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打鬼子】系列連載第29期,以當年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為線索,全面講述抗日戰爭14年的全過程。許多圖片為第一次展示,極其珍貴。

1937年十月上旬,河北的保定、滄州、石家莊相繼失陷之後。日軍氣勢洶洶撲向晉北,直指太原。圖為逼近娘子關的日軍。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此時,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正準備在忻口與日軍展開一次大戰。為了爭取備戰時間,閻錫山命令晉綏19軍固守地勢險要的山西崞縣(今原平市崞陽鎮),至少要拖住日軍10天的時間。第19軍王靖國部(主要兵力為407團)與34軍第196旅姜玉貞部,分別固守在崞縣和原平鎮。下圖為日軍的炮兵部隊在王家宅觀測中方設在崞縣的陣地。 \u0019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10月2日,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2旅團從代縣向崞縣進攻。在日軍飛機和大炮的狂轟濫炸之下。王靖國部依靠步槍、機槍及少量的火炮進行還擊。 下圖為\u0004日軍從白家灣方向攻擊崞縣城。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雖然火力明顯不如日軍,但依然堅守了一週的時間,最後不得不用大刀、石頭、鐵鍬與日軍展開肉搏戰。團長劉良相與石成文及近半數官兵陣亡。下圖為日軍從大樂溝方向攻擊崞縣城,遠處為兩發炮彈爆炸時的情景。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8日晨,中方軍隊撤出崞縣,三千多傷員轉移到原平鎮,9日崞縣淪陷。圖為日軍繳獲的中國軍隊架設在崞縣城門上的山炮。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在崞縣縣城裡繳獲的地雷。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在崞縣縣城裡發現了一處中國軍隊遺留的彈藥庫。在晉綏軍中,有很多士兵是抓來的壯丁。他們不僅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而且各懷私心。戰鬥打響後,有很多人臨陣脫逃,甚至主動投降。這也是導致中方戰鬥力銳減的一個重要原因。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在崞縣縣城裡繳獲的航空炸彈。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在崞縣縣城裡繳獲的機槍。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在崞縣繳獲的裝甲列車。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在崞縣縣城裡繳獲的被拆成零件的火炮。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列隊進入崞縣縣城,城門上的禮儀廉恥四個字與日軍的侵略行徑形成 了鮮明的對比。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下圖:日軍用徵繳來的騾子載著物資進入崞縣縣城。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與此同時,日軍混成第15旅團於4日繞過崞縣進攻原平,第34軍第196旅旅長姜玉貞率官兵與敵肉搏,在完成7天的守城任務後,又奉命死守三天,最終傷亡殆盡。下圖為日軍的敢死隊準備對中方陣地發起攻擊。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日軍破城後,196旅剩下的官兵又與日軍進行了殘酷的巷戰,逐院爭奪,最終全旅4300多名官兵除少量被俘外,大部分戰死沙場。只有260餘人於11日成功突圍而出,旅長姜玉貞也在戰鬥中彈殉國。下圖為原平的巷戰中,日軍的機槍手在牆洞裡朝中方射擊。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一個小小的縣城,加上一個小鎮子,不僅讓日軍消耗了近十天時間,而且死傷慘重(日軍死2108人,傷2241人,失蹤15人)。這讓日軍惱羞成怒,他們破城之後便開始殘殺居民,據統計,此後的五天內,日軍在崞縣殘殺居民及傷兵2500多人,在原平殺害3000餘人,平均一天殺1000多人。


血戰日軍保家園,閻錫山手下整團的戰死

晉綏軍在崞縣和原平兩地的英勇抵抗,以巨大的傷亡為代價,打亂了日軍擬定的進攻山西的計劃,使晉綏軍的增援部隊有充裕時間集結於忻口,為隨到來的忻口戰役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在崞縣與平原鎮的戰鬥中,晉綏軍僅第205旅和補充第一團的陣亡的軍官就有7人,他們分別如下:

第407團上校團長劉良相,山西山陰縣人,學兵團畢業。

第407中校團附高育麟,河北博野縣人,保定軍校畢業。

第407通信排排長李慕耕,山西靜樂縣人,第七十師深造班畢業。

第410團上校團長石成文,山西絳縣人,學兵團畢業。

補充第一團第一營上尉營附吳敦儒,山西應縣人,北方軍校畢業。

補充第一團第一連上尉連長陳日強,山西介休縣人,北方軍校畢業。

第19軍軍部中校參謀吳某某,江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