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電影評論界裝X事件,直到今天,讀起來依然笑出豬叫

說起找電影看,現在的我們一般會從豆瓣上找評分比較高的來看,畢竟一個電影2個小時左右,時間成本在裡面,要是不小心看了一部爛片,浪費時間不說,看完後噁心的就更不僅僅是幾個小時而已。可10年前,以豆瓣為評分標準的影迷們就有些慘了,翻看那次轟動電影評論界的裝逼事件,至今仍然讓人哭笑不得。

據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2011年2月份報道,在豆瓣網上有一部這樣的電影,名字叫做《即使變成甲殼蟲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導演:Swalt·Snow/Joseph·K/19teeth,編劇:Swalt·Snow/19 teeth,主演:Swalt·Snow/Joseph·K/19 teeth。該電影編輯創建於2010年,截止2011年2月,已有近2500人想看它,有207人表示已經看過了,還有不少人寫下了精彩的影評,豆瓣評分更是一度高達8.9(滿分10分)。乍一看,這電影在電影界表現確實非凡,導演自導自編自演,分數還高過《阿凡達》。

10年前的電影評論界裝X事件,直到今天,讀起來依然笑出豬叫

在評分的235位網友中,給出五星滿分評價的有88.88%,一些資深觀影人更是給予了大段大段的專業評論,稱該片為“此生必看的200部影片之一”、“是部難得的好電影,勵志青年推薦必看電影之一”,有網友還以影片的“具體場景”分析了該片的剪輯技巧,評點得不亦樂乎。

“細節1:1分05秒處,仔細看能看到窗戶上還有一行小字,有可能寫的是‘to Orson’。”“細節2:上一秒鐘身後有個花瓶,下一秒鐘一回頭花瓶不見了,再轉身竟然變成了一具屍體。”
“像俄國的索科洛夫一樣,導演Swalt·Snow同樣喜歡採用無法辨別的背景音充斥觀者的聽覺,觀眾從這些聲音裡, 能夠得到暗示,在畫面之外發生著某些社會活動,意味深長。”“這部電影嚴格算仍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後現代主義影片。我的感覺就是(蓋·瑞奇+大衛·芬奇+昆 丁·塔倫蒂諾)除以5。”

10年前的電影評論界裝X事件,直到今天,讀起來依然笑出豬叫


不少這樣的“專業”點評,吊足了一大幫想看人的胃口。甚至不少網友在詢問哪裡能看。然到了11年的某天,始發貼者出來了,活生生的給了已評論者一記大耳光

他是這樣記錄的:

去年(2010年)某日夜班無聊,在豆瓣上添加了一部電影。片名叫《即使變成甲殼蟲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劇情信口胡謅,演職員表是同事的英文名,插圖是帕拉傑諾夫的《石榴的顏色》。當時完全自娛自樂,沒想到一年後這部片子有2457人想看…更牛的是還有207人看過,並且煞有介事地寫下了簡評……”

10年前的電影評論界裝X事件,直到今天,讀起來依然笑出豬叫

稍後,沒多久,此影片已從豆瓣被刪。目前在百度上可搜索到快照。這事,倒讓小編我想起了1986年的一件趣事:

鄭淵潔1986年在一次作家筆會上,被另一位作家問道:“你有沒有讀過俄羅斯某某作家的書?”鄭淵潔搖了搖頭,對方大驚:“你連他的書都沒有讀過,你怎麼寫作的?”
輪到鄭淵潔發言的時候,他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雅的書,特別受啟發,諸位都看過嗎?”在座大多數人都點頭表示確定。然後鄭淵潔說:這名字是他瞎編的。
鄭淵潔從此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作家筆會。

10年前的電影評論界裝X事件,直到今天,讀起來依然笑出豬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