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音樂節上的兩大類型歌曲,在我看來,一是搖滾,二是民謠。這兩種音樂形式可以說在音樂節上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能夠極大的感染在場的聽眾,引發共鳴。而“草莓音樂節”更是與這兩種音樂類型契合得完美無暇。

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搖滾(Rock and Roll)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美國,20世紀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搖滾樂以其靈活大膽的表現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樂節奏表達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很多樂迷的喜愛。

早期搖滾的音樂來源非常廣泛,主要的包括布魯斯、R&B、和鄉村音樂,其它還有福音音樂、傳統的流行樂、爵士、以及民間音樂。而後期的搖滾不斷的轉變和細化成不同的流派,更加豐富多彩,最終在80年代傳入我國。

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在中國內地搖滾界中被公認為"搖滾之父"的是崔健,臺灣地區的搖滾教父是羅大佑,港臺地區則是搖滾天王黃家駒。除了上面這三位,著名的搖滾音樂人還有蘇見信、謝天笑、 竇唯、張楚、何勇、許巍、鄭鈞、汪峰、 王勇、周曉鷗等人。著名的搖滾樂隊有零點、唐朝、黑豹、魔巖三傑、新褲子樂隊、後海大鯊魚、反光鏡、、麥田守望者、二手玫瑰、非魚樂隊、齒輪橡皮樂隊等等。凡是喜歡音樂的,都對上面的某個人或某支樂隊有所瞭解。

而民謠更注重表現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尚,如法國民謠的蓬勃、意大利民謠的熱情、英國民謠的淳樸、日本民謠的悲憤、西班牙民謠的狂放不羈、中國民謠的纏綿悱惻,都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色彩。而我國的民謠可以粗淺地認為,民謠即為流行音樂,或商品音樂。在音樂節上,更受歡迎的則是校園民謠。

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校園民謠,顧名思義,是廣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創作,其或稱為"校園歌謠"、"現代民歌"。校園民謠朝氣蓬勃,極富有校園味道,毫無矯飾,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聽起來十分感人,能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學子的生活,表現出年輕人的蓬勃朝氣、青春活力以及他們那富有詩意的浪漫氣息。在音樂節上,更容易引起參加與會的學生們的喜愛和熱捧。

民謠在國內的歌曲像老狼的《同桌的你》,《戀戀風塵》,朴樹的《白樺林》等,都挺著名的。國外的著名歌曲像《卡薩布蘭卡》、《昨日重現》、《畢業生》、《沉寂之聲》、《隨風飄逝》等也是傳播的極為廣泛。

像以一首《成都》而聲名鵲起的趙雷作為新一代創作人,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許多年輕樂迷的長期關注。他的歌詞兼具思想深度與優美的文字功力,清楚的信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讓聽眾充滿認同感。

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如馬頔在樂迷的眼中,首先是一位詩人,深受顧城、海子等八十年代詩人影響,或許並沒有做一個詩人的野心。他只是用了詩人般的靈魂和才情將生活淬鍊成句,在這個無人讀詩的年代,以歌為媒,唱出永不凋零的愛情主題。

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朴樹和他的《白樺林》,《白樺林》是前蘇聯的一首民歌,源自烏克蘭,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

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其靈感是來源於蘇聯二戰時期的一個士兵的故事。一位姑娘在白樺林下,默默地注視著自己的愛人隨著軍隊遠去,她在白樺樹上刻上她和愛人的名字,他們曾在這棵樹下發誓相愛用盡這一生。 “潘尼卡科,你一定會平安回來的,我等你。”

天空像那天一樣陰霾,鴿子依然在村莊上空飛翔著。白樺林中,依然寧靜,她的身影依然守侯在那棵白樺樹下。只是她等的那個他永遠地沉睡在斯大林格勒的陣地上了。只有白髮蒼蒼的她才能感覺到,潘尼卡科一直都伴隨在她的身邊,他們的交談是無聲的。她微笑著,對身旁的他說道:“我來了。親愛的。” 老人的眼睛永遠地閉上了,嘴角掛著無悔的笑。那棵白樺樹上,依然刻有著兩個年輕人的名字。

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朴樹真正被大眾認識,正是憑這曲《白樺林》在春晚舞臺上演唱,一舉攻打入文藝青年之外的老百姓市場。只是他本人行事低調,並不常露面,更是符合我心中的內斂氣質。

那麼一般在現場的音樂會上,這兩大音樂類型是最受歡迎的,只是今年的音樂會有些特殊。

因特殊時期,演唱會音樂會紛紛取消或延期,不過在相當受歡迎的“草莓音樂節”則改用直播方式“宅草莓”跟樂迷見面,邀來了82組歌手、樂手,一連7天在直播上熱唱,張韶涵受邀擔任壓軸嘉賓登場。

搖滾與民謠,才是音樂節上的兩大利器

她雖然纖瘦,卻可以運用她特殊的嗓音條件和精湛的發聲方法產生極具爆發力的聲音 ,乾淨透亮或者深沉低吟,都拿捏有餘。加上她甜美個性的外形,還有和她聲音共同的特質:頑強、富有張力,充滿執著 ,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在這次的“宅家草莓音樂節”上她一連唱了《歐若拉》《隱形的翅膀》等,並清唱了《紅紅的太陽》《黎明前的黑暗》讓粉絲過了一把癮。

音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