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新一軍老兵滇緬抗戰回憶錄

  我雖然少年從軍,但早期只能算跑龍套。真正以職業軍人身份為國效命,抗擊日寇。應該是以參加新38師為始。這段經歷我一生引為驕傲。

  1942年深秋,雙十節過後不久一天,在夜校認識的朋友黃弼跑來找我,說孫立人將軍在貴陽街頭貼出佈告,新38師學生隊招生。他約我一起去投考。我很動心,一來佈告上標明“機械化部隊,國外訓練”,考上可以出國去見見世面。二來學生隊相當於初級軍校,符合我一直以來想繼續深造的願望。三來我也想參加正規軍去打像樣的硬仗。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民國貴州省貴陽市民眾舉行抗日集會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孫立人將軍(前排左四)在都勻

  聽很多第一次入緬退回來的人,包括暫55師殘兵、百姓、華僑等向我介紹過惠通橋被炸時的慘狀,我聯想到自己與家人天各一方的孤苦淒涼,對日本鬼子充滿了仇恨。

   那時還有點“憤青”,對國民黨官僚貪汙腐化和荒淫糜爛很不滿,平時牢騷怪話就不少,也想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愛國熱忱。我琢磨雖然在保警大隊當差,畢竟處於後方,也許有一天會上前線,與其被隨便派到一個亂七八糟部隊,不如自己主動選擇去一個靠譜的正規軍。基於上述各種考慮,我欣然同意跟他一起去報考。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車隊通過惠通橋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正在遭受日機轟炸的惠通橋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橋被炸斷了,機僑機工用144個汽油桶做成浮橋

  報名途中,路過一條巷子,巷口貼了一條標語,上書“...振奮精神”等字樣,我靈機一動,一方面是想瞞著保警大隊,不給科學館添麻煩,另一方面也抱著準備開始新生活心情,我決定改名,遂在報考表上將本名“梁君林”改成“梁振奮”,這個名字從此伴隨我一生。黃弼同我的想法差不多,他也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黃振中”。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新38師留守處(兼招生辦)

  報名地點位於離正街不遠的一條小巷子裡,是一所不大舊房子,可能是新38師留守處(兼招生辦)租用了小學校舍。報名的人不多,小貓三兩隻,也許是我倆來時報名高峰已經過了的緣故罷。

  考試也在同樣地方進行。共考了語文、數學、英文三科,題目都比較簡單,記得語文題是寫一份自傳;數學題是四則運算,大括號加小括號之類;英文是些短句子,如“Itisabook”等。考試紀律很鬆,有的還帶了英文字典來應考,監考的也不管。後來我們同學在受訓時聊起考試,有人回憶說:老子英文不行,為了湊字數不管他那麼多,把26個字母和自己名字的英文音都寫上去!

  參加考試人不多,因此錄取標準很低,大部分都考上了。放榜時我不習慣自己新名字,在榜單上找了半天,還是黃弼看見了說:吶,這不是你嗎?他比我大幾歲,社會和工作經驗也豐富些,他提醒我:你要記住自己新名字,以後點名時不應可不行啊!他也同樣上榜,成為了同學。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集中之後同學們開始互相熟悉,大家開玩笑說,好哇,到了國外就可以天天吃牛奶麵包。那時國內物質極度匱乏,牛奶麵包對我們而言簡直是天上美味。

  我瞞著保警大隊和省科學館去報考入伍新38師學生隊,走時也沒有向他們辭行,只是跟好哥們老潘說了一聲。事先沒有徵求他們意見,又不辭而別,確實有點難為情。離開貴陽之後,我給藍春池館長寫了一封信說抱歉,感謝他這一年多來的收留和照顧。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報考新38師學生隊 (17)

民國貴州省立科學館首任館長藍春池主編的《定性分析化學》教科書

(長篇紀實文學,感謝關注,謝謝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