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父母,會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在學校總會聽到讓老師“頭疼”的一類孩子,這些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磨蹭。這些孩子總有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完不成規定的任務,但每個孩子的磨蹭姿勢都不一樣。

有的學一會,發呆一會,看上去若有所思。

有的學一會,玩一會。這些孩子能跟筆玩,跟桌子玩,跟肉眼看見的任何細小東西玩,即便什麼都沒有,ta也能跟自己的手玩……

有的非常慢——就像蝸牛一樣,穿衣服慢,吃飯慢,上廁所慢,寫作業慢……

有的總是開始不了,不停的使用橡皮,眼看紙都被擦破了,還不罷休。

什麼樣的父母,會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通過對這些磨蹭的孩子及其父母的長期觀察,我歸納總結出了以下三類父母,容易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第一類:總是催促孩子的父母


總是催孩子的父母,大多因為自己生活、工作以及親密關係的問題,心境常常處於焦慮、煩躁的狀態。

這類父母,對孩子極其缺乏耐心。對孩子教導、提醒兩句,倘若無效,就會眉頭緊鎖,面色漲紅,怒目猙獰,身體僵直,語調堅硬,聲音大幅提升,隨時準備雷霆之吼。

起初的時候,父母這樣的表現,肯定嚇壞了孩子,但久而久之,孩子不僅習以為常,而且還發現了這樣一個秘密——只有自己磨蹭的時候,父母才會如此緊張不安。

父母的這種緊張不安,讓孩子體驗到這樣一種感覺——“哇!原來我磨蹭的時候,媽媽如此重視我。”

什麼樣的父母,會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這類孩子的磨蹭,就是為了獲取父母的關注。

因為磨蹭,可以把父母所有注意力全部吸引在自己身上,這種強烈的被重視感,可是孩子平時永遠也享受不到的。

面對這樣的孩子,如果採取“任其磨蹭,也堅決不催一聲”的態度,然後對其好的行為施以關切和重視,時時滿足孩子情感需要,我想孩子的“磨蹭”將會成為無源之水,自動消失。

什麼樣的父母,會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第二類:總是糾正孩子的父母

總是糾正孩子的父母,在生活和工作種,往往比較強勢,控制慾強,原則性強,存在強迫觀念,追求完美。

這類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過於強調對錯,有意無意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標準和想法來,忍受不了孩子做得不好,所以總是糾正孩子。從孩子學習吃飯開始,就要求孩子如何拿勺子、筷子,吃飯時應遵守什麼餐桌禮儀。到後來,不論孩子學做什麼,都要進行指導、控制、干預。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一開始不論學習什麼,都是笨拙的、緩慢的,你想想孩子說話、走路的歷程,就完全能夠明白。

什麼樣的父母,會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總是糾正孩子的父母,似乎存在類似這樣的幻想——幻想孩子不要經過咿呀學語就直接開始說話,幻想孩子不要經過蹣跚學步就直接開始行走。

這樣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犯錯和嘗試的機會。

每一次糾正,都是對孩子的否定;每一次糾正,都是對孩子自我意志的不認可。

這樣的孩子,對父母敢怒而不敢言,因為自由意志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特質,任何一個人如果被剝奪了自由意志,不論是誰,他都會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人”而反抗和戰鬥。

這類孩子的磨蹭,就是對自我意志的保護和對父母無言的反抗。

因為孩子發現,慢,可以減少出錯,進而可以減少父母對自己的糾正。但是,當孩子發現,慢,還能夠讓父母緊張甚至抓狂的時候,慢就轉化成了磨蹭,變成了孩子攻擊父母的強有力武器。

對這類孩子,如果能積極肯定和鼓勵他的每一行動,相信他,不再糾正他,允許他犯錯,讓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同時強調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想他會有所改變。

什麼樣的父母,會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第三類:總是糾結矛盾的父母


總是糾結矛盾的父母,內心深處往往比較自卑,思想比較矛盾,尤其在如何對待孩子上,常常自己和自己拉鋸。

這類父母,想管教孩子,但又覺得無力;很想愛孩子,但卻總是搞得自己很疲憊。對孩子定了一堆規矩,孩子一鬧,就妥協。這類父母,以媽媽居多,常常寄希望與爸爸,但爸爸又遙不可及。

糾結矛盾的父母,孩子容易處於兩個極端,要麼自我感覺很優越,要麼就陷入委屈自卑。就像有病的拳頭一樣——要麼只能展開,要麼只能握住,就是不能伸展自如。

什麼樣的父母,會養育出磨蹭的孩子?


這類孩子的磨蹭,則是對父母糾結矛盾的認同


所以,我們會發現,如果你不催他,不說他,求著他,哄著他,這樣的孩子就會表現得比較好。

換句話說,這類孩子的類似神遊般的磨蹭,是一種對自我內心糾結矛盾的緩解。

要改善這樣的孩子,父母除了努力讓自己獲得一個穩定平和的心理狀態,進而為孩子提供一種心理上安全、可靠、一致的環境,別無他法。

我們發現,凡是磨蹭的孩子,身後必然跟著一個有問題的父母,要麼總是催,要麼總是糾正,要麼自我糾結矛盾,前後不一。

所以,面對磨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反思,而不是責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