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基本經驗

編者按:新中國成立以來,黨根據自身建設的實際情況和治國理政的任務需要開展了多次黨內集中教育。從歷史、理論和實踐來看,開展積極有效的黨內集中教育,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全黨,堅持問題意識、問題導向,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狠抓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才能有效推進建設先進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歷史任務。新時代,全黨要充分運用這些寶貴經驗,建立並遵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認真開展好黨內集中教育,不斷開闢全面從嚴治黨新境界。


黨內集中教育是由黨的革命性基因決定的、黨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體現了黨的高度自覺的自我革命精神和責任擔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就是強調了進行主題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成功經驗,對於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意義重大。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基本經驗


一、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是黨內集中教育的首要任務


高度重視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本質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黨內集中教育都注重從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中獲取推進偉大事業的理論智慧和實踐力量,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

1.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黨內集中教育的根本規定

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運用於新中國成立後不同時期的黨內集中教育中,堅持理論強黨,以高度的理論自覺指導和引領黨的建設實踐與黨的事業發展。新中國成立使黨的地位和中心任務發生根本性變化,黨的建設面臨新考驗,黨中央提出要“徹底糾正任何忽視理論的經驗主義的危險傾向”,[1](P112)整風整黨運動主動從毛澤東思想中獲取指引教育黨員幹部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強大的科學力量,為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發生轉移,我們黨適時作出全面整黨部署,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2](P146)全面整黨使全黨認識逐步統一到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上來,為我們黨更好肩負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的使命任務提供了理論保障。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嚴峻性,全黨先後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並以此指導黨的建設實踐,這充分彰顯了全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付諸實踐的責任擔當。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始終堅持深入學習和把握髮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化了我們黨對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宗旨使命、實現奮鬥目標的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了貫徹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自覺性和能動性。

2.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全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3](P312)把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忠實踐行黨員職責和義務作為黨內集中教育的根本任務,確保黨持續走在時代前列,首要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結合毛澤東提出的建設和推進“有紀律的、思想上純潔的、組織上純潔的黨,合乎統一的標準的黨”[4](P261)的目標基礎上,整風整黨運動向全黨發出自覺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示,通過學習有效抵制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糾正了不良作風,解決了思想、組織不純問題。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要求全黨要在思想覺悟、政治素質和精神狀態等各方面取得顯著進步,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保持了黨的根本性質。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要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實踐為核心內容,使廣大黨員幹部凝聚了思想共識,樹立了求真務實、為民服務的典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強調以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幹部,推動其深入學習講黨性、注重品行強修養、廉潔自律當表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強調先進性和純潔性是對我們黨的性質的本質規定,黨要永葆生機活力,“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鬥爭。”[5](P355)以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黨內集中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以踐行新時代好乾部標準、強化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增強了黨的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切實提升組織力、更好發揮政治功能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加強紀律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優化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政治生態;以反“四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突破口,夯實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廣泛群眾基礎;以堅持高壓反腐清除了弱化黨的先進性、影響黨的純潔性的政治風險和隱患,奮力開拓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的時代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基本經驗


二、突出問題導向是黨內集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馬克思指出:“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6](P203)鮮明的問題導向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保證黨內集中教育目標清晰、路徑正確、成效顯著的基本要求。

1.自覺正視問題是黨內集中教育的生髮地和生長點

自覺正視問題是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體現了我們黨勇於擔當負責的風範。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黨內集中教育聚焦黨性、黨風問題,堅持了明確的問題導向。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強調“我們的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這是主要方面,必須加以肯定……但是存在著問題,必須加以整理”,[7](P145)我們黨針對黨執政後存在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等思想作風和組織純潔性方面的問題進行了集中整頓。改革開放初期,針對十年內亂的流毒還未肅清,黨內普遍存在著同黨所面臨的新的形勢與任務不相適應的狀況,我們党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整頓。隨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黨內部分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還不適應形勢任務要求,黨內“不講學習、不講政治、不講正氣”等嚴重妨礙黨的路線方針和重大決策貫徹執行的問題凸顯出來,為此我們黨作出開展“三講”教育的決定。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對外開放的擴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對黨的侵蝕有所增加,黨內存在著理想信念動搖、思想作風不端正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嚴重影響黨的先進性、侵蝕黨的肌體健康的問題,黨中央進行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明確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黨內脫離群眾危險的集中表現,必須堅決糾正、嚴肅查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突出對政治覺悟、黨性修養、執政素質等問題進行查擺和整改;“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則聚焦黨員隊伍鬆散、基層組織渙散甚至癱瘓等問題;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黨內集中教育要求全黨主動檢視理想信念淡化、為民宗旨意識淡化、履行使命任務能力不強等阻礙黨的建設發展的突出問題,推動全黨自覺擔當新時代的偉大使命。

