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醫療業:兩個月激增1000多家“消毒產品”企業 強生、東北製藥等多家上市企業紛紛跟潮入局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牛荷)此次疫情中,原本不受關注的衛生防護物資,一夜之間成為了大眾關注焦點。暴增的衛生防護物資需求,推動了大量相關企業復工復產、甚至“跨界”轉產。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3月6日,全國經營範圍含“消毒產品”的企業約6.3萬家,其中,1121家經營範圍含“消毒產品”的企業成立於2020年。

多家上市企業紛紛入局“消毒產品”

今年2月以來,全國出現了“消毒產品”擴產熱潮,多家企業紛紛入局。

強生(中國)有限公司、東北製藥(SZ:000597)、比亞迪(SZ:002594)、青島金王(SZ:002094)、金海環境(SH:603311)、國光股份(SZ:002749)等多家公司或其子公司在經營範圍內增加了“消毒產品”業務。

另外,西隴科學(SZ:002584)、紅太陽(SZ:000525)、景峰醫藥(SZ:000908)、瑞普生物(SZ:300119)、紫鑫藥業(SZ:002118)、格林美(SZ:002340)等多家上市公司宣佈獲得《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資料顯示,2月5日,比亞迪孫公司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消毒液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2月13日,西隴科學公告稱,公司收到廣東省衛健委頒發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3月6日,西隴科學再度公告稱,公司完成工商變更登記,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產品”。

2月25日,紅太陽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南京生化”)、 控股子公司山東科信生物化學有限公司(“山東科信”)於近日分別獲得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頒發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2月26日,東北製藥發佈公告稱,經營範圍新增“液體消毒劑製造和銷售”。在之前的2月4日,東北製藥曾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東北製藥集團瀋陽第一製藥有限公司(“第一製藥”)分別取得瀋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頒發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和遼寧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 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證》。

3月2日,青島金王的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用品”。青島金王董秘辦工作人員在回覆中國網財經時表示,“目前是經營範圍已經加上了,不過要實現消毒用品(如消毒噴霧等)的生產還需要進行一些資質申請、廠區的環境檢測、設備的檢測等,目前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3月4日,強生的運營主體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產品的批發、銷售”。

3月6日,國光股份公告稱,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消毒產品(不含危化品)”。國光股份董秘辦在回覆中國網財經時表示,“農業用的‘消毒產品’此前已經在農業農村部做了登記,目前已在生產中。新增的消毒產品(比如84消毒液)可用於日常生活的消毒,也準備在衛生部門進行登記備案,不過需要辦理相關手續,目前正在進行備案中。”

“消毒產品”貨源充足但質量參差不齊

緣何企業紛紛盯上了“消毒產品”市場?據媒體報道,疫情期間,消毒劑等產品在電商平臺大賣。天貓數據顯示,2020年1月,消毒液和洗手液位列衛生防護用品的第二和第三位,僅次於口罩,銷售額分別達到2.4億元和1.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8倍和6倍。

而另一組數據顯示,2013年~2018年的五年間,我國消毒液市場仍取得了平均每年5%的增速,並在高端消毒液方面逐步實現了自給自足。其中,2018年我國消毒液市場規模達到105億元。

據工信部2月24日發佈信息顯示,截至當日,在庫消殺產品生產企業達480多家。

2月26日,工信部官網顯示,截至2月20日,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殺產品的日常量較1月底分別提高了207%、151%和270%,從總量上看,前期供需矛盾已明顯得到緩解。

隨後,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搜索“消毒產品”發現,目前有多家商鋪在銷售“消毒產品”,包括“消毒液”、“75%殺菌酒精棉片”、“消毒溼巾”、“消毒酒精噴霧”等產品。大部分商家均表示,產品是現貨,可以立即發貨,且存貨充足,不用擔心買不到的情況。

不過,充足“消毒產品”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對消毒產品質量是否過關的思考。記者搜索聚投訴平臺和黑貓投訴平臺發現,迄今為止,上述兩平臺與“消毒”相關的投訴數量共計1326個。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3月9日,在黑貓投訴平臺與“消毒”相關的投訴數量高達980個,相關投訴內容涉及“疫情期間抬高消毒產品物價”、“虛假宣傳醫用酒精”、“銷售偽劣產品”等。其中,2月29日,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匿名投訴稱,“某電商平臺售賣的75%消毒酒精遠不及75%(和藥店買的75%消毒酒精對比),包外裝很差,字跡模糊,開口居然有黑色的髒東西,售賣假貨,且該商家並不具有醫用酒精消毒品銷售資質。”

疫情下的醫療業:兩個月激增1000多家“消毒產品”企業 強生、東北製藥等多家上市企業紛紛跟潮入局


疫情下的醫療業:兩個月激增1000多家“消毒產品”企業 強生、東北製藥等多家上市企業紛紛跟潮入局

聚投訴平臺目前與“消毒”相關的投訴數量達346個,其中有不少消費者投訴“消毒液實物與包裝不符”、“消毒產品虛假宣傳”、“高價銷售消毒產品”等內容。

其中,2月24日,盧女士在該平臺投訴稱,“疫情期間,商家利用75%酒精溼巾做噱頭達到引流效果,誘導消費者購買。收貨後經試用,發現產品無有明顯酒精味道,再查看實物成分是‘笨扎氯銨’,並沒有任何酒精成分。”

疫情下的醫療業:兩個月激增1000多家“消毒產品”企業 強生、東北製藥等多家上市企業紛紛跟潮入局


疫情下的醫療業:兩個月激增1000多家“消毒產品”企業 強生、東北製藥等多家上市企業紛紛跟潮入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