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政務雲市場前五,京東雲“快魚吃慢魚”

硅谷傳奇CEO錢伯斯曾提出過“快魚吃慢魚”的理論,他認為,“在Internet經濟下,大公司不一定打敗小公司,但是快公司的一定會打敗慢公司。速度會轉換為市場份額、利潤率和經驗”。

如今在政務雲市場,京東雲似乎正在完美的演繹“快魚吃慢魚”。


進軍政務雲市場前五,京東雲“快魚吃慢魚”



近日,IDC正式發佈2017年的《中國政務雲服務運營商市場份額》報告,京東雲政務雲在正式商用的第二年就憑藉10%的市場佔有率進入市場前五名,同時憑藉108%的增長率,是Top5中唯一增長超過3位數的企業。京東雲此短的時間內,跑出最快的極限速度,這背後到底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呢?

政務雲評選,京東雲首進第一陣營

實際上,IDC的這個報告是業界首次對政務雲流派進行細分。IDC認為,政務雲市場的廠商從商業模式上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純運營模式,純技術解決方案模式和端到端模式。

所謂端到端模式,這是介於純運營模式和純技術模式的中間類型。這一類服務商,基於公司自身雲計算平臺和解決方案的能力,同時也作為政務雲服務運營商為政府客戶提供服務。

按照IDC的劃分,具有端到端能力的服務商更多是具備全國覆蓋能力的廠商,一般具有較高的商業目標。因而,它們需要關注政務雲市場的發展進度、市場份額和空間容量,動態調整市場戰略,均衡基於政務雲平臺的橫向客戶開拓和縱向價值深挖。

所以能夠入選該陣營的雲計算公司,才真正稱得上是政務雲運營商,更符合政務雲市場的需要,甚至可以認為是政務雲市場的第一陣營。

我們看到,在本次政務雲運營商的評選當中,包含了很多種的角色,例如京東雲、金山云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浪潮和曙光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電信、聯通和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以太極、北明為代表的集成商,以UCloud為代表雲計算創業公司等等。

不難發現,京東雲是整個榜單當中,在政務雲運營商Top5中唯一一家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和傳統IT廠商相抗衡。

在我看來,京東雲在政務雲市場充分展現了互聯網的成長速度,並將互聯網的優勢與行業落地的優勢做了做好的結合。

政務雲運營商模式將成為市場主流

從這幾年政務雲實際的發展情況看,相比項目制的建設方式,政府購買雲服務的模式可以降低政府的一次性投入,是政府信息化集約建設的必然趨勢。IDC報告顯示,2017年政務雲服務運營市場整體規模達52.8億元,其中IaaS層整體規模達48.1億元,同比增長24%。而到2020年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170.6億元,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26.4%,同時IaaS層市場規模也將增長到133.2億元,複合增長率為22.6%。


進軍政務雲市場前五,京東雲“快魚吃慢魚”



可見未來政務雲的增長空間巨大,說得政務雲者得天下,一點也不為過。

截止到2018年6月,已有超過260個省市完成政務雲從0-1的建設,其中超過150個省市政府通過採購服務方式(以租代建+按需購買)進行政務雲的建設。很顯然,以運營模式為代表的政務雲,正在逐漸成為新的主流。

我認為,政務雲的運營商模式之所以會從運營模式和技術模式當中脫穎而出,實則反映了政務雲在雲計算2.0時代的一些新的變化。

首先,從IaaS層為主的建設階段進入到以數據集中、PaaS和SaaS為主的服務階段。這要求,政務雲的服務商,有貫穿IaaS、PaaS和SaaS三個層級的綜合技術能力。

其次,政府部門不僅希望雲服務商有好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還要求對政府各委辦局的具體業務有所瞭解,同時還能結合當地的具體行業場景實現轉型和升級。這要求政務雲的服務商,對行業縱深有足夠的深耕,並有典型的燈塔級案例作為牽引。

最後,政務雲市場的發展畢是動態發展的,同時各地不同政府對政務雲的定位和訴求的差異化,這也要求雲服務商本身具備足夠的靈活性,不僅具備“與時俱進”的進化能力,還要有快速的響應能力和服務能力。

換言之,政務雲運營商的模式,就是在政務雲2.0時代,兼具了最全面的雲技術能力,和對政務行業的理解能力,並能夠提供快速和彈性的服務。這是對政務雲服務商的最高要求,也是未來政務雲發展的主要方向。

那麼,京東雲到底是如何成為政務雲運營商模式中,成長最快的企業?

京東雲的成長為什麼如此令人驚訝?

羅馬從不是一天建成的,但通向羅馬的路卻是多元化的,京東雲儘管並不是行業中最早起跑的雲服務商,但卻是奔跑速度最快的選手。

那麼,從政務雲運營商考量的三個維度來分析一下京東雲。

第一,技術維度上京東雲的創新性是經過了驗證的。


進軍政務雲市場前五,京東雲“快魚吃慢魚”



在2018年8月的可信雲大會上,京東雲剛剛憑藉“容器虛擬化技術”“數據庫技術”榮獲容器類、存儲類兩項技術創新獎。京東雲圍繞容器技術和維服務,做了行之有效的技術創新。今年4月,京東雲還推出了JDStack平臺,JDStack是京東雲針對政府及大企業客戶提供的可私有化部署的雲平臺。基於京東雲公有云的產品體系,針對政務及大企業雲平臺使用需求和業務特點進行了功能優化。在與京東雲公有云服務用戶體驗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更適合在用戶本地數據中心部署使用,發揮雲平臺高資源利用率、高可用、易擴展、低運維成本的優勢特點。

第二,在政務雲行業維度上,京東雲以宿遷為樣板,發揮了足夠的燈塔效應。

京東雲對政務雲市場的創新,源於對城市建設有根本上的認知。比如,京東雲政務雲對自身的定位是:城市新經濟合夥人。圍繞這個新的概念,京東雲會從城市需求出發,通過技術賦能,去深耕本地服務市場。

在宿遷市電子政務辦公室項目中,宿遷市政府不同部門的多個系統,根據輕重緩急分步推進,已完成遷移上雲146個,上雲率達95.4%。政務服務網、公積金系統、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市政府門戶網站群、社保、市協同辦公系統、12345政府熱線、金融風險分析平臺、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居民信用積分平臺等核心系統均穩定運行其上。在今年的可信雲大會上,京東雲還助力宿遷市電子政務辦公室榮獲“可信雲十大用戶獎”。

第三,在服務維度上,京東雲構建了新型的服務模式,為進入政務雲運營商陣營打下了基礎。


進軍政務雲市場前五,京東雲“快魚吃慢魚”


據瞭解,京東雲政務雲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核心,從“供給端”發力,促進政務資源整合,簡化政務服務界面,完善服務訪問手段,豐富政務服務內容,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高效政務服務新模式。其實,大多數的政務雲供應商都是從需求側為出發點,所以多數項目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見京東雲的服務模式之珍貴。

目前,京東雲已經在15個城市進行了智能城市佈局,通過“政務雲”建設等形式為各地賦能,今年之內京東雲還將陸續落地數十個智能城市,驅動各地政府實現智能轉型升級。

申元慶一直相信,京東雲在2020年會進入到中國公有云市場的第一梯隊。那麼從今天京東雲在競爭最為激烈的政務雲上取得了成績看,這樣的目標其實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