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

“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華民族建築文化,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項目,文物修繕設計,寺廟規劃設計,仿古街改造項目,祠堂項目等仿古建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請認準古建築設計師,專項古建築設計二十年!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祠堂是宗族的象徵。“追遠溯本,莫重於祠”“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凹,湛江本就是一個傳統文化保留比較完整的地區,祠堂本身就承載著人們對先人的緬懷、思念,對家族及子孫的祈福。祠堂也是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一方面是宗族權力的集中體現,另一方面是宗族凝聚力的展示。祠堂作為封建宗法制度和族權自治的建築外向表現,使宗族血緣關係得以控制,成為宗法制度意識的社會基礎。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快速擴張,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在城市生活後其生存環境、生活方式和理念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對自身家族的古祠堂缺乏原有的敬意與保護意識,導致農村家族古祠堂原有功能喪失,以宗族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在社會重大轉型中迅速解體。原本祠堂維繫家族繁衍的功能隨時代進步而走向衰落,逐步破敗,同時,祠堂逐步喪失作為祭祀中心的行政職能。祠堂作為文物建築,受到各種威脅,既有風雨侵蝕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嚴重破壞,又有人為的拋之棄之等破壞。因此,本文通過研究湛江農村家族古祠堂的結構形式,讓大家瞭解湛江地區的建築結構特點,並呼籲社會各界關心我國傳統文化,重視保護古祠堂、古建築,以此為未來祠堂的建設和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一、廣東古祠堂的現存狀況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而祠堂文化更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湛江地區的古祠堂在建築形式上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同時在建築符號和文化表現上也受到了中原儒家思想的影響,並結合嶺南地區的文化特徵予以創新和發揚,體現了作為沿海城市的地域特徵。進入21世紀後,人們逐漸意識到祠堂文化的重要性,在當今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推動下,古祠堂的修繕工作進一步開展起來,從工藝上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古祠堂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修繕難度;從文化上來說,還要捨棄原有部分封建的落後文化,使其起到傳播先進文化的作用。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二、廣東祠堂結構形式

1.梁

屋頂梁結構採用南方慣用的穿鬥式構架形式,該結構特色便是將承重梁端插入柱身,即屋面下的每一根鑲條下皆佈置一柱,柱底與檀的垂直方向皆與梁連接。其中,這種形式最常見的是瓜柱式。一般來說,瓜柱式會用於門堂、中堂的心間樑架與祖堂,單單以簡潔粗壯的形式來撐起整個屋架,體現出強有力之感。大多梁結構均採用穿鬥式梁結構,總體形式較為單一。湛江早期祠堂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結構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注重結實牢固,裝飾較為樸素。相對而言,後期新建的祠堂多采用紅磚瓦頂4,而且更注重裝飾,格局中採用三進二廡合院式佈局,一進山門,二進拜亭,三進正堂,左右兩邊廂房,飛簷翹角,紅木穿鬥式託梁磚木結構,大氣壯觀。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2.柱

柱的裝飾往往有多種工藝,且還可細分成多種技法,但與其他地區的古祠堂相比,湛江地區的古祠堂有極大不同。早期建築,都採用了純木柱的樣式,而沒有過多地採用雕刻等裝飾。另外,湛江古祠堂一般採用軸線對稱的佈局,因而從祠堂外觀可以看出柱子也是從中軸線對稱進行設計的。

3.屋頂

在古祠堂中,屋頂是決定整個祠堂流線美的主要結構,因此是裝飾的重中之重,而屋脊是確定屋頂形象的主要框線,正脊位於屋頂正中。常見的正脊基本可分為三類,即船脊、博古脊和陶塑瓦脊。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地提升,廣東古祠堂在修建時,在古代審美之上亦增加了當代審美與技術,如硬山頂、歇山頂和屋頂吻等。雖然歇山頂出現較晚,但卻是湛江古祠堂的主要形式,因為將歇山頂作為基礎樣式之上,再加以延伸就可以演變出其他的樣式,適用面比較廣,因此,湛江古祠堂在建造之時很大程度上參照了歇山頂樣式。以湛江市遂溪縣北坡鎮馬屋寮村的方氏宗祠為例,舊宗祠使用了雙坡式硬山頂,而新宗祠使用了歇山頂。由於遂溪當地地大,在新建時並沒有拆除舊宗祠,從中也可看出不同時期建造所採用的材料與結構均有所不同。同時,在其他地方如吳川、徐聞等地發現,古祠堂較多采用雙坡式硬山頂,而在廣東新祠堂(1970年後)中多數採用歇山頂,由此可見,廣東多地的祠堂形式大致相同。另外,據調查可知,廣東祠堂的屋頂形式根據當地文化不同,建造形式亦有所不同。當時,因為經濟問題,只用當地木、磚等材料簡單建一座宗祠,而在吳川的祠堂,則會在屋頂簡單地製造一些紋路或裝飾,綜合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彩繪等,總體來看較為樸素,但又顯得極為大方耐看。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4.屋頂吻

