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府王爺之發祥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廈門元威殿

元威殿俗稱池王宮,位於福建省廈門同安馬巷鎮五甲美街中心。始建於馬巷鎮五穀市,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遷建今址。馬巷元威殿是池府王爺之發祥地,俗稱"正爐"、"祖爐"或"總爐"。1991年被列為廈門市民間信仰對外開放點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佈為廈門市第一批涉臺文物古蹟。

池府王爺之發祥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廈門元威殿


1995年重修及拓建。殿宇坐西朝東,系硬山布瓦頂磚木結構,分前後兩殿,面寬7.95米,進深15.1米。該殿系閩臺地區池府王爺的開基祖廟。據不完全統計,現有360多個分爐(廟)遍佈於臺灣、金門、澎湖島以及新、馬、泰等國家和地區及閩南十個縣市。元威殿香火興旺,已成為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平臺,2009年僅臺灣地區就有78個進香團3200多名香客到此朝拜。

池府王爺之發祥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廈門元威殿


池王爺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誠。原籍南京,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武進士及第(文中舉人,武中進士)。池然為人耿介,居官清正,常懷治國安民、濟困扶危之志。

池府王爺之發祥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廈門元威殿


任漳州府道臺,途經馬巷以東七公里處之小盈嶺,路遇兩使者,自稱奉玉旨往漳州播撒瘟藥裁減人口。道臺心中忖度:自己上任伊始,漳民將遭穴殃,不如以一己之身代漳郡萬千生靈,即設計智取瘟藥自服,遂即化身於馬巷。天使將情稟奏天庭,玉帝甚為感動,為嘉獎其高風亮節,赦封為代天巡狩,並委派在馬巷元威殿為神。因神恩浩蕩,威靈顯赫,逐步加封為"總巡王"。後又下壇乩示:玉帝再次加封為"總制"。現慣用銜頭:玉旨赦封代天巡狩總制總巡王。

池然受封后,即託夢於五甲鄉紳耆老,並預定時刻在烏甜腳水井中現像,眾鄉紳共見之(此井距"龍池"不上百米,泉足水甘,是馬巷名井)。因此,鄉人鳩眾建廟,雕塑神像。在此期間,因迎神賽會,神輦竟不由人意,直奔四公里外之內官村,在陳於庭(字居爵,更字獻伯,又號賓甫,明萬曆年間進士)門前大顯神威,經久不止。主人未知何事,出門察看,彷彿見到當年之好友池然,便大呼一聲"啊!池將軍到!"事後,池王爺的履歷即由陳於庭敘述而來,五甲紳耆據此多方蒐集資料,寫下了池王神歷史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