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我第二次到札幌,才看到這座城市的全貌,那時我住在中島公園站西側的29層民宿裡,可以俯瞰市景。原來札幌如此之小,從我的窗外望下去,西邊不遠的地方就是藻巖山,頭頂著雲霞,一派聖山的祥和。第二天的風雪遮蔽了半城,所以那時我並不知道這是最後一次看到它……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札幌俯瞰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札幌俯瞰(雪景))


札幌市中心其實極小,城中總共三條地鐵線路:南北線、東西線和東豐線,東豐線我沒有坐過,也並不需要坐,在札幌的幾天裡,我的活動半徑不超過3公里。


南北線和東西線只有一個交匯點,就是位於市中心的大通站。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札幌市中心地圖


大通站附近的狸小路,就是當地最有名的步行街;大通公園,是東西長約1.5公里的市中心綠化帶;札幌鐘樓、札幌電視塔,都在大通站3分鐘路程半徑之內;如果說城市遊覽,在這一站附近轉轉就算是圓滿了。如果想散步,乘東西線一直往西坐,去圓山公園,北海道神宮就在那;南北線往南坐兩站,有中島公園,北海道文學館和渡邊淳一文學館分居公園東西兩側。要吃東西,大通往南一站地的薄野附近,分佈著3500家餐館;而大通站北邊一站地,就是被三大Shopping Mall圍著的JR札幌站,除了逛狸小路,再來一趟這裡,幾乎就可以把買東西的事兒全搞定了。我自己覺得,札幌的市中心,是北海道最無趣的地方,除了北海道大學。


(一)北海道大學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北海道大學南門


通讀北海道開拓史,從德川幕府末期到明治政府初期,對北海道的開發主要原因都是忌憚俄國勢力的趁虛而入。在很長的時間之內,日本對北海道的控制都僅限於道南的箱館(如今的函館)一帶。明治時期的第一任開拓史黑田清隆對早期北海道的開發功不可沒,但在札幌卻不大能看到紀念他的東西,反倒是一個美國人的形象與“北海道開拓”這個詞兒緊緊的綁在一起……


不到100年的開拓史中,北海道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克拉克博士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影響力非常之深,這位創建了北海道大學前身——札幌農學院的美國人,只是被明治政府聘用了一年,往返四個月耗費在旅途中,其實在日本逗留時間只有短短的八個月,所以他更像是個精神圖騰,激勵著在這片荒蠻大地上努力開拓的人。


一個是“北海道第一人”的政治人物,一個只是短暫駐留的外國教育家,歷史留下了後者。但我卻覺得,也許留下後者的不是歷史,而是近代日本人的選擇。有時候確實很佩服明治政府帶領日本人奮發圖強時留下的很多美好定義,比如對文化教育的推崇和感恩。同樣的歷史境況,如果在我國,佇立在“人民廣場”上豐碑不朽的,一定是馬背上的黑田清隆,而不是留下“Boys, be amitious(青年們,要胸懷大志)”這句校訓絕唱的克拉克。按表不提吧……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克拉克博士像(此圖來源自網絡)


北海道大學在日本的簡稱,就是北大。我兩次到札幌,重複去過的地方,就只有北大的校園,這裡號稱是日本最美的校園,四時之景皆美。四月末去的時候還是一片料峭的春寒,有那麼幾株含羞的櫻花而已;一月份再來,覆上了皚皚的白雪,還是冬天更美,在大多數人心裡,北海道就應該是白色的。


北大主校區佔地177萬平方米,除了在函館的水產校部,其餘的學部都在這片校園中。從JR札幌站西側出來,往北走過兩個路口,就到了北海道大學的東門。從東門而入,就是大片開闊的綠地,那裡的小溪和小橋,讓人流連忘返。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校訓石碑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校園-綠地小溪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冬季校園


穿過綠地沿主道向北走,兩側是各個校部的主樓,其中西側的一座明治時期的建築,是收藏著已滅絕了千萬年的動物骨骼標本的綜合博物館……同樣是在西側,還有人工雪誕生地的紀念碑,彰顯著這座大學貢獻給人類的禮物。北海道大學北側還有一條栽有70多棵高大銀杏樹的銀杏大道,能幻想出秋季時這條道的絕美景緻……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綜合博物館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綜合博物館石碑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人工雪誕生地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人工雪誕生地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銀杏大道(此圖來源自網絡)


