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動地的人,只是你自己

放光動地的人,只是你自己(歡迎轉發!)


注:在這個特殊時期,我每天發表認識自性、淨化心靈的文章,這是我和大家一起淨化心靈。希望藉助於淨化我們的心靈,而淨化我們的生存環境,祈禱中華民族,早日走上文明、幸福之路。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元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授受,方便接引。


自性彌陀,或曰自性釋迦,或曰法身彌陀,或曰法身釋迦,就在諸人的當下,他不是別人,正是諸人“本真的自己”。

還見得此人麼?

《正法眼藏》記載:“天台智者大師,在南嶽誦《法華經》。至《藥王品》雲:‘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於是,悟法華三昧,獲旋陀羅尼,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佛祖統紀》記載:“智顗,居天台,初往大蘇山,禮思禪師。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乃授法華三昧,三七日法。誦經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見靈山一席,儼然未散。”

這樣的記載,也太隱晦了。大凡看了這段記載的人,或許都會這樣想,釋迦佛和弟子們,還有各方菩薩,正在印度的那座石頭山上說法。

學人若是這樣思想,那就是依文解義,那就是顛倒妄想。“靈山法會,儼然未散”,若是這個樣子,那就是著相見佛,那就是以我見他,那就是人我之見。著相見佛,人我之見,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莫作這樣的顛倒妄想,莫作這樣的人我之見。靈山法會,只是靈覺法會,只是自性法會,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既然“靈山只在汝心頭”,何不反觀自心?見即當下見。這當下的覺性,就是你的靈山。這個覺性,普現一切萬相,流出一切萬法,“靈山法會,儼然未散”。還見麼?

你的本佛,你的本尊,就是你的本心,就是你的本真,就是你“本真的自己”。這個本佛,這個本尊,正在你的當下,大放光明。你只顧追逐晃動不定的光影,你卻捨棄了這個放光的人——這個“本真的自己”。徹悟了這個放光的人——這個“本真的自己”,就是獲得了漏盡通,就是獲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獲得了漏盡通,則當下具足一切神通。獲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則當下超越一切。

若不能證得自己的漏盡通,若不能證得這個放光的人,則一切神通,皆是呼聲捉響,造影自惑。就像楞嚴會上的阿難,佛放光,照他的右邊,他便向右邊看。佛放光,照他的左邊,他便向左邊看。他總是隨著光影跑,是個追逐光影的人。

問:如何是如來放光?

答曰:你目前的形形色色,皆是自心的現相,皆是如來的色光,“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一切現相,皆是自性如來的種種光色。捨棄自性如來,追逐種種光色,就是追逐光影的人。

放光的是誰?光影從何而來?只是你這見色聞聲的人,只是你這起心動念的人,你卻不曾認得他。你目前的那個釋迦牟尼佛,你心中的那個釋迦牟尼佛,及釋迦牟尼佛的種種神通,皆是你的自性如來的種種色光,你卻認不出這弄光影的人。即今目前,佛在放光,未曾間歇,你何以不見?

你耳旁的聲音,你目前的形色,你心中的念頭,你心中的狀態,皆是你的自性如來的種種光色。只有你的心,才是這個放光的人,才是這個弄光影的人。臨濟祖師雲:“大德!爾且識取弄光影底人是諸佛之本源,一切處是道流歸舍處。”不識自心,隨境而轉,則輪迴生死,無有停息。

這個放光的人,這個弄光影的人,就是你的本尊,就是你的本佛,就是你“本真的自己”。這些光影,這些現相,就是你的化身現相。你自己的現相,你自己追逐。你自己的化身,你自己上當。終日呼聲捉響,造影自惑,成就了一個夢幻輪迴。

你目前的種種光影,你目前的種種現相,皆是你自己的現相,皆是你自己的化身。你被自己的光影所欺騙,你被自己的化身所誑惑。一切眾生,一切外道,不識自心,追逐現相,皆是被自己的化身所誑惑的人。

你如果認出了本佛,你如果認出了本尊,你如果認出了你“本真的自己”,你就會發現,你就是這個放光的人,你就是這個弄影的人。所以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一切眾生,若能認出了這個“本真的自己”,不再迷己逐物,便能“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這個大神通,人人本自具足,怎能說他有我無、他能我不能?

一切神通,皆是我們本自具足的,不是向外取來的,也不是用功修成的,所以,佛教只說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不說修成無上正等正覺。譬如經中所說的貧女金藏,力士額珠,演若達多之頭,種種比喻,皆是比喻諸人之本有,令人找回自己的本有,而不是令人向外尋求。我們的修行,就是發現本有,迴歸本有,而不是向外尋找,而不是用功修成。何以故?修成還壞。

這個本有的自性,這個本有的自心,無始以來,本來是佛,修不得,毀不得,添不得,減不得,那是一個永恆的本然。黃檗祖師雲:“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既然無始以來,本來是佛,那麼,這尊佛就是非古非今、超越古今的真古佛。這個超越古今的人,便是貧女自家的金藏,即是力士本有的額珠,即是演若達多未曾失去的頭。我們的修行,就是找回這尊古佛,融入這尊古佛。這尊古佛,不是他人,而是諸人“本真的自己”。你的見色聞聲,你的起心動念,你的種種作用,你的種種現相,不都是這尊古佛的現相麼?不都是這尊古佛的光色麼?

我們學佛,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佛教說的基本觀念。既然我們本來是佛,我們就要找回這個本來,我們要回歸這個本來。若是輕視自己,仰慕他人,那就不是學佛的人。黃檗祖師雲:“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闇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祖師之言,能不信乎?

放光動地的人,只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