2.深入研究問題是形成黨內集中教育鮮明主題的中心環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主題都具有明確的問題屬性,這是共產黨人以直面黨內矛盾的勇氣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認真查找分析各個時期黨內突出問題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深刻分析指出,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是反動統治階級對待人民的反動作風(反人民的作風,國民黨的作風)的殘餘在我們黨和政府內的反映的問題”。[7](P254)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在全面整黨中深刻認識到我們黨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封建殘餘思想的工作與鬥爭還不夠有力。“三講”教育指出黨性黨風問題是領導幹部放棄了改造自身世界觀和強化自身黨性修養的結果。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指出黨員幹部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不夠高、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心繫群眾和開拓創新的模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聚焦黨的作風建設,明確指出“四風”問題是損害黨群幹群關係的根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本著把問題查細、找實、剖深的原則,指出思想政治意識不夠高、工作作風不夠實、為民服務宗旨觀念不夠牢、領導黨的事業的能力不夠強等是“不嚴不實”的主要原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黨員的隊伍建設及其教育管理中存在突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結為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弱化、不重道德修為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則深刻剖析了黨員幹部在理論學習、思想作風、幹事創業、為民服務等方面同中央要求存在差距的成因和表現,努力把問題找實、把根源挖深。只有深入剖析問題產生根源,才能明確黨內集中教育的具體任務和推進措施,從而形成破解問題的思路和途徑。

3.勇於解決問題是確保黨內集中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

解決問題是推進黨內集中教育的動力,是檢驗黨內集中教育成效的標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整風整黨運動中,我們黨強調用人民代表會議的形式檢討領導幹部的作風,把目標指向有利於改進工作的方向;將思想教育與組織審查相結合,提高了黨員隊伍的質量;把整黨與“三反”運動相結合,大大純潔了黨的組織。改革開放初期,全面整黨把統一全黨思想、整頓黨的作風、加強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作為中心任務,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達到高度一致。“三講”教育突出強調領導幹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指出要把思想修養的增強和政治素質的提高融入領導幹部解決自身問題的具體實踐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通過試點先行、分批推進和分類指導,在提高素質、建強組織、服務群眾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對“四風”問題的集中整治作為發力點,把“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為有效途徑,將作風建設推進到嶄新境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求黨員幹部立足自身崗位盡職守責、知行合一,著力推動黨員幹部在修身立德、成事興業方面不斷嚴起來、實起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教育管理好黨員幹部、嚴格黨組織生活等作為整改的重點,促進了黨的隊伍質量的顯著提高。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黨內集中教育對黨員素質和黨的各級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突出學習教育針對性、注重調查研究實效性、增強檢視問題深刻性、提高整改落實自覺性,努力取得最好的成效。把注重實際效果、解決實際問題貫穿黨內集中教育全過程,促使我們黨不斷凝聚起推動發展的正能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基本經驗


三、為人民謀幸福是黨內集中教育的價值遵循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根本價值追求。為人民謀幸福始終被中國共產黨人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貫穿到黨的建設偉大實踐之中。事實證明,只有以人民為中心,黨內集中教育才能找準目標方向;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黨內集中教育才能取得顯著成效。

1.宗旨意識貫穿黨內集中教育始終

始終代表人民利益是黨的本質屬性。黨內集中教育的主題根據形勢任務的不同而各有側重,但始終堅持為民服務的宗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把克服黨內不良作風、改善黨和人民的關係作為整風整黨運動的主要目的。改革開放初期的全面整黨強調要密切聯繫群眾,反對黨內存在的對黨對人民不負責、在維護人民利益方面不作為的官僚主義。“三講”教育要求領導幹部做到清正、廉潔、自律,將人民賦予的權力用於為人民謀幸福。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強調密切黨群關係、厚植群眾基礎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保證黨的事業成功的重要法寶。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強調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8](P367)“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始終不忘把嚴與實的要求切實貫徹到為廣大人民謀幸福的實踐中。“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強調把人民群眾始終放在黨員幹部心中的最高位置,使我們黨獲得了不竭的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更是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直接目標,強調人民是黨和國家最大的底氣和最堅實的根基,黨員幹部必須與人民群眾心相印、共甘苦、同奮鬥,把為民造福作為黨的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和奮鬥目標。