廣東根據當地文化建造的宗祠並不是所有的宗祠都增設吻獸,早期建設的古祠堂總體較為樸素,這與當時湛江落後的經濟有關,而在後期(1970年後)修建的湛江祠堂,會在屋頂上增加一定的吻獸,如押魚、龍、狻猊等。由於這種裝飾性建築構件喻義有避邪的作用,而湛江這個較為古老的城市中,百姓都極為迷信,在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且經過村裡集資之後,後期農村在建祠堂之時便考慮增設吻獸,顯示祠堂的地位,但在建設過程中採用的一般是處在末位的脊獸,採用了等級較低的獬,而圖6中採用了押魚和龍等脊獸。

三、廣東祠堂建築風格

1.祠堂選址及建築形式的確定

祠堂的地位在家族人心中至高無上,有別於道觀和寺廟選址在煞星和鎮煞之處,作為家族象徵和宗譜的歷史遺產,是否為龍脈與生氣所在處,是祠堂選址時的重點注意事項。背山而面水,坐北而朝南,背後的山肥,即山林茂綠一片,才能保證家族的人闖出一個名堂。明堂要方正且寬大,水口收藏並且無衝突、爭鬥等現象發生,只有如此,明堂才能確保家族後人財源滾滾、吉祥富貴。左右龍虎相互映襯,四勢勻和,強調剛柔並存,真假共生,陰陽互補。四勢勻和、龍虎相襯,代表家族中正不偏,齊心協力。大多建於族群區域的核心位置,這是因為祠堂關乎整個家族的興盛,方便族人在重要節日前往聚集,長保家族經久不衰。

2.祠堂建築整體形態分析

祠堂作為家族心靈的驛站所在,古代民宅分佈情況皆以祠堂為中心向周邊輻射,伴隨著家族規模的日漸興旺,這種以一點為中心向外分佈的佈局更加明顯,最終成為整個佈置格局的維持之法。路通財通,作為宗族的核心,祠堂附近的道路必須四通八達、分佈合理,以便族人相聚。儘管如此,祠堂和民宅卻無法做到內部連通,從而反映出祠堂平面結構的獨立性和尊貴性。湛江祠堂的前廣場基本都寬大遼闊,便於在春節、年例等重大節日,在祠堂舉行祭祖儀式及活動,留作族人駐足之地。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3.祠堂建築構成元素分析

湛江祠堂多采用軸線對稱佈局,等級分明,井然有序。許多祠堂都設有一個戲臺,象徵著祠堂作為家族的核心建築、共有建築的性質得到族人的重視。享堂,也被稱為祭祀堂,是祠堂的正廳,是祭祀儀式或宗族討論的場所。正因如此,享堂在祠堂建築群中一般是規模最大、用材最講究、裝飾最華麗的建築。寢堂為放置祖先神性或紀念物品的地方,背面設有神龕。古代匠人的藝術創造力和工匠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4.祠堂裝飾藝術手法

湛江古祠堂的裝飾主要是彩繪和雕刻,兩者都具有濃烈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彩畫起著保護建材和美化祠堂的作用,而雕刻則賦予祠堂生命,讓祠堂活起來。大多數祠堂都有堂號,由精通書法的族人或外姓人所書寫,製成金字匾掛於正廳中央,彰顯尊貴氣派,字匾周邊一般還掛有姓氏淵源、族人榮耀、婦女貞潔等匾額,精緻的還配上聯對。正因為祠堂在宗族中佔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在裝飾上,往往傾盡全宗族之力,最具代表性的非屋頂裝飾莫屬。屋脊作為屋頂形象的主要框線,關係著屋頂裝飾的整體佈置,也是裝飾的重點;位於屋頂正中的是正脊,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屋脊。常見的正脊基本可分為三類:船脊、博古脊和陶塑瓦脊。正脊形式隨年代發展也出現了不同的風格,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對宗祠建設的審美觀和裝飾技術的不同理解。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廣東嶺南客家祠堂建築形制及結構元素(含施工圖


5.祠堂建築材料的選用分析

廣東雷州北仔陳氏祠堂徽派建築採用木框架,主要由磚、木、石製成。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對於中外建築界來說是值得關注和欣賞的。北仔陳氏宗祠以徽派祠堂建築為模型設計,結合雷州民居四合院的特點而建造。祠堂紅木斗拱,氣勢恢宏,在建築風格上,堪稱“雷州第一祠”。祠堂為三進二廡合院式佈局,一進山門,二進拜亭,三進正堂,左右兩邊廂房,灰瓦白牆,飛簷翹角,紅木穿鬥式託梁磚木結構,大氣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