽媽比我小9歲,我問他:“你的媽媽是不是比同學們的媽媽都年輕?”他滿臉驕傲地說:“是的。”看,比得了相貌和財富,不一定拼得過年齡。所以如果非得要比的話,誰都難免會攤上個低分項,所以根本沒有完美媽媽,我們也不必太逞強。


“是我做得不夠好。”做媽媽,要敢“認慫”

“只要孩子認為我好就行”

有的媽媽心態好,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認為她最好就行。其實,這也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因為只要我們的孩子有正確、完善的思維,他們就一定能看出我們與別人的父母相比,到底哪裡好,哪裡不好。正如我們看自己的孩子一樣,雖然愛,但也得理性看待。

關係不破冰,源於沒人“認慫”

做媽媽,不必非要博得自己孩子的滿意或誇獎,適當的時候認慫說不定還能獲得孩子的認可和同情,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經營呢。

說起這個,可能大家不是很明白,我舉個生活中最真實的例子,保準很多人都遇到過。

我們家一直有個讓給我難以接受的事情:老米和他的父母的關係,他們互相心疼,互相幫助,卻幾乎沒有好好說過話。在這個家裡生活多年後,大家朝夕相處,我發現問題的根本就是他們都想要獲得認可,卻不願意認慫。

他們都想從彼此嘴裡獲得一句肯定,但是對方就是不願意說一句好聽話。老人家捨不得花錢,老米就經常買一些貴的、對老人來說很少見的東西給他們。可老人看到東西后,雖然心疼錢,但從不說錢,只是一味嘲諷東西不好。


“是我做得不夠好。”做媽媽,要敢“認慫”


這讓老米很惱火,最初我也有點不高興。可是觀察久了,我發現老米給父母東西的時候,總要極力強調這個東西多麼多麼的好,會給父母一種被凌駕在上的感覺。

老米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老米的父母是工人,老米小時候的生活是“每天一塊蛋糕、一杯牛奶,一顆雞蛋,一個蘋果”,這是他的父母經常掛在嘴上的話,他們喜歡訴說兒子小時候,這段在他們看來很奢侈的生活。老米的父母是農村出來的,在廠子裡當了幾年合同工後就下崗了,後來靠在街上擺攤兒維生,一直到老米上初中,家裡都租住在貧民窟。我們結婚的時候,他們家是住在買來的兩間終日不見陽光的西屋裡。

老米說起小時候的生活,總說過得很苦,但是老米的父母卻特別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希望老米看到他們從農村跑到縣城來生活的不易,為家庭的付出。他們希望得到認可。


“是我做得不夠好。”做媽媽,要敢“認慫”


自從老人幫我們看孩子以來,我們先是和老人一起出資在老家縣城買了一處小院子,後來我們自己買了樓房,又給老人買了一處小兩居。老米想要自己父母住上明亮、暖和的房子,也希望住在裡面的父母能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同時對他表示認可。

老人沒有給過他一句表示認可的話語,而且他們非常害怕老米提到住房的問題,只要說到這個問題,雙方的談話就好像觸礁一樣,爭執總是難免。老人更津津樂道的永遠都是老米小時候“奢侈”的生活,可是老米對此卻從不買賬。

盡職盡責,敢認慫

這就是老米與父母一直不能和平對話的心結,這麼多年了,我在背後說過老米,但是目前他能做到的就是隻給關心,儘量不聊天。

老米的媽媽曾經哭著跟我說:“你看看你,每次說起父母,就是滿懷感激,好像你的父母比我們做父母的多付出了很多似的。你看看他,好像我們付出多少都不夠。”

我沒法回覆老米的媽媽,只能安慰她:“您是母親,他不好好說話,您就罵他!”實際上,就拿我的父母跟老米的父母來比,如果把付出量化的話,我的父母沒有老米父母付出的多,因為相比老米的父母,我的家庭發生過很多變故,父母根本無暇顧及我們。如果把付出和自身的能力做個比例式的話,我的父母的比例值要高於他們。

我的父母與老米父母相比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對我們的管教更嚴格,從來沒有嬌寵,但是對於為我們的付出,他們的態度一直很中肯,認為自己力量太小了,做得太少,總會對我們表示虧欠。

就拿我們當時簡單的婚禮來說,每次說起來,我爸爸就說虧欠於我。老米父母的說法是:“已經很不錯了,如果你也像我們年輕的時候,有幾個兄弟,比這還要慘。”“知足吧!總說我們不好,你自己有多好。”老米的父母經常這樣說。


“是我做得不夠好。”做媽媽,要敢“認慫”

我們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太多,也可以暗暗羨慕別人,但是面對父母,我們只有憐惜,沒有怨言。

好媽媽是沒有固定模式的,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每個媽媽的能力所限,對媽媽的定義,根本無法用物質量化。

作為媽媽,我們無需強求,強求自己非要給孩子買田買地。盡到責任,問心無愧,面對孩子,該付出付出,該認慫認慫。相比逞強,放鬆的心態或許更利於經營一段和睦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