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13軍開赴前線,全軍從3萬多人加強到了近7萬人

1978年12月8日,根據軍委指示和總參命令,解放軍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等所屬野戰軍及相關部隊立即進行擴編動員,並限時向廣西、雲南邊境開進集結,開展訓練,準備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西線雲南方向,成立了昆明軍區前進指揮部,統一指揮本方向作戰。當時昆明軍區下轄陸軍第14軍、第11軍這兩個野戰軍,其中第11軍還是隻有兩個步兵師的簡編軍,加上其他邊防部隊,總體力量不適應即將開始的對越作戰。因此,上級命令將成都軍區陸軍第13軍加強給昆明軍區參戰。

解放軍第13軍開赴前線,全軍從3萬多人加強到了近7萬人

陸軍第13軍是第二野戰軍的老部隊,曾經在陳賡大將指揮下南征北戰,立下過赫赫戰功。該軍步兵37師109團,就是紅四方面軍第31軍的直接傳承,是響噹噹的紅軍團。第13軍的老軍長周希漢也是一員名將,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建國後第13軍駐防雲南十多年,六十年代中期才調赴成都軍區。如今第13軍重返老駐地作戰,算是回到了第二故鄉。

第13軍還有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參加過六十年代初的兩次中緬邊境警衛作戰,並經歷過比較嚴格的叢林練兵,因此有亞熱帶山嶽叢林地的戰鬥和訓練經驗。而且第13軍同越軍也有淵源,越軍先後同法軍、美軍作戰,其主力部隊有不少是經過第13軍之手訓練和裝備的。例如越軍陸軍中頭號主力步兵師308師,其主要軍官和士兵都在第13軍受過訓,是標準的學生。正是有了以上的歷史因素,上級首先將第13軍加強到雲南邊境作戰,自然是別有深意。

解放軍第13軍開赴前線,全軍從3萬多人加強到了近7萬人

接到成都軍區命令後,第13軍立即進行準備。遵照上級統一部署,該軍實施大規模擴編,將步兵38師、39師由陸軍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原甲種師37師也調整補充了一批幹部、骨幹和兵員。在一週內,第13軍共擴編了413個單位,增加兵員15000餘人,並根據作戰需要補充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器材。

1978年12月17日,第13軍按照開進計劃乘火車南下。到達昆明後,又轉為滇越鐵路拉動和摩托化行軍。經過20天緊張運輸,全軍35000餘人、火炮800餘門、各種車輛1900餘臺,以及其他大批物資器材,全部到達邊境集結地域,隨後轉入臨戰訓練及各種準備工作。

解放軍第13軍開赴前線,全軍從3萬多人加強到了近7萬人

昆明軍區首長很看重第13軍,決心將其部署到主攻方向。為加強該軍力量,先後調遣陸軍第50軍149師、陸軍第11軍32師95團、預備炮兵第4師、高炮第65師、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舟橋86團、雲南省軍區邊防13團等部隊,統一歸第13軍指揮。

這樣經過加強後,使第13軍的總兵力達到了近7萬人,擁有各式火炮1200餘門、輕型坦克56輛、裝甲運輸車10輛、各種車輛3900餘臺、馬匹2000餘匹,還有支前民工5000餘人負責後勤保障。第13軍達到了齊裝滿員、兵強馬壯,全軍將士摩拳擦掌,誓要痛擊越寇,打一場漂亮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