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農村5旬大姐,人到中年很艱難,看雙面人生是啥樣


初春的一天早上,攝影師來到豫西農村的黃土大山裡的採風,儘管春天的腳步已經踏上了黃土地,但是山溝裡依舊是黃色的樣子,黃色的土地,黃色的窯洞,黃色的樹葉,黃色的玉米袋子,一切都是那樣的黃色。順著山間小道我們走進了一個叫做西坡的自然村,看到升起的炊煙,我們尋到一戶農家。

影友幾聲“有人沒有?有人嗎?”過後,從窯洞裡走出一位50多歲的農民大姐,她樂呵呵的看著我們,熱情的招呼大家到窯洞裡坐會。大姐的衣著看上去不是很現代,可是她樸實的笑容和熱情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走進大姐的窯洞,她招呼大家隨便坐,繼續在做著早飯,她告訴我們說自己今年53歲了,姓趙,家裡還有2個兒子,現在大兒子已經結婚,她已經有了一個孫子,大兒子一家生活在縣城裡,小兒子也到了結婚的年齡,婚事還沒有著落。

趙大姐說以前這個農村共有30戶人家,散居在黃土大溝裡,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很多農民都搬出了山溝,住在小鎮上的移民新村去生活了,這幾年國家進行扶貧攻堅戰役,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大家都在移民新村買上了房子,所以平時山溝裡的農村幾乎沒有人居住了,這裡就她一戶人家。

大姐和丈夫在家裡種著10多畝的山地,為了增加收入還養殖了黃牛和羊群,一年下來家庭收入還可以。平時她跟著大兒子住在縣城幫著帶孫子,丈夫一個人經常回到山裡繼續種莊稼,搞養殖,一家人是兩頭跑著生活。


趙大姐說人到中年最難過,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只要不得病相對好照顧,但是孩子有個大任務,就是要幫著他成家娶媳婦,這個是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現在她和丈夫拼命賺錢就是想給小兒子娶媳婦,現在的年輕人要求高,城裡要有車有房,整個下來就是小百萬元,只靠種地是萬萬不行的,所以大量精力還要放在養殖上。

平時趙大姐的丈夫一個人在家既要耕種10多畝的山地,還要養殖家裡的2頭母牛,去年它們都下了小牛犢子,養到今年冬天就能賣2萬元左右,這是家裡一筆大的收入,羊群剛剛起步也需要照顧,所以丈夫相當的辛苦,為了能幫丈夫忙,週六和週日大姐都要趕回家裡,先幫丈夫洗衣服蒸饅頭,然後做2天飯,然後週日下午趕回縣城去看孫子。

早上起來,丈夫先把牛兒拉了出去又去照顧羊群去了,完後回家一起吃早飯,中午還要下地幹農活。小兒子平時在外打工,長時間不回家,一年難得回來一次,平時趙大姐還要時不時的打電話,對他叮囑在外的注意事項和詢問著他的生活狀況。


趙大姐說人常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其實女人也是家裡的“定海神針”,她當然就是自家的的那個定海針,她一個人操著全家人的心,老人,丈夫,孩子和孫子都離不開她。現在她生活是個雙面人,回到農村做家務幹農活就要換上舊衣服,去城裡兒子家再換上新衣服,城裡人喜歡乾淨漂亮,不能讓人說閒話。

人到中年都很累,作為農村人體會更深,不但有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還有來自生活方面的,趙大姐的話其實很有道理,男人是家裡頂樑柱,女人的作用就是定海神針,只有女人堅強和細心一家人才會和諧幸福。各位,您對趙大姐這個定海神針的說法同意嗎?歡迎發表意見。攝影郭作民,編輯王清亮。【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