2.以人民作為黨內集中教育的最高價值尺度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9](P857)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滿足人民需要作為黨內集中教育的根本價值尺度和根本目的,推動黨的群眾路線理論與實踐不斷向前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提出要依靠人民檢討工作,把人民群眾的評判作為改進工作的根本依據。改革開放初期的全面整黨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眾意見,把人民意見作為黨內集中教育的驗收標準。“三講”教育提出要發動人民群眾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進行暢所欲言的民主評議,以深刻反思黨內存在的黨性黨風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是強調要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閱卷人”,提出了新時代黨內集中教育的價值定向與價值評判的依據。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明確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主張受群眾監督、讓群眾參與、請群眾評判的重要原則;“三嚴三實”學習教育提出領導幹部要把是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作為衡量其修養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標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調要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把人民的評判作為衡量黨員領導幹部是否堅守初心、是否牢記使命的根本標準。

3.黨內集中教育堅持維護和發展人民的現實利益

馬克思指出:“人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6](P187)要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就要高度重視人民的現實利益、有效解決關乎人民現實利益的突出問題。毛澤東在領導開展新中國成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的過程中,強調深入群眾、服務群眾,始終堅持把整風整黨同維護和實現人民的真實利益緊密結合。鄧小平一貫重視讓人民得到實惠,全面整黨始終圍繞為民服務、為民謀利的宗旨而開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強調要高度重視增強宗旨觀念,把為人民謀幸福提升到新境界。時刻關心群眾安危冷暖、及時體察群眾所需所盼、做深做細做實群眾工作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原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求基層幹部在群眾利益面前主動作為,對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嚴肅處理。漠視群眾疾苦和利益等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所聚焦解決的重要問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為民服務解難題”作為重要目標之一,強調把為民謀利、為民盡責植根於頭腦、落實在行動,在解決人民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中取信於民,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基本經驗


四、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是黨內集中教育的關鍵環節


“打鐵必須自身硬”。[10](P61)“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1](P526)領導幹部是黨和國家各級組織的決策者、組織者和引領者,擔負著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重任,因此黨對領導幹部在政治思想、黨性修養、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黨內集中教育都把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列為重點對象,特別要求領導幹部中的“關鍵少數”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1.領導幹部是黨內集中教育的重點對象

把領導幹部作為黨內集中教育的重點對象,是由其掌握權力的特殊地位和其發揮引領作用的責任擔當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始終重視發揮領導幹部的模範作用。毛澤東強調,幹部隊伍的純潔是更好地領導開展整風整黨運動的前提,領導幹部要做執行命令、遵守紀律、做好政治工作和增強團結統一的模範。鄧小平認為,要始終把領導班子、領導幹部擺在黨內集中教育的突出位置,使其在恢復和堅持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上起好模範帶頭作用。江澤民指出,作為全黨表率的各級領導幹部,在黨內集中教育中必須身體力行、擔當負責。胡錦濤要求黨員領導幹部樹立表率意識,在講政治、顧大局、重品行、守紀律等方面起好帶頭作用。習近平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增強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擔當,以更大的作為開創新時代黨內集中教育新局面。

2.提高領導幹部管黨治黨能力和水平是黨內集中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們黨在不同時期黨內集中教育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明確了提高幹部管黨治黨能力、水平的導向,並優化了其路徑。新中國成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把促進領導幹部思想和政治水平的提高作為增強全黨戰鬥力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初期的全面整黨注重提升領導幹部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背景下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十八大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調要充分發揮黨的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提高新形勢下領導幹部的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求領導幹部提高黨性修養、加強實踐鍛鍊,增強新時代履職能力和水平。“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點在於提升黨員幹部學習貫徹黨章的水平和依規治黨的能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則要求領導幹部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自覺意識、在實踐中錘鍊重實幹敢擔當的過硬本領,在建設高質量幹部隊伍基礎上全面提升黨的長期執政能力。