1月份去的那次,從綠地一路向北走的短短行程,如今回憶起來,總是能伴著《冬季校園》的旋律。那片安靜潔白的校園,總是把我拉往更悠遠的青春時候,能想起親愛的兄弟、兄弟口中放肆談論的漂亮女生,還有歌詞裡白髮的先生……我能想到最美的記憶藏身之地就是校園,我能想出最美的埋葬在記憶之上的東西就是這皚皚的白雪……黑漆漆的樹林裡,有人嘆息。


現在回憶起那一天,讓我有些心酸。我的女兒每看到一處厚一點的雪地,就會躺上去,樂此不疲。每一次,我每一次都喝著她站起來趕路。她那麼愛雪,在她的童年裡從沒見過如此這般的雪景,大老遠的我都帶她去了,為什麼老催促她趕路呢,就因為要趕在商場打烊前去買東西嗎?我現在好想,走回到記憶裡,躺在她身邊,仰望著天空,看著北海道獨有的粉雪從天而降,融化在我們的臉上,然後陪她放聲大笑……趁那時,沒有人,也沒有風……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愛雪的安安


(二)文學館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北海道文學館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文學館


第一次去札幌,住在中島公園站旁邊,北海道文學館基本上就是在樓下,而橫穿過中島公園,就是渡邊淳一文學館。兩座文學館都不大,常設的展廳也就2-3個,我自己覺得渡邊淳一文學館的展廳設計更加舒服一點。由於對北海道整體文學我瞭解的太少,文學館我就不詳說了,也說不出什麼,在這裡大致梳理一下對北海道文學的泛泛認識,當做總結吧。


在李長聲老師的音頻節目中瞭解到,整個日本文學中,有兩個地方是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一個是最南邊的沖繩,一個是最北邊的北海道。“沖繩文學”的獨立性來自於它的歷史,因為這個地方之前是琉球王國,在琉球時期就有自己的文學,所以“沖繩文學”要從琉球文學開始講,自然獨立成章;而“北海道文學”會獨立成章,更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它的地理環境,因為這個地方獨特的人文氣候決定了這裡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日本稍有不同,所以文學所表達的,也迥異於日本文學的主脈絡。


北海道文學又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出生在北海道的那些作家(道產子)的文學作品,即使作品不表現北海道的生活,但也屬於北海道文學範疇之內,比如井上靖,出生在北海道旭川市,但是更多的代表作是歷史題材的小說,尤其是那幾部取材自中國西域古代史的小說:《敦煌》、《樓蘭》和《天平之甍》,更加廣為人知,導演佐藤純彌改編的同名電影《敦煌》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高居不下;而另一個層面,就是故事背景發生在北海道的那些小說,我一直覺得,就是在這個層面沒有出現非常著名的代表作,才會讓“北海道文學”沒辦法蜚聲世外,如今有一些暢銷作家把犯罪懸疑推理的舞臺搬到北海道,能獲得一些關注,畢竟北海道在日本人看來遙遠陌生,不乏神秘感,比如湊佳苗的《物語終焉》,還有佐佐木讓的《微笑警察》……除此之外,北海道文學在大眾領域,一直是被渡邊淳一這個名字代表著。


我集中閱讀日本文學的兩年時間裡,精讀了7位文豪代表作,還涉獵了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總共十餘位作家吧,但是沒有選擇任何一部渡邊淳一的,所以對他稱不上了解。之所以沒有選擇讀他老人家的書,是因為在文學性上他沒有特別有名的代表作……其實渡邊淳一的文學作品列表裡,豆瓣評分基本上沒有超過8分的,所以我一直覺得渡邊老爺子能有如今的聲望,跟他作品的情色味道有很大的關係,就是說每一部都是情感和倫理的話題之作,所以每一部都能積累人氣。有的人就是能做到自己比作品更出名,我覺得也是一種本事。


然而渡邊淳一的文學館,其實值得一逛,因為有大量他自己生平的照片,他本人長的挺帥,還有大量手稿和遺物可供參觀。文學館建築本身跟大阪的司馬遼太郎文學館一樣,都是由設計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室內環境的設計感也不錯,而且紀念品也非常有文創感,所以我是比較推薦在札幌的話,可以去參觀一下渡邊淳一文學館的,即使是在窗旁喝杯咖啡,看著窗外的中島公園的景色,也是值得的。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北海道文學館門票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北海道文學館館內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北海道文學館館內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手稿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手稿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文學館館前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文學館館內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文學館館內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文學館館內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文學地圖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照片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照片

城市文藝旅記——札幌

渡邊淳一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