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山西大同


1907年10月22-23日,大同府的街道。大同,古代稱雲中或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朝和金朝曾以此為陪都,境內古蹟眾多。商朝及春秋時期,大同地區為代國領土,境內還有樓煩、林胡等遊牧民族。趙襄子滅代國後,此地併入趙國。

1907年10月22-23日,大同府的街道。秦朝統一後,今大同境內分別歸雁門郡和代郡管轄。秦始皇曾派大將蒙恬率軍30萬北擊匈奴,並徵集民夫築長城,在今左雲和雲岡之間築城於武周塞內,以備胡。

西漢沿襲秦朝郡縣制,大同仍為雁門郡、代郡之地。東漢末年,中原打亂,徑北之地棄為荒繳。建安二十年,曹操北伐烏桓,平定代地,安集北邊郡縣之民,在今代縣東五里置平城縣。

1907年10月22-23日,大同府,鼓樓。西晉末年,晉州牧劉琨因鮮卑首領拓跋猗盧救援有功,奏請封拓跋猗盧為代公。313年,拓跋猗盧定盛樂為北都,定平城為南都。398年,北魏拓跋珪將國都有盛樂遷往平城,之後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建設活動。

大同府魁星樓。北魏分裂後,大同先後為東魏和北齊領地。556年,北齊改平城為太平縣。577年,北周滅北齊,改太平縣為雲中縣,此為大同被稱為雲中之始。

大同府,西平樓。唐朝時大同被稱為雲州,至今大同還有個雲州區。936年,石敬塘為稱帝,將包括大同在內的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由於失卻了北方屏障,後來的北宋在與遼國的戰爭中屢屢處於下風。1122年,金國攻佔大同府。遼金時,都以大同作為陪都,稱為西京,此時的大同是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大同因此再次輝煌。

大同府,朱衣閣。元朝初年,仍稱大同為西京。1288年,改為大同路。1369年,常遇春攻取大同。至此,大同自被送給契丹後,再次迴歸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明洪武七年,改大同路為大同府,隸屬於山西行中書省。明朝時,大同是北方最重要的軍鎮之一,駐軍最多時近14萬人,戰馬5萬多匹,時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稱。


大同府,嶽王廟。1645年,大同總兵官姜襄降清。1648,姜襄降而復叛,次年多爾袞親自督戰,圍城達九個月之久。城破後,清軍對大同進行野蠻的屠城,大同幾乎變成一座空城。

1907年10月23日-27日,大同雲岡,觀音堂。

1907年10月23-27日,大同雲岡。

1907南10月22-23日,大同府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