3.發揮好領導幹部的示範引領和激勵作用

帶動整個黨內集中教育的方向,營造優良的黨內集中教育環境,領導幹部的骨幹和支柱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新中國成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要求領導幹部必須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培養整風整黨骨幹、形成典型試點的基礎上,通過基層支部帶動全黨進行普遍教育。改革開放初期,全面整黨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為切入點,從黨中央到基層組織,自上而下地提高認識、純潔組織。“三講”教育把領導幹部掌握理論、自我反思、落實整改作為重點,示範引領廣大黨員解剖自身問題、切實整改問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突出要求領導幹部做理論學習的引領者、做先鋒黨員的示範者,激發了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帶動了黨員的行動力。

新時代,黨內集中教育特別強調了領導幹部抓黨建、強作風的帶頭作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在抓實抓牢主體責任的基礎上,一層一層傳導壓力,一級一級做好表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領導幹部在“學”的方面率先示範,在“做”的方面當好標杆,感召黨員牢記宗旨意識,引領黨員切實為民服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調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頭增強“四個意識”、帶頭堅定“四個自信”、帶頭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做守初心擔使命的行動標杆,實現上行下效的整體效應。黨內集中教育發展的實踐證明,只有領導幹部以更高的標準做好示範、當好表率,才能對廣大黨員產生強大的說服力、號召力、牽引力,才會逐級形成示範效應,凝聚起上下齊心共思、共謀、共抓的強大合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內集中教育的基本經驗


五、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開展黨內集中教育


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統攬黨和國家建設發展全局,是實現黨的遠大理想和階段性目標的根本保證。黨內集中教育歷來同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緊密聯繫在一起,黨內集中教育的歷史就是一部黨內集中教育服從和服務於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的歷史。實踐證明,只有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黨內集中教育才能明確把握黨的事業發展的全局,才能有效發揮應有作用、充分體現自身價值。

1.黨內集中教育必須同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始終保持一致

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開展黨內集中教育的出發點。只有把黨內集中教育置於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的全局高度進行審視,才能更好發揮黨內集中教育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堅持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復國民經濟的方向和目標,在結合黨和國家各項工作與任務的基礎上,滌盪和肅清了舊社會的各種遺毒、開創了嶄新的社會風氣,這不但加強了黨的政治思想建設、提升了黨的執政能力,同時還密切了黨群關係,為人民政權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改革開放後,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始終把堅持和深化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根本任務,振奮了民心,凝聚了力量。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國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基礎上,反覆強調要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這條生命線和幸福線。我們黨在科學完整地把握黨的基本路線新的時代內涵、實踐要求的前提條件下,開展了一系列黨內集中教育活動,凝聚了全黨共識,增強了黨員領導幹部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事實證明,黨內集中教育只有堅持貫徹黨的政治路線、圍繞服務黨的中心任務,才能保證正確政治方向,展現強大生機活力。

2.黨內集中教育始終為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提供條件與保證

黨內集中教育是為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實現黨的偉大事業和歷史使命服務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緊密結合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的實際,有效解決了黨執政後出現的思想、組織、作風不純的問題,特別是與“三反”運動相結合,使整風整黨運動更加深入有效,為進行大規模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做好充分的思想組織準備。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的改變,黨內集中教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統一全黨,把加強黨性修養、堅持組織原則、改進工作作風轉化為深化改革、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和有效舉措,推動了改革開放走向深入,為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新時代黨內集中教育的重要實踐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進一步提高了全黨的思想理論和作風建設水平,使我們黨在自我革命的鍛造中更加堅強,為實現我們黨長期執政、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奮力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前進提供了根本保證。

習近平深刻指出:“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12]黨內集中教育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其鮮明主題隨著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其深邃意蘊隨著黨內突出問題的有力解決而不斷彰顯。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黨內集中教育適應了黨和國家形勢任務發展的需要,在推動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的進程中,不斷增強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使黨的建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新時代,黨內集中教育仍然是我們黨自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興黨強黨的必然選擇。要把黨內集中教育不斷推向深入,就要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黨內集中教育的全過程、體現在黨內集中教育的各方面,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動黨的建設,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參考文獻:

[1]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 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N].人民日報,2019-01-1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