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安下心來,走好人生這三步

初中課堂教的知識和技術,很難被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大用處,是這樣的。老師也差不多全部不值一提。這我曉得。可你得記著:你是要離家出走的。而那一來,日後進學校的機會幾乎等於零。因此最好把課堂上教的東西——喜歡也好討厭也好——一點不剩地好好吸進腦袋。權當自己是塊海綿。至於保存什麼拋棄什麼,日後再定不遲。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這是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一書之中的一段文字。主人公很早以前就計劃離家出走,但是,他並非魯莽行事。離開家之前,他先想到的是以後沒機會在學校學習了,於是不管怎樣都要先把老師的東西一股腦兒地先裝進腦袋裡,至於用不用得上,日後再定也不遲。

是的,最難安放的東西,從來都是人心。有準備地做好事情,就能讓結果變得更加接近成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心不急,走穩每一步。

少年田村很久以前,就一直在謀劃著離家出走。在年輕的頭腦之中,一點一點地規劃著自己離開的步驟,一點一點地踐行著自己的計劃。彷彿這一切,是一場按部就班的演出。

少年時期的離家出走,曾經一度是“頭腦發熱”的代名詞。然而,田村卻做得非常完美,不急不躁,步步為營。當然,結果也不錯,充分的準備讓他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結局。


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安下心來,走好人生這三步


這難免讓人想起,太多的少男少女們在躁動情緒的支配下,宣洩著自己的情緒,大步流星地走出家門,將門框摔得砰砰作響。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垂頭喪氣,偃旗息鼓地歸來。

正如人們所說,真正的離開,從來都是悄無聲息的。拋開這件事情本身的對錯不談,很顯然,田村的離家出走,做得非常漂亮。沒有故作鎮定下的張皇失措,而是有條不紊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焦躁,對於絕大多數的芸芸眾生皆是如此。急著上學,急著就業,急著結婚,急著生子,彷彿稍晚一步,就會錯過整個人生。

殊不知,人生,就是這樣在焦躁中被莫名地、無端地消耗掉了。明確目標是好事,但是,能夠淡然地看著遠方的目標,猶如雨夜裡,航船上凝望著燈塔的瞭望手一樣,寧靜航行,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看得出,在書寫這本讀物的時候,村上春樹的筆觸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對於這種性格的偏好,自然到猶如是在書寫日記,記錄自己一天的行跡一般。


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安下心來,走好人生這三步


目標就在那裡,它不會變得更遠,所以要做的,只是安安靜靜,不急不躁地走好每一步。每當邁出一步,就可以抵達接近目標的最高記錄。

是啊,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安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多的刺激,太多的焦慮,太多的誘惑,這些五彩斑斕的東西,爭先恐後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迷了我們的雙眼,遮擋了現象背後的本質。

弗洛伊德認為,動機型的遺忘是與不安相關的遺忘,其本質是一種壓抑,是讓人們維持心理平衡的一種防禦機制。

簡而言之,那一顆難以安放的心,是促成了太多慌亂的元兇,是逃避乃至放棄目標的起點。

安下心來吧,走穩每一步。因為心一旦安下來,便是不動如山,便是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從容和淡然。那樣的你,會發現困難並不存在,橫亙在你眼前的,只是通往目標的一排路標。


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安下心來,走好人生這三步


心理過牆梯:靜下來,安心走好這三步

不可否認,安心下來,淡然地走好每一步,是很多人想要擁有的一種境界。我們未必能夠時時做到這一點,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去追逐這樣的狀態。

一是分清安心和逃避的本質區別

生活之中,存在著這樣一種“安心”的假象。我們總可以看到一些彷彿“淡然處事”之人。他們永遠保持著悠然的狀態,彷彿連語速和心跳都與生俱來地緩慢。

很多人,尤其是他們自己,會將這種狀態解釋為“淡定”,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淡定”,只是對心底慌亂的掩飾。

當人在心底,認定自己對某件事情已經“無能為力”的時候,部分人就會使用這樣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慌亂,並且,藉此來逃避內心的負面情感。

如何區分逃避與真正的安心?對未來是否有清晰地把控,是這兩者之間的明顯區別。

安心者,理解自己的目標,同時,知道實現目標的過程和方式。他們不急不躁,表現出的是一種胸有成竹的自信。

而逃避者,只是在藉助表面的“安心”來自欺欺人。如果詢問他們目標是什麼,以及如何實現目標,恐怕便會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說不出個子醜寅卯。


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安下心來,走好人生這三步


二是提升規劃的能力

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故而在目標面前,很容易被距離感所迷惑,被遙不可及的感覺輕易地逼到了“絕望”的地步。

事實上,這都是缺乏規劃能力的表現。透過現象看到的,不只是困難。看到遠山迷霧,最應當想到的,是腳下的路。

從細節做起,將規劃能力作為培養的重點,習慣於有條不紊,心方可安。


慌亂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恐懼:安下心來,走好人生這三步


三是適當地拆分目標

優秀的長跑者,總是將自己的賽程分為若干賽段。

不可否認,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道路,會給人以巨大的壓力,並且,容易造成恐慌。從心臟第一次跳動開始,這種弱點就潛藏在人類的基因之中。

作為一個無法規避的弱點,則應當對症下藥地將其“消解”。或許長遠的目標,會令人感到迷惘和絕望。在這個時候,將目標逆推,並且拆分,卻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不用過多的擔心所謂“走一步看一步”的指摘,拆分目標和“看一步走一步”,有著本質的不同。

思先而行後,拆分目標,步步為營,不正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寫照嗎?

彭麥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