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敏觀察丨《廣場協議》是美國為了坑日本而簽署的嗎?


靈敏觀察丨《廣場協議》是美國為了坑日本而簽署的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為了應付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把利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兩位數,結果導致美元的匯率在5年時間裡面上漲了50%,引發出口下降,貿易赤字急升。於是美國要求其他小夥伴一起幫忙來解決這個事情。

1985年9月22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的財經官員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了“廣場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五國一起到外匯市場拋售美元,降低美元的匯率。

美國是世界經濟的老大,一損俱損,所以其他國家願意配合美國。此外,當時國際剛經歷了兩輪石油危機,如果美元貶值,其他貨幣就會升值,可以買到更多的石油,也有資金進行海外併購。其中日本的態度最為積極,因為日美貿易的問題,日方希望通過日元升值來緩解美國國內的不滿情緒。

此後兩年裡,美元確實在貶值,其他國家貨幣快速升值,德國馬克的漲幅甚至比日元還要高。但是,這些國家都沒有發生嚴重的經濟問題,只有日本出現了泡沫經濟的破裂。原因就在於,日元進入了上升通道之後,日本企業紛紛到海外進行併購,國內很多人開始炒外匯,做實體經濟的人越來越少。

日本央行認為應該通過釋放流動性來幫助實體經濟,於是把利率從5%降至2.5%,結果不僅沒有幫到實體經濟,反而導致更多的錢進入了匯市、股市和房地產——而且不僅在國內炒,還跑到海外去炒,最高峰的時,僅僅東京的房地產價格就能買下整個美國。

日本央行的發現勢頭不對,又開始進行反向操作,一下子把利率從2.5%提升到6%。1989年,日本的各種資產價格開始下降,泡沫經濟就此破裂。先是快速的釋放流動性,接著急速的收緊銀根,是日本陷入泡沫經濟破裂的最主要的原因。2004年,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一篇文章裡邊也認可了這個觀點。

《廣場協議》是各個國家各取所需的結果,協議本身並不必然導致日本經濟困境,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主要原因還是國內政策的失當。

靈敏觀察丨《廣場協議》是美國為了坑日本而簽署的嗎?


靈敏觀察丨《廣場協議》是美國為了坑日本而簽署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