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層更需要資產配置,房子是必須配置的嗎?


中產階層更需要資產配置,房子是必須配置的嗎?

資產配置這個名詞似乎離普通人很遙遠,身邊的很多白領階層認為資產配置是基金公司的事情,或是那些高淨值人群的事情。

其實不然,最需要自己去謀劃資產配置正是以都市白領為代表的中產階層。高淨值人群需不需要籌劃資產配置,當然是需要的,但是他們更多有能力將資金交給專業理財機構(例如基金公司、私人銀行等)幫忙打理。低收入人群的處於溫飽的生存線上,就不需要考慮資產配置了。而中產階層除了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往往還會有一部分的資金盈餘,這部分盈餘的資金正是需要好好去籌劃的。

資產配置,或者通俗講理財意識有多重要。我有一位朋友,在2009年的時候大概有100萬元,我們姑且把他歸於中產階層。那時候他諮詢我,要不要買房?我說,買,必須買,貨幣貶值這麼厲害,房子是很保值的。他說,去哪裡買。我說,去深圳買。他說,去深圳買,他的資金不夠。我說,為什麼不夠,你不是有100萬嗎?他說,100萬在深圳也買不了什麼好房子,買完我就沒錢了。我頓時明白,他的腦海中壓根就沒有想去貸款那個意識。我說,你可以做房貸啊,房貸的利率很低,絕對划算。他說,付那麼多利息多不划算。後來我還是苦口婆心跟他講了錢是越來越不值錢,一直在貶值,房貸的利率算是很低的等等。最終,他也沒聽進去我的話。後來聽說去存定期了。如果他當年在深圳買房,做三倍的槓桿,房價放了4倍,等於是自有資金翻了12倍,100萬就變成1200萬。可是因為他存了定期,即便是年化利率5%,那他的100萬也只是140萬,差距之大。

但是有人肯定又要問,要是虧了怎麼辦?有沒有這種可能性?肯定有,但是這就是考驗資產配置的能力。投資就是投一種概率,只有需要投資的標的大概率是上漲的,我們才會去投,同時我們也會通過不同的組合來保證預期投資收益的穩定性。那麼肯定又有人要問,對於當年的經濟環境,適合做怎麼樣的資產配置?那麼下面我將為大家好好掰扯掰扯。

在國內,談投資,必談房地產投資。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是典型的政策市,那是不是政策市就可以逆著市場規律呢?我看很難。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相對其他消費品以及房地產本身能帶來的租金收益來講,目前國內房地產的價格已經太高。2016年以來的地王頻出,都顯示這個資產太貴。更貴的價格永遠意味著更低、而不是更高的預期回報。即便是在深圳這個土地資源極其稀缺的地方,房價相對於工資收入、租金回報、物價水平,都顯得極其昂貴,很難預期房地產未來帶來很高的回報率。另一方面,沒有“永遠只漲不跌的資產”,如果我們真的找到了這樣的資產,那麼多半是因為我們正處在漲跌循環的前半段而已。

再看A股。這是一個奇特的市場,伴隨著“牛短熊長”的規律,很多人其實不是很願意參與進來。但是對於A股的投資,尤其是針對藍籌股的投資,近年來我一直持積極態度。我們來看藍籌股及其股息率:經過了2014年的躁動以及和2015年的多次股災,雖然2016年A股一直處於慢慢爬坡的狀態,但是A股中的藍籌股估值依然較為低廉,上證指數的PE和PB一直在處於低位,比2014年牛市啟動前的高不了多少。對於這些估值仍不是很高的藍籌股中,投資者可以可以通過行業前景、公司競爭力、估值等方面進行優中選優,選出值得投資的標的,並長期持有。

同時,對於A股市場,我們對小市值的股票要格外小心:A股的小市值公司估值依然偏高,創業板指數的PE和PB依然很高(不排除部分高成長的公司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但這需要更強分析能力和對行業前瞻性的判斷)。儘管在股災後,這一估值較前些有所下降,但是從絕對數值上來看,創業板大部分股票仍然處於比較高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投資者也需要注意監管和其他正常的變化,如次新股的炒作可能隨著IPO步驟加快而有所降溫,潛在殼資源股票也可能隨著退市和借殼政策變的嚴格而一文不值。

債券市場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市場。經歷了2013年下半年開始的牛市,目前國內公開市場的債券收益率實在是太低,但債券市場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也可以通過提高槓杆和交易策略來實現較好的自有資金回報率。目前來看,低利率的市場環境出現可能改變的跡象,未來債券標的也要作為重點關注的對象,對於對沖風險和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